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是最好的智慧
周国强
我出生于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家庭,祖上没有什么显赫的背景,既不是什么“官二代”,也不是什么“富二代”。要想让自己生活的好一些,只能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我的父亲是村里的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一名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辛勤劳作的农民。我的成长与童年时期接受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记得小时候父亲为了让我把时间更多地花在读书上,很多年都没有买电视机,一直到我去威县二中上初中住校,才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候每次下地干活的时候,聊的最多的是杨家将的故事,这可能是我童年时期接触的最早的长篇评书,到现在杨家将中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在我脑海里仍然记忆犹新。
童年时期的教育为我以后的求学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石,自身的家庭环境也同时让自己意识到,只有靠自己不断的刻苦勤奋,才有可能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和自身的生活环境。
“勤奋是最好的智慧”,这一信念一直贯穿于我的求学和工作之路。我自认为自身的资质很一般,因此在学习上不敢有丝毫投机取巧的念头。要想达到和别人同样的学习效果,只有更刻苦更努力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在威县第一中学上学的几年里,条件非常艰苦,记得当时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同学们在食堂打饭后都是蹲在食堂周围的空地上吃。碰到刮大风的天气,只能是就着沙尘一起进嘴了。冬天下大雪的时候,饭还没吃就已经凉了。
高中毕业后,我被燕山大学录取。我清楚地记得父亲送我去秦皇岛上学的情景,我们是夜里凌晨到达的学校,父亲根本没来得及游览这个河北省旅游城市,第二天一大早就坐车回家了。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大学期间的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把父母接到秦皇岛度几天假。大学四年里,很多同学都觉得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艰苦高考岁月,大学期间应该好好地放松一下了。但是我知道自己根本没有玩的资本,我坚持每天上早自习,刻苦读书,认真做实验,这也使得我在四年里获得特等奖学金、校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会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等多种荣誉。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本科四年的学习很充实也很扎实。大四那年,由于本科成绩优异,我获得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机会,但是这一机会只能保送本校。于是我面临高考后的又一次重大的人生选择,是选择稳妥上本校公费研究生,还是放弃这个机会,自己考取外校的研究生,最后我毅然放弃了保送本校公费研究生的机会。这种切断自己后路的做法激发了自身的潜能,我用了多半年的时间来复习考研的功课,至今还记得每天早上五点钟去图书馆占座一直学习到晚上自习室封楼的情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4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束。
研究生考试可以说是高考之后自己最努力复习的考试了,那以后再也找不到准备这种大型考试的冲动与激情了。考取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后,我想对于那些觉得自己本科学校不太理想的学生说,只要你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做好规划,命运仍然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现在的工作中,我依然信奉“勤奋是最好的智慧”这一理念。科学研究是个苦差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是枯燥的,数据是枯燥的,过程是枯燥的,因此必须要有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才能有所建树。
现在我承担着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白天要给本科和研究生上课,所以很多科研工作都是在晚上和周末完成的,比如研究生实验的设计,数据的处理,论文的撰写,基金申请书和结题书的撰写等。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很累,没有什么享受,我个人觉得既然选择了高校教师这条路,就应该好好地走下去,在这条路上也许不太平坦,荆棘丛生,但是只要你勤奋,坚持走下去,一定能有所收获。
点击二维码了解《除了努力,勿问西东:衡中家长推荐给孩子的120篇励志美文》
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
↓↓↓
点个 “在看” ,把我们 “设为星标 ⭐ ” !
每日清晨5点,准时推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