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丽水|露营之变:在山水间做生活的“加减法”
在户外生活中体验自然的壮丽,如徒步山林、露营野炊。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户外生活冒险#
源新闻 记者 付名煜 汪峰立 朱敏
夜幕降临,城市的霓虹渐渐消退,虫吟鸟鸣替代了车水马龙的喧嚣,三五好友围坐篝火旁,在星空下对饮畅谈。第二天,他们徒步登山,观云海、看日出……在繁忙的生活间隙,越来越多的丽水年轻人选择把帐篷支在山野之间,在绿水青山中寻得松弛感。
随着露营从小众爱好进入大众视野,一场由“Z世代”主导的“露营革命”正在上演。年轻人推崇简约与个性,他们减掉了沉重昂贵的专业装备,追求“轻便且实用”。他们摆脱传统的露营模式,加入了音乐派对、绿道骑行、徒步登山、溯溪漂流等多元化的玩法。
在这场户外活动的“加减法”中,年轻人以放松的心态重新定义生活——不追求完美与奢华,只带着一顶帐篷,在绿意盎然的自然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交空间”,寻找自由与精神的归属。
项优勇 摄
小帐篷里的“诗与远方”
市区周边星罗棋布的露营基地,见证着丽水人对露营的热爱——支一顶帐篷、铺一块野餐垫,有时是与家人共享天伦,有时是与好友围炉夜话。这种回归自然、轻松自在的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丽水年轻人的选择。
位于南明山街道白岩村的露营基地,距市区仅12公里,是露营爱好者最熟悉的“城市后花园”。这里面朝瓯江,绿道蜿蜒、树林密布,偶尔还能看见吃草的牛羊,恍如画中游。每逢节假日,这里车流如织,溪边支起的帐篷比比皆是。
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则提供了沉浸式的自然体验。这里的大片湿地、苍翠树林与开阔草地交错分布,既是鸟类的天堂,也是年轻人向往的“诗意生活”之地。他们在草坪上架起天幕,围坐桌旁举杯畅饮,还有的人则躺在吊床上,享受风拂耳畔的惬意。
往北走,是设施更加完善的三江口运动公园。这座集运动、游乐、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不仅能露营,还能策马而行,森林小火车、蹦床等项目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打卡。
28岁的松阳人周国平是“入坑”5年的资深玩家,从城市周边到偏远山头、溪边、草地,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我喜欢大自然里的安静,没有手机打扰,没有工作压力,很自在。”露营让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年龄相近、兴趣相投,关系也因共同爱好而格外亲近。
来自遂昌的“90后”青年项优勇则更偏爱在周末与家人一同外出,选择有大片草地的露营基地,搭帐篷、铺野餐垫,享受一场轻松的露营野餐。在他看来,相比热闹的朋友聚会,他更享受一家人共处的时光,“孩子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大人也能真正放松身心。一家人不被打扰,开心在一起,就是最美好的时光。”
项优勇 摄
装备轻量化回归本真
2021年露营开始流行时,是“精致生活”的代名词。在社交媒体上,高级感、氛围感和“出片率”是衡量露营体验的标准。轻奢帐篷、木质野餐桌、复古油灯、便携咖啡壶……网友分享的动态里,镜头对准的不是自然风光,而是一幕幕“大片感”十足的布景。不少人因此跟风购买昂贵的“精致装备”,投入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只为换来一次“精致露营”打卡体验。
那时的露营,更像是“搬家”。周国平曾是精致露营的忠实拥趸,据他回忆,每次出发前,他和朋友都得花大量时间装满整整一个后备箱:帐篷、睡袋、桌椅、野餐垫等是基础配置,还要额外带上保温箱、户外电源、蓝牙音响等。“搭建一个有‘仪式感’的营地,少说也要一个小时。等全部装备都弄好了,人也累坏了。如果对户外生活没有足够的热情,很容易因此退‘坑’”。
直到露营进入大众视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它的意义。露营的本质,是让人们从快节奏的生活中暂时脱离,亲近自然、放松身心,而不是换一种方式给自己增加负担。一场动辄半天准备、满载而行的“重装露营”,显然偏离了最初的目的。
于是,“轻便露营”逐渐兴起。回归自然、追求真实体验,成为新共识。
“现在,我更喜欢轻装上阵。”周国平说,最近一年来,他减少了对精致装备的依赖,只带最基础的物资,再配上一顿简单的野餐,就足够享受一段愉快的户外时光,“现在我用一键开合的帐篷,十几秒就能搭好,能容纳五六个人,既省力又实用。装备不再是主角,我更专注于周围的风景与朋友的陪伴。”
“去装备化”的趋势,吸引了越来越多新人“入坑”。去年开始接触露营的“90后”李郑将就是其中之一,他丝毫不迷恋精致摆拍,追求的是实用性和便捷感。他的标配是一套可折叠的桌椅与轻便的烧烤架、卡式炉,以及一顶丽水本地品牌“北山狼”的四人帐篷,总花费不过七八百元。“我喜欢到不同的地方欣赏不一样的风景,不折腾、不烧钱,才是我想要的露营。”
