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为什么每个孩子都很喜欢过生日吗?其实,他们喜欢过生日,就是想要一场有爱的仪式。
生活需要仪式感,孩子的成长更需要仪式感。孩子成长中的仪式感,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至关重要。
今天为大家分享这9个仪式感,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还能给予他们更多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为孩子的成长“加分”。
生活仪式感,让孩子感觉“被重视”
生活中的一些小小仪式,让孩子们内心被幸福填满,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被在乎。
同样也是在告诉孩子:你是最特别的存在,你在我心中无比重要。
01
每天一个拥抱
有心理学家认为:
拥抱是孩子和父母培养“安全依恋”的基础。
拥抱的背后是给予与接纳,是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
每天无论开心还是不开心,都记得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知道“有人在爱着他”。
02
拍照纪念
有一位摄影师爸爸,给儿子“偷拍”了上千张照片。他说:“希望把孩子的照片做成礼物。”
照片里有:
第一次剪头发;
第一次露营;
每年的生日;
……
爸爸拍的不仅仅是照片,更是为孩子保留了成长中幸福的瞬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一直在爱着他”。
如果有机会记录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就多拍些照片吧!
03
快乐储蓄罐
家长们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快乐储蓄罐”,让他们用笔在便签纸上记录下自己的开心时刻,将纸折好投入罐中。
等到有一天,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翻出来看看,坏心情能够瞬间被治愈。
04
设立“家庭邮局”
有一位作家妈妈在家中设立了“家庭邮局”,并分别制作了专属于爸爸、妈妈、女儿的三个“邮筒”,把想要说的话写在信中,写给谁的信就投到谁的专属“邮筒”里。
他们一直在用这种方式进行亲子沟通。彼此出现矛盾,或是孩子不愿说出的成长困惑,他们都会通过写信来沟通、交流、解决。
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仪式感,让彼此畅所欲言,将孩子与父母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家庭仪式感,让孩子懂得爱与责任
“仪式感”赋予孩子的不仅是幸福感与安全感,还有责任感。
05
家庭账本
我们可以准备这样一个记账本,父母记录家庭整体的,孩子记录自己的。家庭会议日的这天,拿出来翻看彼此的记录。
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理财意识,同时还能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付出。
06
节日惊喜
我们要把惊喜这件事做到“相互付出”。每逢节日,不仅仅是父母为孩子准备一份礼物,孩子也要为父母准备惊喜。
只有让孩子付出,他们才会懂得: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的。
“双向付出”的家庭,更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感恩之心。
07
“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让孩子做一次父母,让父母做一次孩子。
在互换角色的过程中,彼此更能体会到对方的责任和压力,学着相互包容,换位思考,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共同成长。
教育仪式感,让孩子在学习上更主动
常常听见很多父母抱怨:
孩子太懒了,买本书在家积灰了都不翻看;
一让他学习就嗷嗷叫,催很多遍都不听……
为什么孩子学习动力这么低?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少了在学习上的愉悦感、成就感。
如果父母在教育上也讲究一点“仪式感”,相信孩子也会更加愿意主动地学习的。
08
亲子读书会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父母以身作则很重要。
睡前亲子阅读、亲子读书会、家庭阅读分享,这些“仪式感”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够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
陪孩子看绘本,可以丰富他的想象力、提高思考能力;
陪孩子读故事,可以引发他的好奇心、开阔视野;
陪孩子看文学作品,可以让他理解人生的真谛……
和孩子开启一场亲子阅读之旅,让孩子从此爱上读书。
09
特别的成长鼓励
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大助力就是“成就感”。2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开始关注、在意来自父母的表扬与肯定。特别是孩子失意时,父母的鼓励与肯定,便是最大的前进动力。
每个月选择一天,家长为孩子举办一个特别的“鼓励仪式”,列出表扬、鼓励清单,大声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让他知道自己的价值;鼓励孩子需要改进的方面,让孩子知道“我可以做得更好”,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孩子的学习、生活热情。
往期精选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必考题型全梳理(附例题)
高中数学三年8大重点模块公式&概念汇总,做题不用再翻书!
公式整理:三角函数公式大全,收藏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