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过上更简单,更简洁的快乐健康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25 06:32

不追求过多物质,简单的生活更健康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简单快乐的生活哲学# #简单生活哲学#

《你体内的囤积欲》(美)扎修

一边不理性地获取,一边又难以理性地舍弃。囤积不同于有选择性的收藏,它是我们杂乱生活的源头。囤积症让一个人陷在物品的囚笼里。强迫性囤积症患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年龄、种族、民族和宗教背景,居住在世界各地,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在于他们都对物品有一种强迫性的获取冲动,而丢弃无用东西的能力却严重受损,这让他们的生活空间无法被健康、有效地利用。

许多人和物品的关系还有改善的空间,如果我们都有类似的对于自己物品的非理智想法,那么,我们也许能从治疗强迫性囤积症的过程中学到一些东西。

杂乱妨碍了我们,让我们不能在喜欢的环境里过上想要的生活,并使我们感到压力和怠惰。其实,我们都可以改进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杂物不仅占据了我们的家和办公室的物理空间,而且还占据了不必要的心理空间--这些空间本可以用来享受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以努力工作换来的。

强迫性囤积症患者并不想过那样的生活,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努力克服这个问题,这不是一种性格缺陷,而是一种与情绪有关的问题。源自于大脑化学反应的差异导致他们无法对自己的物品作出"处理掉"的决策。

强迫性囤积症患者对于物品的依恋超过了对于周围人的依恋。结果就是,她因为害怕失去某些珍贵的东西,而失去了更多珍贵的东西,包括人际关系。

我们的祖先会用石头制作出粗糙的武器和容器,但我们囤积的一般不只是这样的实用物品。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即使是极简主义者也有无数的商品可供挑选,这些商品是为了让人们装饰剩余的空间而精简制作的。显然,我们拥有的东西早已超过了生存的需要。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生活中许多精美的物件并不是必需的。

我们在看、触摸或是使用这些东西的时候,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感,可能它们勾起了过去欢乐的回忆,可能它们代表了地位或是成就——努力工作让你可以购买这些令你愉悦的物品。但没有它们你能生存下来吗?大概也没问题。

无论是强迫性囤积症患者还是非囤积者,面对生活中的无组织和凌乱,有时都会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去商场购物。对于许多人来说,购物是一种愉快的、放松身心的社交活动。许多有囤积问题的人,会用购物的方式来应对他们的情绪问题,因为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来应对。

每个人都有不得不舍弃某样物品的时候。区别强迫性囤积症患者和非囤积者的标准是,这件事到底有多困难,以及有多少物品难以舍弃。许多非囤积者会定期清理物品,整理柜子,并把用不上的东西捐赠或送出去。类似这样的行为可以使你的屋子保持整洁——至少可以让一间储藏室重新派上用场,如果缺乏这种行为,就有囤积倾向。

对于我们而言,物品可能有着不同的意义,正是这种情感特性,赋予了我们的物品太多的力量,让它们得以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使保持生活整洁有序变得如此困难。

如何挑战自己?你是否保存着一些物品,只因为它们能勾起强烈的回忆(积极的或消极的)?当你整理这些物品的时候,每拿起一件,就问问你自己:它给你带来了美好的感受(比如温暖、快乐、骄傲、激动)吗?还是一看到它或触摸它,就让你感觉不好(比如愧疚、疏忽、后悔、惩罚)?如果一件物品让你感觉不好,丢掉它是没有问题的。如果你有杂乱的问题,那么即使一件物品让你感觉很好,你也应该考虑丢掉它。你应该分清主次,决定保留哪些物品。保留几件物品,代表你生命中快乐的时期,这是很好的;不过如果出现杂乱问题,就需要有所取舍了。

我们中的许多人,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愧疚和自我惩罚可以激励我们向前,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并不是有效的激励,却很可能让我们自暴自弃。渴望借由保留一件物品来帮助你记住过去的教训,这听上去像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但更重要的是,这件物品是否真的能帮到你?

你是不是保留了你用不上的东西,只是觉得如果丢掉它们,你会感到愧疚,或者觉得自己是一个坏人?这是一种思维扭曲,一种“认为你的物品代表了你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不只是错误的,而且会让你被杂乱的物品包围。杂乱还让你的自我感觉更坏,而非更好。真相是,你留下什么东西,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没有关系的。问问你自己,你保留的这些东西是否真的让你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还是只是提醒着你这些错误的存在?