如今,在丽水的城市公园、溪边河滩、山顶平台,越来越多露营爱好者告别了某种“伪松弛”的幻想,让露营回归最初的模样——带上必需品、最重要的人,到自然中歇口气,在户外生活中找回人生节奏。
李郑将 摄
“露营+”回应多元需求
回归“一顶轻帐、一份热爱”的纯粹状态后,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搭个帐篷睡一觉”的模式,而是将露营作为探索自然、享受户外的途径。徒步、骑行、越野、溯溪、沙滩派对、音乐狂欢……当露营与不同的场景结合,玩法也随之千变万化。
项优勇是这一转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出生于遂昌县三仁畲族乡坑口村,在城市工作多年后选择回到老家,寻找与自然更亲近的生活方式。经过近半年的走访与考察,他在村里建起了一个户外露营基地,并开始尝试与多种户外活动相结合,“接触露营两年多,我发现即使是同好之间的需求也截然不同,他们渴望在露营时尝试各种各样的户外项目。这启发了我——露营不应该只是‘住’,还可以是‘玩’。”
答案很快就有了。去年11月,项优勇组织了一场“露营+越野跑”活动,起点和终点都设在露营地,途中穿越高山、密林、溪涧,最美的风景串联成最动人的路线。活动当天,700多位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在晨雾中热身,奔跑穿过绿水青山,最终回到营地时,烧烤架上的肉串正滋滋作响。“很多人体验之后舍不得离开,问我下次活动什么时候开始。”项优勇说。
此后,基地接连策划了“露营+音乐节”“露营+单身派对”等活动,反响热烈。“我们鼓励大家轻装上阵,玩得自由、玩得丰富。”项优勇告诉记者,一系列活动让露营变得更加有趣,吸引了大量“90后”“95后”和“00后”。
跨界混搭的风潮,重塑了户外生活的方式,也打破了露营的传统边界。两周前,李郑将和其他7位露营爱好者在台州市温岭水桶岙沙滩尝试了另一种组合玩法:夜晚,他们在帐篷里仰望星空、畅谈人生,听着海浪拍打沙滩;翌日清晨,他们踏上“山海徒步路线”环岛一周,穿过海滩、礁岩、渔村,全程约4个小时。“这里没有精致的营地,甚至连手机信号都不稳定,但能让人真实感受到脱离忙碌工作的快乐。”李郑将笑着说。
这也是“露营+”的核心所在——在大自然中探索无限可能。对年轻人来说,露营是一场可参与的“生活冒险”,映射出两种精神面向:一是对自由的向往;二是对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记者手记帐篷下是流动的“精神桃花源”
一顶帐篷、几张月亮椅、一盏露营灯,是年轻人理想生活的具象化。
在繁忙的生活间隙选择露营,就是选择了一种放松身心、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露营时,我们无需担心时间的流逝,无需应对人情世故和枯燥繁琐的工作,只需尽情享受这份与自然共度的美好时光。
这种“不被标准定义”的生活方式,或许正是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精神写照。他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生活节奏,也拒绝被商业规则裹挟的“打卡式旅游”,于是转身奔赴山野,哪怕只有一个周末,也要给自己一次真正放松的机会。
他们在露营中找到的,不只是松弛,也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态度。一种“不必面面俱到、但必须热爱”的哲学,一种“可以很简单、但不能失真”的追求。这场由Z世代主导的“露营革命”,没有统一剧本,没有既定规则,却让人看见了年轻人内心最朴素也最真实的渴望——在世界的一隅,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桃花源”。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露营是一个轻松、愉悦的“社交场”。在远离都市喧嚣的户外环境中,与朋友的交谈更加纯粹、深入。这样的体验,无疑会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年轻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更有趣的是,露营正被年轻人玩出百变花样。有人结合徒步、骑行开发运动副本,甚至衍生出“露营+音乐节”“露营+垂钓”的跨界组合……临时搭建的户外空间,与可玩性极高的活动适配。
当夜幕降临,手机信号变得微弱,一束篝火跃动着温暖的光。不经历这样的时刻,很难真正理解露营对年轻人意味着什么。在帐篷之外,是自由的风;在篝火之中,是生活的诗。露营,恰好满足了年轻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编辑 马丽飞 责编 麻凯程 审核 刘奇
网址:深读丽水|露营之变:在山水间做生活的“加减法” https://klqsh.com/news/view/52223
相关内容
唐寅山水画露营:感受生活,体会时间的流逝
夏日露营,在自然山野中,享受生活的松弛感
营地生活的乐趣与挑战:如何在自然中享受露营体验
露营生活的说说文案
唐寅青绿山水图
《生活的减法》
户外露营——亲近自然的生活新潮流
露营:生活的另一种色彩 ️
露营的日子:畅享自由世界,感受生活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