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纪前至少56个学者引用过亚里士多德,“西方伪史论”可以休矣

发布时间:2025-07-24 11:24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常识#

近日,科技博主项立刚发文谈“亚里斯多德是虚构的”。称“尽管有些学者听了有祖坟被挖的如丧考妣,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因为道理很简单,不可能有一个非常非常著名有影响的学者,突然消失了,千年无人提,无人知,然后他突然又出来了,百万字著作传世。”

不知道项立刚哪来的勇气说“千年无人提,无人知”亚里士多德?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个观点,可谓人云亦云。

我今根据《亚里士多德全集·残篇》,对涉及到亚里士多德的学者和书籍进行了整理。结果发现,在6世纪之前,至少有56个学者提到了他。

这足以证明,亚里士多德是真切存在的,不是一些“西方伪史论”口中的虚构人物。

这56个学者的资料和言论,我挑选一些重要的,列举如下:

西塞罗(公元前106年1月3日–公元前43年12月7日)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演说家和法学家。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其中多处涉及到亚里士多德。他在《论国家》中说,“亚里士多德关于公正问题曾写了四卷重要的著作。”在《论演说家》中说,“亚里士多德、塞奥弗拉斯托和卡尔尼亚德在他们语言雄辩地、词藻华丽地讨论过的事物上也同样谈吐文雅。”

塞涅卡(约公元前4年-65年)是古罗马政治家、斯多葛派哲学家、悲剧作家、雄辩家。曾任帝国会计官和元老院元老,后任司法事务的执政官及尼禄皇帝的家庭教师与顾问。他在《论愤怒》中说,“亚里士多德是愤怒的辩护人,他不许我们根除愤怒。他说,愤怒是德性的刺激因素;除去愤怒,心灵就会解除武装,对于重大的事务心灰意懒,而不能竭尽全力。”

塞涅卡

昆提利安(公元35~100左右)是古代罗马教育家、演说家,古希腊时期教育思想及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是罗马教育史上第一位公职教师。他在《论辩术准则》中说,“亚里士多德像通常那样,出自研究的愉悦,以他的某种纯真在《格吕洛斯篇》设计出一些证明,但他还撰写了关于修辞术的三卷著作。”

克莱门特(Clement)是1世纪最后十年的罗马主教(约88–约97年),他在《杂记》中说,“gnothi sauton(知道你自己)一语,有些人归之于赫隆,而哈麦朗在他关于神的著作中则归之于泰勒斯,而亚里士多德则归之于女祭司皮蒂亚。”

普鲁塔克(约公元46年-120年)是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以《希腊罗马名人传》一书闻名后世。他在《道德论集》中批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借以嘲弄柏拉图的理念完全是歪曲,他在伦理学著作里,在形而上学和物理学著作里,以至对外的通俗对话里,对理念提出的所有难点表现出他对这一学说的态度是好争强而非爱智,似是在贬低柏拉图哲学,是在远离它而不是追随它。”

普鲁塔克

德尔图良是被誉为教父时期仅次于奥古斯丁的神学家,也是第一位以拉丁文写作的重要作家;因理论贡献被誉为拉丁西宗教父和神学鼻祖之一。现存之著作约写于196-212年间。他在《论灵魂》中说,“我所笑的是那认为自己能说服人们相信萨图尔恩最先做梦的著作家,我之所以笑他,是因为除非生活在所有人之先,否则他就不能是这样的。亚里士多德啊,请原谅我的狂傲罢。”

德尔图良

阿弗洛狄希亚的亚历山大是古代最有影响力的逍遥学派哲学家,活跃于公元2世纪晚期和3世纪早期。是古代公认的最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注释者,并被认为是唯一一个“摆脱了把亚里士多德解释为通向柏拉图所领会到的更为深奥的真理的中介的要求的注释家”。他在《论题篇注》中说,“对这里称为辩证法的科学,亚里士多德在其他各卷中讨论过,而最主要是写在《论题篇》各卷里。”

第欧根尼·拉尔修(约公元200年-250年)是罗马帝国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史家,编有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其中,第五卷第一章记录了亚里士多德的文章。他曾说,“亚里士多德在《智者篇》里说,恩培多克勒首先发现了修辞术,而芝诺发现了辩证法。”“(关于遗嘱)亚里士多德作这样安排,......如若塞奥弗拉斯托愿意并可能的话,由他来照顾孩子们、海普丽丝和产业。待我的女儿成年时让她与尼坎诺结婚......”

波菲利(公元232—304年),叙利亚人,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之父)的学生。他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引论》中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分歧归结为关于共相性质的三个问题,启动了中世纪经院哲学唯名论和唯实论关于共相问题的长期争论。

泰米斯提于4世纪末叶在君士坦丁堡潜心注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在《讲话》中说,“亚里士多德那些面向广大民众的作品也是通体透明,它的实用功能充满愉悦和欢乐,开放着爱情和善意的花朵。”

奥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 - 公元430年8月28日)是教父时代的重要教父。其思想影响了西方基督教教会和西方哲学的发展。重要的作品包括:《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和《忏悔录》。他在《忏悔录》中说,“我大约12岁时,手头拿到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论》,我读后即能领会。”

奥古斯丁《忏悔录》

普罗克洛(410年-485年4月17日)是晚期新柏拉图主义的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他对于晚期新柏拉图主义的重要作用如同于阿奎那之于经院哲学,另外,他对黑格尔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在《永恒宇宙》中说,“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所有方面都加以排斥,不但在逻辑学著作中……并且在伦理学著作中……而更多的是在形而上学著作中。”

阿蒙尼乌(约生活于四世纪下半叶到五世纪初)是出生于亚历山大里亚的异教语法学家,曾担任希米乌神(猿猴之神)的祭司。他在《范畴篇注》中说,“有人说,在一个大图书馆里发现了四十卷《分析篇》、二卷《范畴篇》。据考据家判断《范畴篇》是一部亚里士多德的真作。这一判断是从所表述的思想、所用的语言,并且从哲学家在其他著作中所经常提到的事情而作出来的。”

波埃修(480-524)是欧洲中世纪开始时一位罕见的百科全书式思想家,有“最后一位罗马哲学家”、“经哲学第一人”、“奥古斯丁之后最伟大的拉丁教父”之称。他在《范畴篇注》中说,“这本书确实是亚里士多德的,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因为他的全部哲学都自相一致地维持在这部著作的论断中,其简明和细致也与亚里士多德没有差异。”

网址:6世纪前至少56个学者引用过亚里士多德,“西方伪史论”可以休矣 https://klqsh.com/news/view/54628

相关内容

西方所谓的《荷马史诗》真是2800年前的作品?《荷马史诗》是什么
摄影师|巴西著名摄影师和环保主义者萨尔加多去世
王克松、李俊丨论“读书得间”的阐释学意蕴
韩国古墓挖出《山海经》残页,发现一张地图,西方学者却极力否认
中国有一座学院,全球不分贫富,多达140个国家都有它的身影
“德国孔夫子”将中国神话传到西方
西方人不了解孔子?想多了,孔子在美国人眼里也是神
东西问丨何为民:藏书票这样见证东西方艺术交融
西安大学生参与“旧物焕新”活动:“少一些垃圾 多一些创意”
《儒林外史》里的儒道互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