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国人被骗!揭秘三国演义第一大冤案

发布时间:2025-01-31 16:37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对《三国演义》的一种通俗化解读。 #生活知识# #文学名著#

公元234年,蜀汉宰相诸葛亮任命魏延将军为先锋,亲自率军出岐山,北伐曹魏。同年八月,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病逝,享年54岁。诸葛亮死后,蜀汉军队在撤退过程中发生了内部冲突。长史杨仪以魏延叛乱为由,派人将其斩首,灭绝魏延三族。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被塑造成一个天生叛逆任性的反派。那么,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为什么说魏延的叛乱是千古奇冤呢?

魏延,又名文长,河南信阳人。《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时,魏延投奔了刘备。而且,当时诸葛亮说魏延有叛变之心,并建议刘备杀死他,但这在历史记录中没有记录。魏延第一次露面是在211年,当时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进入四川。魏延作为部落的一员,陪同刘备在四川作战。在平定益州之战中,魏延因战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也曾被封为牙门将军为保护阿斗。

魏延谋反是三国演义第一大冤案

218年,刘备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汉中。听说这件事,曹操亲自率军抵抗,史称汉中之战。在汉中之战中,魏延立下了几项功劳,最终帮助刘备攻占了汉中。公元219年,刘备在沔阳称雄汉中王,并在治所定在成都,因此他需要留下一名将军来守卫汉中这个重要地区。当时,关羽已经镇守荆州,许多人认为只有张飞一人能镇守汉中。就连张飞也感到十拿九稳了。

但当刘备宣布最终人选时,全军都震惊了。刘备破例提拔魏延为汉中刺史和汉中刺史,并将他的“军衔”从牙门将军提升为镇远将军。刘备会见了他的群臣,问魏延:“你打算如何处理今天任命你的重任。魏延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听后十分满意,群臣也称赞魏延的豪迈。

魏延镇守汉中八年,直到227年诸葛亮进入汉中并计划北伐。公元230年,魏延率军进攻曹魏的凉州地区。魏延大败魏将费遥和郭怀。战争结束后,魏延因功升任前军长、征西将军、假节度使,被封为南郑侯。而且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让诸葛亮率领一万士兵,通过子午谷进攻关中。但诸葛亮不被允许这样做,所以魏延认为诸葛亮胆小,不能充分利用他所憎恨的自己。

公元234年秋天,诸葛亮的过度劳累使他的病情更加恶化。私下与杨毅、费讳和姜伟讨论如何安全撤退。最后的决定是让魏延来断后,如果他不听,就不管他了。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让人试探魏延的态度,但此人却大大咧咧地回答: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虽然宰相已经去世,但还有我。一个人的死怎么能荒废天下大事,更何况我是谁,魏延了!一个人怎么会被杨仪左右,成为一名断后的将领呢?这句话一出,都觉得有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味道了。

不幸的是,魏延高估了自己,他与他人的关系太差,无法结盟。士兵们也不想打仗,所以他们和杨仪一起慢慢撤退。魏延既愤怒又羞愧,带着一小群精兵飞奔而去,烧毁了杨仪面前的栈道,试图迫使他带兵返回,继续北伐。

现在陷入僵局,他们两人一起向刘禅报告对方正在策划叛乱。在这一点上,受欢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刘禅问身边的大臣们谁想造反,大家都支持杨仪,怀疑魏延。后来,魏延忍不住先攻击了杨仪。毕竟魏延一直都是想“杀夷”的人,所以杨毅让王平抵抗。

这位将军还没开打,就直接开喊:“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你们安敢如此?”

魏延手下的士兵本来就心虚,听到这些话,他们纷纷散去,显然是把魏延出卖了。现在魏延很尴尬,所以他不得不带着儿子逃到汉中,最终被马岱给砍了。头颅献给杨仪后,还被踩了好几脚,说道:“你还能再作恶吗?”

杨仪撒完气还要铲草除根,灭了魏延三族,一代名将,落得个全族被诛,身首异处的下场。

看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魏延被杀事件,并不是叛乱也不想谋反,而是想掌权,只是这样的行为跟造反很像,冲击自家军队,想要暴力掌权,这些都是君主心里的大忌。再加上魏延做人不行,也没人替他说话,最终有这个结局也不奇怪。

网址:99%的国人被骗!揭秘三国演义第一大冤案 https://klqsh.com/news/view/5361

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为何要一再放走死敌?最后才给出了答案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里,三大灵异事件——雷劈董卓、奇幻于吉、青蛇坠梁
《三国演义》里,他只做了一件事,却堪称魏、蜀、吴三国的掘墓人
三国演义中,蒋干被耍两次,这么蠢他是怎么混成谋士的?
演义视角:谁才是蜀国五虎将中最弱的一名?许褚给出答案
《三国演义》里十大智商绝伦的人
在这个续集中,更多的秘密将被揭开,精彩的故事继续上演
“颜十六”到案,他在王星案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废物”曾两度击败诸葛亮,战功赫赫的大司马!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