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我快乐
文/恒笙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爬上窗台,在摊开的书页上洒下温柔的光斑。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油墨的清香裹挟着字句间的温度,悄然漫过心田。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思绪如书页般缓缓舒展。回想起连日来,不断参加的读书分享活动,我忽然惊觉,读书早已成为生命里最纯粹的欢愉,是灵魂深处永不熄灭的光。这光芒,穿透岁月的尘埃,照亮生活的每个角落,让平凡的日子绽放出别样的精彩。
4月20日,我参加了近90岁高龄的郭发栋老人《凝眸人生》系列作品分享活动,老人笔耕不辍、终身学习的精神令我深受触动;21日参加强建才老师《看太阳》作品分享会时,与众多热爱读书的良师益友畅谈感悟,思维的火花在此碰撞;22日在忘年读书会,与众多年长书友们跨越年龄的分享,更让我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共鸣与温暖。
我愈加明白,读书之乐,不光是知识的积累,还在于穿越时空的奇妙邂逅。翻开《诗经》,仿佛能听见古老的关雎在河畔低鸣,看见采葛女子的衣袖拂过千年的月光;踏入《红楼梦》的大观园,亭台楼阁间飘来的不仅是海棠香,还有十二金钗婉转的叹息。每一本书都是一扇任意门,推开它,或置身金戈铁马的战场,或漫步烟雨江南的小巷,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平凡的日子生出无数诗意的褶皱。
犹记一个雨夜,窗外雨声潺潺,我坐在书桌前,翻开《瓦尔登湖》,瞬间被梭罗笔下宁静的湖畔生活所吸引。仿佛跟随他漫步湖畔小径,看晨雾在林间弥漫,听鸟儿在枝头欢唱,城市的喧嚣与烦恼都被隔绝在外,只剩心灵与文字的深度交融。又或是某个慵懒的午后,捧起《浮生六记》,沈复与芸娘柴米油盐中的温情与诗意,让我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寻得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读书之乐,也藏在心灵共鸣的震撼里。加缪笔下永推巨石的西西弗斯,让我懂得生命荒诞中的反抗力量;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诠释了自由与热爱如何点亮荒芜岁月。文字如镜,既照见隐秘情绪,也展现辽阔精神世界。在人生低谷时,《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中塔拉从山区女孩逆袭的故事,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封闭的内心,让我重拾面对生活的勇气。
而这份阅读的愉悦,同样照亮了我的工作之路。在日常工作中,我常陷入“越忙越低效”的怪圈。《高效工作法:停止低质量的勤奋》用“二八法则”剖开问题根源,教会我用甘特图规划任务,用番茄工作法提升专注力。当工作中遇到困难,陷入僵局时,《请拿出业绩》中“用结果说话”的理念如一声警钟,激励我和我的同事一起转变思路,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良好效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左讲责任心,右抓执行力》更重塑了我的职业价值观,让我明白责任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对结果的承诺。
读书更是一场静默的狂欢。公交车上《百年孤独》的魔幻叙事,睡前半小时余华笔下《活着》的厚重,都构筑起独属的精神净土。读到妙处时的击节赞叹,动情处的悄然落泪,都是不依附外物的灵魂盛宴。历史书籍展现文明兴衰的脉络,科学著作揭示宇宙奥秘,哲学经典探讨生命真谛——每一本书都是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世界读书日,像是岁月里特意种下的一颗书签,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重新翻开书页。而对我来说,读书早已超越了某个特定的日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仰。它让我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依然能听见花开的声音;在琐碎庸常的日子里,始终怀揣着诗与远方。
每一本书都是一颗星星,当它们在生命的夜空里次第点亮,我便在这璀璨的光芒中,找到了永恒的快乐。这快乐,是知识的积淀,是心灵的滋养,更是灵魂的升华,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