是否有一件特殊的物品,让你回想起自己曾经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是的话,而且这件东西又很小,不会让你的屋子更乱,那就留下它吧。但如果有许多这样的东西,特别是如果它们让你沉浸在过去的生活创伤中,那就考虑放弃它们吧。你并不需要留下这些物品,才能为自己的改变而感到自豪。

通过物品来保存对于深爱的人的回忆,这会极大地影响活着的人的生活。是否用很有意义的方式来纪念你所爱的人?还是有更好的方法来尊重有关他们的回忆,比如以他们的名义进行慈善捐助,或是只保留他们的一个小物件,而不是那么多件?如果你作出了好的决策,将有益于你的生活环境和心理健康,那么这些曾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人,也会为你感到骄傲。

人们囤积食物或其他日用品,不全是由多年以前的物质匮乏经历引起的。便宜的买卖——“买二赠一”、“买了这件,另一件半价(另一件通常是你不需要的东西)”——带来的激动也会引发这种行为。那些难以抵御便宜买卖诱惑的人在大卖场购物时,通常难以作出正确的消费决策。因为这些卖场的基本原则就是,买得越多,价钱越便宜。而每个人都喜欢便宜买卖。如此问题便诞生了,人们很容易就会买下比自己所需要的更多的东西,弄乱房屋。

任何物品都可能具有象征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你保存的每一件物品都象征着你生活中某种有意义的东西。有些人更加关注物品在不在身边而非质量如何,以从中获得慰藉,或者至少获得熟悉感。杂物是因其物理属性而非它们的内涵,让它们难以被丢弃。造成这种困境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物理上的杂乱让人觉得具有保护性,这些东西就像一道屏障,在情感上会带来安全感。

我们保留物品的原因,既与我们的生活有关,也与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关,有时还和过去的创伤有关。需要想一想,为什么丢弃或整理物品会让你感到困难。理解你存留物品的动机,还有不愿去清理或整理物品的原因,这会帮助你作出持久的转变,创造一种压力较小的生活

购物者经常遇到的一种陷阱或是认知扭曲,就是认为如果错过了某样商品,他们会陷入无尽的痛苦。我并不是说,如果没有按计划买某样东西,它就不值得买。要点在于,如果你有杂乱的问题,那么许多时候你购买的理由经常是不准确的,会让你陷入不良的购物习惯当中。

罗宾博士的杂乱者守则

守则1:进来一件,出去一件。如果你买了一双鞋,你应该有一双鞋准备丢弃或捐掉,以免柜子塞满了。

守则2:没有无家可归的东西。如果你考虑把某样东西带回家,你必须能为它找到存放的地方,或是用它替换别的东西。“先放在大厅了,直到我找到地方”,这不应该是你能够接受的回答。

守则3:能够知道你会在何时、怎样去使用这样东西。除了存放的地方,这件东西还需要一个使用计划。“哦,很棒,这里有卖模型陶土,太划算了!”但这不是带回家的理由。“下个周末我的侄女们过来,她们可以玩陶土!”这才是一个好理由。注意这里既有具体的日期,也有具体的计划。

守则4:活在当下。如果你买了一件新毛衣,也知道你会丢掉一件旧的,那就在把新的放进衣柜的同时,把旧的取出来。如果你把这件事拖下去,你就不太可能真的找到一件毛衣来丢弃。

守则5:不要重复。如果你已经有了一样东西,买另一件类似的东西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即使它很划算。例外是,如果你确实有针对这类东西的储藏空间,比如地下室里的清洁用品。但是,你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决定何时以及怎样用到它。

守则6:如果它需要先进行某种修理,那就不要带回来。在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真的修理它。如果你想减少杂乱,那么任何破损或需要翻修的东西都不应进入你的视野。

在清理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保持正念。我的意思是,应该在心智上和情绪上保持专注。正念的概念包括:不评判你自己、观察浮现出来的想法、不评价它们的好坏。如果你在清理生活空间方面一直有拖延症,那么很可能其中有一部分是你一直在逃避的——也许是逃避花费时间,或是逃避整理物品时可能出现的感受。采取一种自我接纳的态度(头脑中出现任何东西都没关系——不需要控制自己的想法),这会让清理过程更有效率,因为你没有把时间花在糟糕的感受上。

在清理杂物时保持正念,也可以帮助你认识和破解自己的认知扭曲,正是它们让你在情绪上和物理上处于杂乱的状态。

强迫性囤积症并不是简单的意志力问题。这种状况是复杂的,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习得的行为、个人生活中的触发事件、认知扭曲,还有与大脑机制有关的问题。治疗它需要采取多角度的方法,并且需要来自他人的巨大支持。

虽然坚强的意志力和动机是作出任何改变的必备元素,但这些因素本身并不足以战胜导致强迫性囤积的念头和行为。在更轻的程度上,这对于我们这些囤积水平没那么高的人也适用。仅仅把不要的东西塞满几个垃圾袋,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战胜了杂乱问题。好消息是,维护你努力建立起的环境,这要比处理导致杂乱的因素容易一些。另外一个好消息是,虽然保持你的房屋整洁需要日常的维护和坚持,但一旦你的新习惯建立起来了,它们很快会替换旧的那些。

网址:如何过上更简单,更简洁的快乐健康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64186

相关内容

简单生活,快乐生活:如何摆脱繁琐,过上简单幸福的生活?
15个简单习惯,让你的生活更健康快乐!
极简主义:让生活更简单、更快乐
每天的早安,如何让生活更健康更快乐?这几点你不能错过!
断舍离:让生活更简单、更快乐
9个方法让你的生活更简单更快乐
618大促来袭!如何让你的购物清单更健康、更聪明?
真相揭晓!这7种生活习惯让你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
如何摆脱求利心理的困扰,过上简单快乐的生活?
简单生活更美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