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来了,你想好选择用什么方式开启自己的身心活力了吗?是外出旅行和家人一起放松一下心情;还是非必要不远行,就在原地静静度过假期生活?
生活是一场体验的旅途,而通过阅读,它也会变成一场感知和学习的旅程。在那些旧时光的剪影中,调整自己的情绪,感受雅致生活的典范,甚至可以品鉴经典的作品。
就让我们陪你共赴阅读之旅~
#1 调整心态迎假期
01 遇见荣格
作者:爱德华·贝纳特
译者:王一梁 李毓
历时十四年,与荣格的私人谈话实录
真实再现了精神分析大师荣格的家庭与生活轶事
作者贝纳特医师为荣格晚年最亲近的两位好友之一,兼具神学、哲学与医学背景,是少数能与荣格全方位交谈的知交。1946年起,贝纳特多次拜访荣格,并当天记下他与荣格的交谈内容,前后历时十四年。这些笔记一字不动地集结成这本《遇见荣格》。
这本书如实描写了荣格晚年的家庭与生活轶事,在与作者惬意的言谈中,荣格毫不保留地说出了对诸多人物、时事、论点的见解——他如何评价弗洛伊德;他独特的治疗哲学……不经意的朴实言论,间接说明了坊间许多臆测观点的真伪。
对广大的荣格读者来说,本书更难能可贵地捕捉了荣格灵光乍现的时刻,展现了他对生命本质的好奇与探问精神,见证了伟大思想的孕育,让人惊喜不已。
02 自我与无意识
作者:卡尔·荣格
译者:庄仲黎
德文版完整直译,真实再现心理学经典原
深入浅出,剖析自我与无意识的神秘领域
《自我与无意识》是荣格心理学派入门必读原典,也是其毕生思想的浓缩精华。荣格在心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是:对无意识领域的拓展以及对原型的深度阐发。这本书围绕自我、集体无意识、两种重要原型——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等主题展开,堪称荣格毕生思想的浓缩精华。
在这本书里,荣格探讨了无意识对意识人格的反应及行为方式所造成的种种影响。和弗洛伊德的观点不同,荣格认为,无意识是独立自主的系统,而把无意识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也是荣格心理学思想的本质之一。
透过本书,我们可以总览荣格所开创的分析心理学最重要的观点、基本概念和理论脉络。其论述范围涵盖心理学、神话学、文学、哲学等,读者得以深入浅出地一窥这位分析心理学大师的思想洞见。
#2 喝杯好茶养人心
01 饮茶小史
作者:静清和
视角独特,以历代细碎、翔实的史料作支撑
探究各类茶之间的深层勾连、互动与衍生关系
《饮茶小史》是知名茶人静清和继《茶味初见》《茶席窥美》《茶路无尽》《茶与茶器》《茶与健康》五部深受欢迎的茶书后,又一全新力作。
从上古的原始煮饮,到陆羽改造过的煎茶;从早期民间的斗茶,到经过蔡襄等提炼过的点茶;从市井草莽的点茶、果子茶,演化成为明代以降的撮泡法;它们之间的次第关联与相互影响也是本书着力挖掘与探究的重点。
本书从“秦取巴蜀茗饮始”,一直写到“健康瀹饮是根本”,以历代细碎、翔实的史料作支撑,以可靠确凿的前贤琐记、林下闲谈等为依据,力图从两千余年的残存历史脉络、余绪之中,相对准确地还原出那段中国的饮茶历史,使之茶脉赓续,气韵贯通。
02 茶与茶器
作者:静清和
知名茶人静清和老师茶器美学经典代表作
深度解析饮茶方式与茶器审美的交互影响
《茶与茶器》全面、精心修订,新增100余幅历代茶器图片,追溯饮茶的起源,探索茶器的演变。
在唐代以前,由于原始条件下的药、食、饮同源,因此茶与茶器的发展,并没有发生多少的交叉。陆羽《茶经》问世以后,人间相学事春茶,茶器与茶具有了明确的分野。元代,揉捻工艺的发明与普及,为发酵茶的出现创造了可能,也使茶的瀹饮变得简单和快捷。
尤其是在明末清初,当松萝茶的制作技术影响了武夷茶之后,随着一个崭新的乌龙茶类的诞生,必将催生与之相应的最恰当的新的品饮方式。于是,器具精良、以闲情逸致烹制的工夫茶出现了。当酒杯被借用作茶杯使用之后,很多酒器的形制,便影响和左右了茶器的发展与变革。曾作为品茗器的盖碗,也渐渐地在向泡茶器方向转变。
03 懂点茶器
作者:耕而陶
梳理不是不同时代和不同背景下茶器的不同型态
呈现一个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考证详实的茶器演变简史
