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快乐却似乎成了奢侈品。许多人在努力追求事业与生活成功的同时,逐渐感到快乐变得遥不可及。其中,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在追求成就和责任感的过程中,常常压抑自身的快乐需求,这真是令人痛心的现象。通过社交媒体,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95后的女生在深夜分享自己的故事:《考公三年终于上岸,却不敢发庆功宴照片》,这不禁让人思考,她的胜利究竟是喜悦还是负担?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3国民心理健康报告》显示,高达68%的受访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快乐羞耻症。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反思,是什么让我们的快乐如此犹豫不决?
对于快乐的压抑,首先要识别五大常见偏见。第一,很多人将快乐视作功利工具,认为只有通过“有用”的事情才能获得快乐。实际上,快乐并不需要附加条件,它本身就是值得追求的目标。第二,资格认证综合征使人们觉得自己的条件不足以享有快乐,然而,真正的快乐不分优劣,它是生活的基本权利。第三,快乐和痛苦的交替是人生常态,许多人认为一快乐就会接踵而至的烦恼,这种误解将快乐与焦虑结合在了一起,实际上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没有错。第四,空虚感常常在经历快乐之后显现出来,很多人将这种感觉归咎于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缺乏目标与规划。第五,过于顾及他人情绪,放弃自己的快乐,然而,快乐是具有感染力的,与他人分享快乐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打破这些快乐偏见的首要步骤是建立快乐账户。记录自己每天的快乐瞬间,哪怕是微小的愉悦都可以成为你情绪的积累。例如,利用7天情绪记账模板,不妨尝试在每天的日记里写下那些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从而逐步增强快乐的意识。
其次,设置快乐断路器,帮助自己在感到焦虑或沮丧时找到缓解的方法。三种呼吸法可以有效减轻突发的焦虑,令我们重拾内心的平静与欢乐。例如,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有助于平复一整天的紧张情绪。
同时,打造属于自己的快乐证据墙,也是提升自身快乐感的有效方法。将那些令自己骄傲的小成就、趣味体验,通过实物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让我们的努力与快乐形成可视化的反馈。
开发微快乐系统是另一个值得尝试的步骤,比如在地铁中听播客、午间插花等。将这些来自生活的小确幸结合进日常生活,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最后,构建快乐共同体,让自己有机会与同频的人交流与共鸣。分享快乐的同时,也可以吸收他人的积极能量。寻找这样的社交渠道,例如参加兴趣小组、线上线下分享会等,让快乐程序不断充盈。
快乐不该是奢侈品,每个人都应该被允许去体验快乐与欢笑。当我们停止用标尺丈量快乐时,生活自会送来不期而遇的礼物。你上次毫无负担的快乐是什么时候?也许是一次无忧无虑的旅行、一段轻松自在的谈话,或者只是在下雨的日子里,静静地听着雨声。当我们彼此分享、传递正能量,或许这个世界的温暖与快乐会变得更加真切可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