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么

发布时间:2025-07-24 19:22

《你的生活需要仪式感》:提倡通过仪式感来建立新习惯 #生活知识# #生活心理学# #生活习惯改善# #生活习惯改变书籍#

这两天一直在想“生活仪式感”这件事,是什么体现了生活的仪式感,仪式感能让生活更美好吗?

我先想到的是过节。今天正好是5月20日,朋友圈大家开始过节了。是什么节不太清楚,和爱情有关,有人表白,有人送花,有人失恋。一年到头,节真是太多了。国内节日一大把,国外节日又一大把,再加上莫名其妙发明出来的各种节日,一年365天300天在过节。

原来我也是一个非常爱过节的人,包括过生日,逢年过节就跟着家人朋友一大通胡闹,过生日提前两周开始张罗筹备,后来随着年纪增长,自己也不太爱过生日了。这是大概20岁出头发现的。

那是我刚出国的时候,有一天我在想,过去一年哪天是最重要的日子,脑海里第一刻浮现的画面是:飞机在云霄之上,透过云层看见起起伏伏的红房子,那是抵达南美洲的航班,下飞机后,最记得的是呼吸到的第一口安第斯高原的空气。第二个浮现的画面是分手那天,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街上,努力地让自己不哭出来。还有第三个、第四个.....想到第八个的时候,还没有生日呀,生日是为了庆祝什么呢?于是从那天之后,我不再过生日,反而每年会找最值得纪念的日子来庆祝,让这些真正在生命中闪闪发光的日子重新被定义。

很多时候,过生日就是找个理由和朋友们聚聚罢了,节日也是,找个理由一家人聚一聚。这都无可厚非,但是,非得到过节才想起来聚会,那是生活过的挺心大的。很多人过节,为了开心而开心,为了感到幸福而幸福,但这些感觉不是每个平凡日子里都需要去争取的么?节日里总是充满被迫的感觉,所有人都需要在这一天庆祝,而且是没有理由的、义务的,甚至庆祝的章程都是规定好的。

我从来不在节庆日的时候商场里疯狂打折买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多半跟节庆没关系;我也不会觉得情人节收不到玫瑰难过,偶尔想起来送玫瑰才叫惊喜呢;每周都会和父母打电话,所以父母也不会觉得在母亲节或者父亲节非得做点什么才像样。

在欧洲,很多人拒绝过节,原因仔细想过可能有三个。

第一个是因为随着新的思潮开始,现在在欧洲信仰宗教的人越来越少了,至少在年轻人中是极少的。大部分的西方节日都是跟宗教有关系,尤其在西班牙,天主教的节日非常之多。年轻人为了表达一种“反宗教”的态度,拒绝庆祝很多节日。包括美国的感恩节,南美洲和欧洲人是不庆祝的,原因是这个节日的背景非常悲惨,它是北美印第安人被欺骗、伤害、掠杀的民族血泪史。

第二是悲观论题,商业陷阱。稍有商科知识或背景的人都知道,任何一种消费行为在诞生前需要一种想法或者购买欲植入,节日正好是最好的切入口。商家不断地渲染节日的重要性,刻意地规划节日的必备过程,这其实都是为了之后的销售做铺垫。说白了,很多节日的传统都是一种变相的广告。包括现在流行的婚礼仪式也是这样的。

第三是环保。节日造成的浪费是巨大的,包括食物、包装、垃圾产生等。如果哪天圣诞节的节庆环节不再是砍一颗冷杉树回家,而是大家一起去保护冷杉树,该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有人说,过节是无聊生活里的仪式感。我不反对仪式感,生活中有仪式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去跟着一定规律刻意营造仪式感,就让我吃不消了。我喜欢的仪式感是非常小的,不一定是结婚就得摆一两百桌酒席,情人节要送99朵玫瑰,过年过节要把亲朋好友走一遍。注重小的仪式感,生活反而显得更加隆重。我会发信息给三五好友聚会,他们会问“为什么?”,我会直接说“因为想你们了。”看见喜欢的东西会买了送给身边的人,对方问“今天什么节?”,“为了明年的今天你记得我送过东西给你。”好像大家都习惯了做一件事是需要理由的。

后来有了伴侣,我很庆幸我们一样是不太喜欢过节的人,是真的不喜欢热闹。但是生活中的仪式感并没有因此减少。家里时时刻刻都收拾的干净,常常都会买鲜花回家,出门回家都会kiss goodbye and kiss hi,不允许对方说脏话,两个人在一起时候不许玩手机,睡觉前除了说晚安还要说我爱你。这些大家墨守成规的日常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仪式感,以至于我们并不需要刻意过节去营造它。如果对方在情人节那天买了玫瑰花,准备烛光晚餐,然后一起看电影,我一定会生气——是有多不用心才会把情人节过成这样啊。

我们不喜欢过节还有一个原因是不喜欢买东西,准确一点来说是不愿意买不需要的东西。成千上万的包装袋看了只会让我心疼,一桌桌倒掉的喜宴真的不叫“豪爽”,为了送而送的礼物匆忙敷衍了事,其实都大可不必了。生活中我们也会偶尔互相送礼物,都是平时观察留意到对方需要的,过生日或者纪念日,我们通常都是去爬山、滑雪、潜水,用买礼物吃大餐的钱换作体验,比如今年,对方送我的生日礼物就是一个月的滑冰课程。

仪式感是什么?真的不一定是过节。仪式感最重要的是内在,是精神性的,而非外在的场景、道具、仪式、服饰。少了内在,所有的外在只是一场尬舞。我听过一个很棒的解读:仪式感,就是将与他人之间的承诺或者与自己的承诺注入到某件具体的事情中去。仪式感关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和体察。

直白来说,仪式感是让你的每一个时刻,都跟以往的时刻不一样。《走出非洲》的女主角即使在荒蛮的非洲,也会带一套精致的从欧洲带来的餐具。《花样年华》里面的苏丽珍,出去买个菜都要重新换一身与昨天截然不同的旗袍,鞋子也是绸面的拖鞋,带着优雅的气息。《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赫本,明明经济条件不好,也永远昂着头,带着一种贵族般的高贵。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仪式感。因为过去的一个时刻已经过去了,下一个时刻,一定要比过去那个时刻更好,即使并没有更好,也要更特别。

仪式感会让生活更美好,至于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方式呈现,需要用心经营。

网址:美好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么 https://klqsh.com/news/view/58386

相关内容

美好生活真的需要仪式感么
生活需要仪式感什么意思
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朋友圈美文来袭
【读书】:论仪式感的重要性——读《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感悟15篇).doc
生活不需要仪式感的理由
生活需要仪式感经典句子122个
生活需要仪式感的说说(精选52句)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