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不停课,居家学习乐趣多!看,人民日报社老年大学点亮老同志精彩退休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24 11:52

参与老年大学课程,持续学习 #生活乐趣# #生活# #退休生活#

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需要,满足疫情期间老同志居家学习需求,报社老年大学采取网上教学模式,在线上课堂开设了花鸟画、电子琴、书法和山水画等课程,老同志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学。线上课堂丰富老同志居家生活,教授养生保健知识,为疫情防控注入信心和力量。今天 “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蒋涵箴《线上学习之乐趣》一文,一起分享她的学习体会。

报社开办老年大学已多年,可是我住在西城,一直想报名参加,无奈路太远只能罢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学校不得不放假,大中小学生都呆在家里线上学习,职工在家线上办公,我也赶上了潮流——参加了报社老干部局办的线上老年大学,学画画、学书法,了了我多年的夙愿。

我用手机大概也有十年了,如今手机已离不开身了,发微信、读新闻、听歌、上淘宝、买机票、转账等,非常方便。现在我打开手机就能听课,不必出门就能在家里上老年大学,学习新知识。在手机上听课可以反复听,只要你自己想学,一课都不会漏掉。参加网上学习,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为我带来了学习的乐趣。

本文作者蒋涵箴在家中练习书法(作者提供)

1945至1949年,我在上海读小学。尽管上海是“十里洋场”、国际化城市,但它还是很好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得学写大字。每当课程表上有写字课,小学生们就要带上砚台、墨、毛笔、大楷本上学,有的学校还要小学生带瓶水用于磨墨。那时没有现成的墨汁,小学生上一回写字课很辛苦。解放前,学校对小学生写字的要求很高,课堂上老师一笔一划教你写,课后留作业,老师批改时把写得好的字划上红圈。谁的本上红圈多,他的字一定写得漂亮。记得上了写字课回家,小学生们个个都是大花脸。小学有一条长走廊,玻璃橱柜里陈列着学生写的大字和画画,而不是现在流行的考试试卷。那时,一个小学生写字写得好,学习成绩肯定不会差的。他能沉下心刻苦练字,也一定能专心地学好语文数学。对老师也一样,师范学校毕业生去当小学教师,也必定能写一手好看的板书,否则他就没信心往黑板上写字。1949年上海解放了,我升至五年级,以后再也没上写字课了。画画课倒是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一直都在上,但是我没认真学,大概当时的教材也有点问题。美术老师总是搬个石膏像让我们画素描、画光线。面对这死板的石膏象,我毫无兴趣,真想把它砸了!我对美术课怀有逆反心理,只能勉强及格。

报社老年大学老师进行线上授课

离退休干部局工作人员架设老年大学线上教学设备

从小没学好写字和画画,也是一辈子的遗憾。现在有了线上学习的机会,真是很幸运。我很爱鲜活的花儿、鲜果虫草,于是报了花鸟班。为了练字,我又报了个楷书班。我是零基础,一切从头学起。每逢周一、周四,我把家务事安置好就等待上课。即使临时有事,回来也可点击重播,这就是网络上课的优越性,随时随地都可学。每年夏天,我都会到乡下农村呆四个月,躲开北京的酷暑。出发时我会带上全套书画教材和笔墨纸张,到那里可以接触大自然,近距离观赏盛开的花儿和果蔬。记得教画画的赵老师在讲课时说到,齐白石早年画的桃上面点了许多小红点、黄点,晚年画的就没有这些点了。我心里有些疑问,现在的桃表面只有黄色红色,哪有点?我在农村赶大集时发现,满大街都是卖桃的。我挨个摊位观察,没看到带点的桃。突然,见到一位蹲在地上的老农面前,有只篮子装了不多的小桃子,一看就是没人要的那种桃。走近一看,他卖的桃真是带小红点的。与他聊天得知,这是他家的老果树,桃子产量少、也长不大,现在都不种这桃了。原来如此!齐老先生早年画桃是八九十年前的事了,那时的桃兴许都带有点的,现在这个品种早就淘汰了,所以我们都见不到带点的桃了。这一发现,虽然对我画画没啥帮助,但也使我懂得,一切艺术创作都是来自生活。齐老先生在桃上画点自有他那个年代的记忆。

我在海南度假时发现,岛上到处都有盛开的三角梅,粉红的、大红的、还有黄的,真想能把它画出来。于是拍了它的特写镜头,我想从照片上学,但是很难画。我的水平太低了,只会模仿,于是就翻齐白石画册(选集),也没找到他老人家画的三角梅。他画了许多牵牛花,是在好友梅兰芳家的园子里看到了这种像喇叭一样的花儿,才把它画了出来。牵牛花是北方常见的花。现在通过线上学习,我也学会了画喇叭花。齐老画菊花,花边总会画个现代人很少见到过的大酒坛,坛口用泥封住。我童年时见过这种大酒坛,看了十分亲切。虽然老师没有教过如何画菊花和酒坛,我闲时也瞎画了几张,画得又难看又高兴,看!把我奶奶的酒坛子都画出来了!这就是乐趣。

作者蒋涵箴习作

写字也一样有趣。初写时,我写出的字目不忍睹。我自己觉得还不如小学时写的作业。当年小学老师划红圈的几个字还记得,七十年过去了,怎么越写越不像样了!尤其看到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写的汉字,心中无比惭愧。咱们丢掉传统文化是多么可惜啊。现在,年轻一代的字越写越难看,咱是管不了啦,可我们这些过来人总不能把它丢光啊!能捡还是要努力捡回来。于是我从头学起、认真听课,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下了课正襟危坐,集中注意力练字,天天都写。一个一生与文字打交道的人能把字写好也是一种责任。年轻时谈恋爱找对象,也要看看他写的字怎么样。尽管现在已经不需要再写字了,电脑完全可替代,但我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见到天上的小学老师时,捎上写字作业本,请她给我划红圈。

报社老同志居家进行线上学习

我参加线上学习不是为了当个什么画家、书法家,也不是与其他同学比,这是一种乐趣,是疫情期间少外出少活动而对自己精神世界的最好补充。看看两个班的同学,凡是认得的都比我年轻好多,我可能是最年长的学生。老师比我更年轻,我这个老学生脑子老化,只有加倍用功练习,才能勉强跟上。经过一年的学习,拿现在的与最早写的字和画的画对比,还是有一点长进的。自参加线上学习以来,大字写了几百张,画画也有两百幅,墨汁用了3大瓶,水平很低,但也没有白忙碌。遗憾的是,线上学习至今,还没见到老师本人和各位同学,只能看到老师的手和笔,就连老干部局组织学习的年轻朋友也没见到过,一切都在“线上”,但是也要对他们说一声谢谢!

注:文中图片除特殊说明外均由李筱婷提供。

见贤思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疫情期间不停课,居家学习乐趣多!看,人民日报社老年大学点亮老同志精彩退休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54917

相关内容

疫情期间不停课,居家学习乐趣多!看,人民日报社老年大学点亮老同志精彩退休生活!
居家防疫也有花式生活
重拾生活旋律:退休后学乐器,来红松课堂 带您奏响第二人生!
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平衡假期生活和学习?
居家也有大乐趣!南宁市民晒出多彩“宅”生活
开课吧布局老年人兴趣教育,明春学社满足新式养老需求
让生活更美好!五大社交活动让老年生活更精彩!
退休后社交新生活:发现乐趣与新朋友的指南
中老年人也能拥有活动搭子,欢乐友道让退休生活充满乐趣
掌握退休生活新社交方式:从日常场景到兴趣组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