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广泛使用社交媒体,分享多元生活与自我成长

发布时间:2025-07-24 01:05

科技影响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如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生活趋势#

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社交媒体探索自我与成长

广州理工学院数字媒体专业的孙若尧,是众多社交媒体平台的忠实用户。他每天都会投入3-4小时的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们互动,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孙若尧而言,社交媒体不仅是信息交流的桥梁,更是情感维系的纽带。当好友出国留学后,两人虽因时差而难以面对面交流,但社交媒体却成为了他们分享视频、交流近况的窗口。每当第二天看到对方的回复,都仿佛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生活重新交织在一起。

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最近针对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展开了一项调查,共收集了7114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高达86.60%的受访大学生会利用社交媒体来分享他们的多元生活。这些平台仿佛成为了大学生们展现生活“新舞台”,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记录、分享和探索。

以浙江海洋大学的陈素娴为例,她在参加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后,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依然选择在社交媒体上记录下这一经历。她将比赛过程中的“鲜活瞬间”捕捉下来,与朋友们分享。这些瞬间并非刻意摆拍或营造人设,而是真实地反映了她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世界。

此外,中青校媒的调查还发现,85.73%的受访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和放松精神。同时,查找资料、拓展社交圈、记录个人心情以及成为社交媒体博主等也是他们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重要原因。
孙若尧在短视频平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游戏博主。他利用专业课的运营账号机会,结合自己热爱打游戏的特点,选择了游戏博主这一领域。通过精心剪辑的游戏高光时刻和搞笑瞬间,配以热门标签和音乐,他的视频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人气,成为热门作品。
南京大学的沈辰则分享了他在考研路上的心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生活指南类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考研经历,竟然在一小时内收获了众多点赞和私信咨询。这激发了他进一步分享考研攻略的热情,粉丝量也因此迅速增长。

福建某高校的宋瀚骋在20岁生日时,精心准备了一条朋友圈。他挑选出年度照片,通过图片编辑软件巧妙拼成“20”的形状,再以九宫格形式发布。虽然没有任何文案,却收获了众多朋友的温馨祝福。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康秋洁指出,社交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展示空间。这些平台不仅功能各异,还刻意强调自身的独特调性和立意,从而营造了大家在社交媒体上“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大学生们也乐于在不同平台上分享不同的内容,如心情、生活记录和娱乐视频等。
来自浙江财经大学文华创新学院的蔡雯锦,深受对写作的热爱所驱使,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小说创作,甚至为喜爱的电视剧撰写番外篇。她发现,在短视频平台大受欢迎的背景下,将续写的故事以截图形式发布,竟能收获数万点赞。此外,她还会在生活指南类社交平台上上传课后笔记,并附上备考标签,吸引粉丝互动,甚至有人私信求教小技巧。同时,她在微博上为偶像剪辑的视频也引来网友围观,被誉为“百万粉丝博主的风范”。

康秋洁副教授指出,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反映出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和社交连接具有独特性。年轻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对平台的繁荣更为敏感,能更快地融入并熟练运用各种社交媒体。

毕叶则观察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内容各有差异。她发现,本科生更乐于分享生活点滴,如社团活动和才艺展示,而硕士生和博士生则更多展示学术成果和旅游经历。

中青校媒的调查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显示66.46%的受访大学生倾向于分享兴趣爱好,66.08%分享生活日常,52.85%分享参与的活动,而31.02%分享实用攻略和28.51%分享专业技能相关知识。
暨南大学的朱佳诺,在多个社交平台上留下了她生活的印记。微信,作为她与亲友沟通的桥梁,自然不可或缺。然而,除了微信,生活指南类社交平台和微博也成为了她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一环。在这些平台上,她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用攻略,与他人交流心得。

“我的‘微博小号’,就像一个只属于我和闺蜜的小秘密花园。”朱佳诺坦言,在这个小世界里,她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喜悦还是烦恼,都能在这里得到短暂的释放。“虽然过后我会删除,但那一刻的感觉真的很舒服。”

