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发布时间:2025-07-25 06:53

哲学阅读让生活有了深度和哲思的快乐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哲学思考#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由美国哲学家罗伯特·所罗门(1942—2007)所著,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作者生前任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授,研究领域涵盖尼采哲学、存在主义及情感理论,善于通过日常生活案例解析哲学命题。

本书围绕哲学职业化困境展开,融合分析哲学的逻辑性与大陆哲学的人文视角,重新审视激情、正义、死亡等议题。全书八章批判传统哲学对情感的压抑,主张突破理性边界并将情感视作德性根基,强调哲学应回归生活实践。通过探讨情感政治、合理性的局限、悲剧意义等内容,提出哲学不仅是思辨方法,更是指导个人与社会建构善好生活的实践智慧。

什么才是激情又美好的生活?

情感丰富的人就一定缺乏理性吗?

爱情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遭遇不公,该“有仇必报”还是“以德报怨”?

生活中发生的悲剧一定只有坏处吗?

死亡是个什么东西?害怕、忽视死亡有用吗?

假如把A的记忆植入B的身体,这个人是A还是B?

如果人人都说真话,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骗别人和骗自己相比起来,哪个更难做到?

…………

人们通常认为,哲学是一门枯燥又无聊的学问,只有那些有闲阶级才有时间思考,但《大问题》的作者罗伯特·所罗门却要说,哲学绝不是一小群专业人士的专业特权。哲学需要严格的清晰,但它不仅是现代的方法、专业者的游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是需要传达给每一个人的声音。

在本书中,所罗门教授以哲学的干瘪和职业化为主线,用他所受的分析哲学训练与对大陆哲学的热爱,以一种存在主义的情怀,重新追问什么是激情、正义、悲剧、死亡、自我等等,论辩这些奠基哲学的永恒追问所受的冷遇,探讨理性的人类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各种情感,突破理性的界限,拥抱爱和智慧,过上善与好的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并让每个热爱思考和生活的人,都能勇敢、真诚地去发现并珍惜哲学中蕴含的无穷快乐。

罗伯特·所罗门(1942—2007),哲学家和哲学教师,生前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Quincy Lee百年纪念”讲席教授及杰出授课教授。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大哲学家复杂的思想,同时又不失其严格性,尤精于尼采、存在主义哲学和情感理论的研究。出版过四十多本著作。

序言

导言 丰盈和干瘪的哲学

哲学家素描

论作为批判的哲学

哲学的恒久问题

赞美苏格拉底

第一章 激情的生活

爱作为一种德性:驳康德的典范

情爱的德性

权力意志作为德性

论诸德性的优点

第二章 情感的政治

被贬损的情感

何谓情感?(走向一种政治观)

两种情感典范

超越笛卡尔的传统

情感的(诸)目的

情感的政治

情感的政治与合理性

第三章 合理性及其兴衰

合理性的不同视角

怀疑(理性)的一些理由

从求和到利己

情感的理性与理性的情感基础

第四章 正义、同情、复仇

正义与复仇:缺失的典范

正义vs.复仇:毫无根据的对立

正义的善柔一面

正义的肮脏一面:为怨恨一辩

作为正义的复仇:报复的合理性

正义如何令人满意

第五章 生活的悲剧感

悲剧的替代:责备与权利资格

恶的问题

谴责受害者:“自由意志”的解决方

返回的俄狄浦斯:悲剧之死

命运、简便命运与看不见的手

好运气、坏运气以及毫无运气

悲剧的意义

第六章 直面死亡的思考

死亡恋癖、病态的唯我论

直面死亡的思考

拒斥死亡:简史

从拒斥死亡到死亡恋癖

大胆的设想:“死亡什么也不是”

干瘪的死神:作为悖谬的死亡

恐惧死亡:害怕什么呢?

超越病态的唯我论

第七章 人格同一性的复兴

困惑的进展

人格同一性与存在的社会自我

人格同一性与文化多元主义

爱中的人格同一性

人格同一性的复兴

第八章 哲学中的欺骗、自我与自欺

为什么是真理?

哲学意义上的真理与谎言

欺骗、自欺与自我

纠缠之网

表里不一的自我与自欺的自我

后记 “分析哲学”毁了哲学吗?

索引 [1]

网址: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64330

相关内容

哲学的快乐:干瘪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插花艺术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
探索不同哲学思想,找到你的生活指南
享受生命的哲学家:83岁蔡澜的快乐养老生活
蔡澜的快乐哲学:活在当下,快乐无限
鱼市哲学:快乐的活法
快乐与成长的哲学思考:知足、包容与坚持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让课堂充满快乐让生活充满阳光——《做什么事最快乐》教学及思考
从伊壁鸠鲁到现代:快乐主义的生活哲学
趣味生活:梁启超的快乐哲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