余华评价鲁迅:他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直到36岁才改变

发布时间:2025-01-23 12:46

看到路边有人在卖艺,我扔了一块钱,他说谢谢,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对你才华的肯定。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段子#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很多人都认为鲁迅的文学地位被高估,这样的评价太过于肤浅。但凡诸位看过鲁迅超过一半的书籍,你就会发现他被贴上了两个标签“天才”和“全才”。只要和文字有关的,鲁迅无所不精通,无所不顶尖。小说、散文、杂文、诗词、新诗、翻译,哪样鲁迅没有写过?

当今许多史学家经常会把他和苏轼放在一起比较,部分读者认为没有可比性,其实鲁迅是完全可以比肩的。对于当代人而言,鲁迅不过是距离我们太近,所以人们不肯直视。等时间过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候,两个人都有可能被划入一个时代,相提并论岂不是意料之中?

余华说他早年因为被迫看鲁迅的文章,所以自然地生出一种厌恶,直到36岁时才重新把鲁迅这个符号归于作家,也才终于承认鲁迅的伟大。作为旁观者,这无时不透漏出一点:鲁迅的文学水平从未被高估。当你认真学习并读懂他的文章之后,你才会发现先生绝对不一般。

懵懂无知

相信类似于余华作家这种感受的,绝对不止一位。因为他揭露了当时的黑暗和丑恶,凸显了人性的扭曲,更多时候是对人的一种警醒。上学时段我们不过是看一看表面意思,孔乙己做了什么?闰土做了什么等等。没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却活成了鲁迅笔下的这些人物。

就这样,我们从小学读到初中,从初中再读到高中,余华亦是其中一者。文章中充斥着黑暗和郁闷,和年少活泼的我们并不符合,大多数孩子都会心生厌恶,甚至觉得这是学习生涯中的一种负担。不瞒诸位所说,品史君在上学期间和同学辩论的时候,还会利用鲁迅的话。

当时换来的并不是认可,而是嘲笑和嘲讽。当时自己的心里,只有对鲁迅的厌恶,因为他的话让我遭到了耻笑,让我被同学贬低。从根本角度出发,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愿意有这样的遭遇,更不愿意有这样的“思想压力”。一传十十传百,每个人都认为,你这个人脑子不太……

改变认知

余华在高中毕业后,他完全拥有了自己的选择。不再像当时一样,每天都必须读鲁迅的书。现在自己可以随意品读。从这个时候开始,余华十几年从来没有再读过,直到一位导演的出现。当时余华已经小有名气,导演想找他帮忙策划一下鲁迅的小说,自己想要翻拍。

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翻开鲁迅的作品,此时他的内心还满是厌恶。读着读着,一股陌生又熟悉的场景浮现在个人眼前,但这种感觉是崇拜。当晚余华便致电导演,说放过鲁迅先生吧,我们这些后辈如果翻拍他的电影,这是对他作品的一种糟蹋。苦苦哀求后,导演最终放弃。

第二天一大早,余华跑到书店买来了一套《鲁迅全集》,一共15本。他沉浸在这里,开始重新认识鲁迅这个人。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余华提起到自己年少时的无知:“鲁迅在最初是我唯一讨厌过的作家,直到36岁才改变,他绝对堪称伟大,毋庸置疑且没有例外”。

品史君说

在品史君看来,余华有这样的心理也不难理解。文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叫“文无第一”,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承认不如他人。好在后来及时醒悟,对先生献上了应有的尊重。

一切都如余华本身所说的那句话:“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相遇,有时候需要时机”,成熟的作品和不成熟的人结合在一起是厌恶,成熟的作品和成熟的人结合在一起是感恩。

我是品史君,感谢您的阅读。

网址:余华评价鲁迅:他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直到36岁才改变 https://klqsh.com/news/view/3070

相关内容

“去鲁迅化”已10年有余,究竟去的是什么?莫言和余华看法一致
鲁迅为啥逐渐被移出教科书?其被批不是文学家,原因有三
学者:余秋雨就是一尊纸糊的大师,从思想到人格都不过硬!
鲁迅追求真爱,抛弃原配;许广平同他相守10年,无名无分无怨无悔
黄圣依有多讨厌直播,这下有了最直观的感受,《再见爱人》直播…
他怀才不遇,靠乞讨为生,35岁含恨而终,留下一诗,成永恒经典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侯二高度评价杨议:说相声没一个能超过他的
京剧名家杜喆:曾想改行当兽医,他讨岳父母欢心有一套
1月6日,侯耀华曝光杨议拜师画面,杨议是侯门传人谁都改变不了!
“鲁迅文学奖”作家新作官宣 《一日顶流》影视全版权开发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