同样,宋瀚骋也发现了社交媒体的另一面。今年开始,他尝试对朋友圈的内容进行分组管理,向不同的人群展示不同的生活侧面。他甚至专门开设了一个“小号”,用来发泄和吐槽生活中的小烦恼。“这个小号上,我的朋友们都能理解我,甚至在我遇到困难时给我鼓励。”这片小小的网络空间,成了他释放情绪、缓解压力的港湾。

康秋洁副教授指出,这种现象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对他们来说,社交媒体不仅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更是一个倾诉心声、寻求情感共鸣的空间。”这种特殊的情感需求,在年轻人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社交媒体上,毕叶曾收获过诸多正向反馈。她曾是一名播音专业硕士研究生,初时对自己的播音水平信心不足。然而,当她鼓起勇气分享了一段配音视频后,却意外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点赞。“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仿佛得到了许多陌生人的认可。”这次积极的反馈极大地鼓舞了毕叶,她因此更加频繁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配音作品。此外,当她在朋友圈中公布自己考上博士的喜讯时,同样赢得了众多好友的点赞和祝福。

同样在社交媒体上寻得情绪价值的还有蔡雯锦。她坦言:“社交媒体让我发现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擅长之处!我会继续坚持分享,不断成长。”
大学生们如何看待社交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一项调查显示,75.08%的受访者认为社交媒体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拓宽了人际交往的圈子。同时,73.94%的人表示,通过社交媒体,他们能够及时获取到多方面的信息,从而开阔了视野。此外,还有56.93%和55.41%的受访者分别认为,社交媒体提升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促进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讨论。另一方面,28.11%的受访者表示,社交媒体确实为他们提供了获取实习和就业机会的途径。

对于朱佳诺来说,社交媒体不仅是一个表达自我、分享经验的平台,更是一个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她渴望通过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不断提升自己在自媒体制作和内容运营方面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积累宝贵的经验。目前,她计划成为一名专注于校园日常的博主,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实习感悟,打造一个可靠且富有经验的学习博主人设。同时,她也希望自己的分享能够为他人带来价值,与有相似经历的人产生共鸣。
前不久,陈素娴收到了一个来自一年前发布的视频的评论,评论中提到她分享的视频内容触动了人心,勾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这条评论让陈素娴深感欣慰,她表示:“每当看到我的生活记录能为朋友们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就感到无比开心,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记录生活的决心。”从那时起,她便开始了持续记录生活的旅程。在去年的最后一天,她精心制作了一条年度总结,将过去一年的精彩瞬间汇聚成电子相册,与朋友们共同分享这一年的点点滴滴。虽然制作过程耗时费力,但看到自己充实的生活被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所呈现,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孙若尧也分享了社交媒体对他的深刻影响。他坦言,过去自己性格内向,不擅长表达,但社交媒体的兴起为他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浏览各式各样的人分享的生活,他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激发了他分享的勇气。如今,他已不再那么内向,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他希望未来能在社交媒体上学习到更多与工作相关的技能,看到同龄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规划时,也能激发出自己的动力,努力向他们看齐。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对社交媒体平台的期待:“希望未来社交媒体平台的界面能更加简洁明了,或者能根据个人需求自定义社交界面,这样将极大提升用户的体验。”

网址:大学生广泛使用社交媒体,分享多元生活与自我成长 https://klqsh.com/news/view/47527

相关内容

大学生自媒体之路:偷偷分享的快乐与成就感
我的自媒体之旅:分享生活,收获成长
自媒体之路:分享与成长成就精彩人生
如何用自媒体改变自己的生活与职业发展.pptx
自媒体时代生活意义的建构
人生新篇章:探索自媒体成长的奇妙旅程
我的自媒体成长之路:坚持、学习与不断进步.docx
建议所有大学生都尝试做自媒体,因为真的既赚钱又能让自己成长!
台湾与日本LINE社交媒体广告:国民短剧出海的秘密武器
个人成长与自媒体创业的奇妙融合.ppt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