器以载道,道传籍器,当人类生物的需要开始向着文化的需要转变时,茶器就逐步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其物虽微,这一路上它体现出的却是人类科技的进步,载着的是对传统之“美”的传承。
作者遍访国内各大茶山、博物馆、茶器专题展览,探索不同时代、不同制茶工艺、不同茶类、不同品饮方式共同影响下的茶器演变史;结合饮食器具、六大茶类、饮茶风俗的发展,梳理茶器在不同时代的呈现形式,脉络清晰、考证详实;150余幅历代茶器实物图、 50余幅彩色手绘茶器、茶具及制茶工艺图片,全方位、立体式展示茶器的审美趣味变化。
作者通过对茶器的鉴赏与品味,让读者身心得以愉悦,性灵得以滋养。茶器,不仅是美,也是文化、是人生、是境界。
04 茶器之美
作者:李启彰
全新修订增幅达70%,新增5万余字
新增精美器物图片200余张
资深茶人教你轻松掌握茶器审美诀窍
在《茶器之美》中,作者将茶器审美分为三个阶段,实用性、个性、精神性。在实用性里以眼、耳、鼻、舌、身的五感,作为对于茶器初阶的认识。本书以精神性为依归,将陶艺家的心念和作品之间的紧密链接,根据宋代禅学与日本茶道的历史精髓,提出令人深思的剖析及架构。
作者将“民艺”的过去和未来做了完整的诠释,在中日茶碗发展的历史上吸取养分,定义一个茶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以对茶的理解,与觉知力为根基,作者试图逐步验证古往今来入禅的行者,和热衷于禅的饮者,应该有的对茶与器的认知和高度。
作者在文末归纳阳光、空气、水这一条向大自然学习的清晰途径,是创作者与欣赏者透过自身精神的修为,进而全面理解美的门坎。并希望能透过本书,为在迷雾中探索方向的后代,带来一丝光明和慰藉。
#3 博观雅赏提品格
01 磨字
作者:北大路鲁山人
译者:侯咏馨
自学成才、狂傲不羁的天才艺术家 、千面艺人
写给零基础读者的书法美学
在《磨字:日本全才艺术家北大路鲁山人的书法之道》之中,拥有陶艺家、书法家、美食家、漆艺家、篆刻家、散文家等不同角色的千面艺人北大路鲁山人,从美学、文化、技巧、鉴赏、心理、误区等角度对“书法”这一历史悠久艺术做出新的诠释,让我们重新找回书写的趣味与喜悦。
由于在众多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他融会贯通,对美学有着极为独特的理解。他深谙书法之道,以通俗优美且极具生活化的语言,从美学、文化、技巧、鉴赏、心理、误区等角度对“书法”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做出新的诠释,让现代人重新认识和感受“书法”的乐趣和美感。
02 古画藏美
作者:顾静 王万发
中国画中的博观雅赏
古人雅致日常生活细节大揭秘
《古画藏美》是不可多得的中式生活美学指南。五大主题,涵盖十大领域,300余幅历代经典高清名画,还原古人日常生活细节,形象生动,真实可感。透过博古、品茶、焚香、插花、挂画、清供、园林等再现古人真实的日常生活,系统全面,妙趣横生。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怀旧”之旅。透过斑驳的古画,为你打开一条时间的通道,将你从当下拉往渺渺的远古,并注入历史的沉思与闲情。让人沉醉的不仅是它的清新优雅,更可以安抚一个个遭受现实困窘之后需要休憩的心灵。
历代画家笔下的钟鼎彝器、文玩把件、亭台楼阁、奇石异禽,皆具逸气,不似尘世中物,却犹如一把无声的琵琶,弹出了小桥流水般的曲子,在带来文雅慰藉和极大精神享受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亦提升了观者的格调品位和情趣雅兴。
03 金润·瓶花谱
作者:金润
校注:徐文治
插花界开创性之作,再现失传数百年的插花经典
影响了明代以来600多年的瓶花理论体系
金润《瓶花谱》是中国瓶花史上具有完整体系的开创性瓶花理论著作,对唐宋以来的瓶花创作作了理论梳理,同时建立了其后绵延六百余年的瓶花理论体系。
它比明代插花大家张谦德的《瓶花谱》早170多年,囊括明代以来瓶花的技法、构型、文化、审美,以及金润的身世考证、佚文搜集等。后人的瓶花理论基本是在金润的体系之上不断完善,并没有突破金润所开创的体系。
本书以现代的视角,对丰富的插花传统进行诠释,理论与实践相结,收录了60余幅校注者徐文治老师的瓶花作品、30余幅历代插花名画、花器图,形象展示金润瓶花理论之精髓。
04 香乘
作者:周嘉胄
注:日月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