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倚天屠龙记》中尴尬的失误,写完后,金庸才发现这乞丐是多余的
晚上关灯后发现忘记关灯的尴尬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平淡生活中的趣事#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唐 李白《侠客行》
中华文化传承千年之久,展现给世人更多的民族性是儒雅的一面,深谙儒道文化的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更为欣赏端庄内敛却坚韧的气质,但即便如此性格却也不会成为整个民族的框架。这一点从国人对武侠的钟爱足以见得。
少年的侠气鲜衣怒马,少年的眷恋红豆情思,都让无数看客如痴如醉。在武侠的世界里如果说古龙是江湖人看江湖事,那么金庸先生就是处江湖外看江湖事。
宏大的历史背景,荡气回肠的江湖仁义无疑都是金庸文学的标签。金庸先生曾说过:"武侠小说本是一种娱乐的东西,但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思想。"这样的理念也使得平凡如我们一般也能在他的作品中产生思想的共鸣。
金庸的武侠缜密且厚重,突破一般通俗小说格局的同时将真真假假的现实融入其中,但即便精细如金庸先生,也难免在日复一日的更新中有所纰漏,而这个鲜为人知的疏忽就出现在一部屡被后人称赞的著作中。
一."武林至尊"
在金庸先生的诸多代表作中"射雕三部曲"可以称得上是最为人所知晓的经典了,自1957年伊始,《射雕英雄传》的起笔便昭示着属于金庸武侠时代的到来,此后的五年多时间里,《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的问世更是坐实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而熟知金庸文学的人们都深知这三部作品之间环环相扣的隐秘联系,这种联系也为金庸构建他笔下的江湖世界奠定了基础,让人们更直观地进入他所构建的庞大体系。
尽管金庸一直以来都试图通过令人震撼的格局来将读者代入其中,但在"射雕三部曲"的创作后期,仍能很大程度地感受到作品之间的联系正在逐渐减弱,所谓的纰漏也就出现在随之创作的《倚天屠龙记》中。
二."天下第一帮"
丐帮作为金庸先生笔下的"天下第一大帮派",在每部作品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的丐帮中人甚至牢牢地占据着主角的位置,在《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洪七公、黄蓉等人的出现更是预示着丐帮的声望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在风云莫测的江湖中,谁也无法预料世态下一秒的走向,显然金庸先生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看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神雕侠侣》中金庸先生便鲜少提及丐帮,其笔下的丐帮也逐渐没有了往日的盛况。
丐帮由盛转衰、逐渐走向低迷的状态在《倚天屠龙记》中彰显更甚,在六大门派共同围攻光明顶时,人们才惊觉丐帮的销声匿迹。
丐帮的没落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一件事,毕竟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的失传对于武林帮派来说势必会削弱一部分力量,同时又再无如先辈一般的人才重振丐帮之风,从这点来看金庸先生巧妙的设计也无可厚非。那么此时丐帮帮主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神雕侠侣》的后期书中曾写到过,黄蓉将丐帮帮主一位传给了自己的女婿耶律齐,耶律齐也因此成为了丐帮历史上第一个不是汉人的帮主,而耶律齐此人对于丐帮而言只能称得上是无功无过,并未做过什么有辱帮派的事,却也没什么亮眼的功劳。
而在《倚天屠龙记》中丐帮帮主的位置已然传至耶律齐后代耶律渊如手中。连载版的《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一回中曾有这样一个桥段,化妆成丐帮人物的巫山帮贺老三在劫走张无忌时遇到了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的徒弟俞莲舟。
俞莲舟心说:"此人乃是丐帮中六代长老,地位已算不低,如何竟干出这种卑污行径来?何况丐帮素来行事仁义,他们帮主耶律渊如又和大师哥宋远桥是极好的朋友,这事可真奇了。"
虽说耶律渊如在整本书中就出现了一次,但足以见得此时丐帮帮主正是耶律齐的后代耶律渊如。原本这也算得上是事情发展的正常走向,可随着小说剧情的推进,为了立稳黄衫女古墓派后人的形象,不得已又打造了史火龙这个练功瘫痪的丐帮帮主形象。
按照丐帮选贤举能的帮派选举手段来说,史火龙的出现同样有理可依。如此一来,同一时期丐帮便有了两位帮主,耶律渊如和史火龙的存在便十分矛盾。
三.金庸先生的精益求精
这个人物的冲突倒也不是金庸先生有意而为的伏笔,只是连载的过程中不慎忽略了耶律渊如这个人物,写完后金庸才发现是多余的。
追求完美的金庸先生在创作后期也发现了这个矛盾点,比起出场戏份较多的史火龙,只短暂出场一次耶律渊如自然很少有读者记得住,因而金庸先生特意为此重新修订了人物设定,后期的剧情发展中耶律渊再也未曾被提及到。
这个尴尬的小失误并不妨碍整个剧情的走向,可就是这样简单的细节却让读者感受到了金庸先生字斟句酌的用心,丝丝入扣的人物设定,饱满的剧情都是金庸文学寓意深度的来源。
时至今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儿女情长和万丈豪气还是吸引着读者踏足其中。
在武侠文学喷涌的时代里,古龙用他的洒脱不羁、浪子情怀吸引着我们,梁羽生用那份"宁可无武,不可无侠"的态度开辟了属于新派武侠的时代,而金庸作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高光人物则用深含个人见解的家国情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少年意气与碧血丹心从不冲突,绝妙的平衡才是江湖的回忆。我欲与君共前行,既相思,何不缱绻相伴,纵侠骨皆灭,不愧于心。金庸的武侠经典在于走遍河山却仍愿快意恩仇挥剑斩花的初心,这是刀光剑影也是一代人刻入骨髓的记忆。
文/竹昂
网址:原创《倚天屠龙记》中尴尬的失误,写完后,金庸才发现这乞丐是多余的 https://klqsh.com/news/view/3108
相关内容
《倚天屠龙记》 苏有朋版演员今昔对比,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李白醉后写下一千古名篇,启发金庸成就一经典,不是《侠客行》
难怪张三丰70岁才创立武当,你看他在怕什么,有4位高人锋芒毕露
金庸武侠巅峰:大宋十大绝世高手排行,杨过无缘前十,剑魔独孤求败稳居榜首!
难怪金庸不让风清扬出山,你看他的原型是谁?你也听过那人的名字
郭芙无脑?她做了4件造福武林的事,远比郭襄伟大,成就堪比郭靖
难怪金庸要让小龙女委身公孙止,你看杨过毁了谁的贞洁,就懂了
揭秘金庸武侠背后的残酷真相:段誉为何未能善终?
原小六求饶时跪错了人,这下真是尴尬到家了
唐僧只有3个徒弟?其实原著中有5个,还不算白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