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耕耘,无收获,想改变命运吗?一本书、一个笔记方法就够了。
付出与收获成正比,耕耘必有回报。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人生道理#
有一句老话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很努力,却没有多少收获,
比如我的闺蜜晓梅,她最近很焦虑,工作多年,连篇论文都没有,这直接影响到了职称晋升。其实她是很努力、很认真的人,平时培训学习,认真做笔记,甚至把工作需要的标准都抄写了一遍。她这么努力,但是依然写不出一篇论文。
想起晓梅读书的时候,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名列前茅,可惜到了高中就不行了。并不是她不努力,恰好相反,她非常努力,晚上学习到凌晨1点,笔记做得特别认真,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她都写下来了,可惜成绩就是不好。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阅读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我们明白了,原来是笔记方法出现了问题。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适合学生也特别适合从事阅读、思考和写作的人,这是一本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的书,作者是德国学者申克.阿伦斯博士。
有的学生做笔记,习惯把老师或者书中的原话一字不动地复制到自己的笔记本上,这样的笔记再工整再完整,也只是一堆笔记而已。没有理解,没有内化,笔记上的知识始终不是自己的。
不讲方法的努力能感动自己、感动旁人,却不能感动命运。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除了努力,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或科学的方法才能有所成就。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说的其实是就这类既努力、又讲方法的人,比如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
尼克拉斯·卢曼(1927年12月8日-1998年11月6日)是卡片笔记写作法之父。在德国,尼克拉斯·卢曼是一位传奇励志人物。
1. 卡片笔记写作法改变了尼克拉斯·卢曼的人生轨迹
尼克拉斯·卢曼的父亲是位酿酒师,而酿酒师的儿子却成为了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的教授,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之一。
尼克拉斯·卢曼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大学的老师,他在学校也不是修的社会学。尼克拉斯·卢曼从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后来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也不喜欢过多的社交,每天下班之后,他回家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阅读哲学、组织理论和社会学的相关书籍。
他在阅读的时候也喜欢做笔记。起初,卢曼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文章的空白处发表评论并且按照主题整理手写笔记,然而他逐渐意识这样的笔记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所以他干脆颠覆了做笔记的方法,他把笔记都写在一张小纸片上,纸片角上编号,然后全部收集在卡片盒里。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卢曼开始思考如何让卡片上的笔记与不同的上下文相联系并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样的笔记才有益于组织和发展作者的思想、这样的笔记才具有生命力与创造力。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成了他对话伙伴、主要的创意来源和生产力引擎,
卢曼运用卡片笔记产生了许多的想法,并写了大量的文章,后来他把自己的手稿交给德国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学家之一赫尔穆特·舍尔斯基(Helmut Schelsky)。舍尔斯基阅读了这些手稿之后,非常欣赏卢曼,他建议卢曼到刚成立的比勒费尔德大学担任社会学教授。
与公务员的职位相比,大学教授这个职位更有声望、更体面、也更加具有吸引力,但当时的卢曼并没有成为德国社会学教授助理所需的资格。他没有写过特许任教定职论文,而在写这个论文之前要完成博士论文,并且有学术专著出版。卢曼也没有博士学位,甚至没有拿过社会学学位。对于许多寻常人来说,他们会把专家的建议当作一个巨大的恭维,然后继续过原来的生活。
卢曼可不是寻常的人,他的传奇励志人生从这里正式拉开了序幕。
卢曼打开他的卡片盒,一张张思考的卡片为卢曼铺成了一条通往卓越生涯的道路。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篇博士论文和一篇特许任教资格论文,同时还修了社会学课程。不久之后,40岁的他正式成为比勒费尔德大学社会学教授。
然后,卢曼的传奇故事还没有结束,在担任大学教授的30年时间里,卢曼出版了58本书和数百篇文章,其中许多作品成为经典之作。
甚至在他去世之后,基于他办公室里快完成的手稿,又整理出了七本关于宗教、教育或政治等不同主题的书。
许多学者穷其一生,也未必能像卢曼一样高产、做到著作等身。
从普通公务员到社会学教授,成为社会学教授后,又撰写大量经典文章,拥有超高的生产力,难道只能用天赋来解释卢曼的传奇吗?
德国社会学家约翰内斯·F.K.施密特在对卢曼的工作流程做了大量研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
卢曼的高产只能用他独特的工作技术来解释。
换一句话来说,卢曼自己经常提到卡片盒是他高产的原因。
其实早在1985年,卢曼就曾经公开说过,自己的想法主要发生在卡片盒里。
正是因为卢曼巧妙地使用了卡片盒,所以他能够在不同的思维层次以及任务之间灵活地切换。
通过对卢曼的研究,《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作者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在学术或者写作上获得成功,除了聪明才智以外,还需要像卢曼教授一样,拥有一个外在的系统来记录和组织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收集到的论据等材料,并且要把这个系统融入日常的工作中。
本书的作者认为,把这个外在系统嵌入实际的工作流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实是,许多人忽视了这一至关重要的一点,这也是许多人对卡片笔记法失望的原因。
2. 卡片盒的使用方法
当然,拥有卡片盒,并把其中的信息融入日常工作,这是如何使用卡片盒的基本原则。
那么,有没有一份卢曼卡片盒具体的使用说明呢?
答案是有的。
作者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中有详细的说明介绍。
当卢曼阅读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时,他就在卡片的一面上写上书目信息,在这张卡片的另一面对内容做简要的笔记。这类卡片最后会被放在文献卡片盒里。
不久之后,他会查看文献卡片盒里的简要笔记,并思考这些笔记与自己的写作或思考具有哪些相关性。然后,他会在新的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内容,可以是一个想法也可以是评论,但是每个想法只用一张卡片,并且想法只写在卡片的一面上,当然,这些笔记要做到简明扼要,否则一张卡片是写不下的。当然,人的想法有时候会像一棵向上生长的树苗,当我们的想法伸出了枝丫,也就是有了延展的想法,那就用一张新的卡片来记录。这样的卡片,卢曼会存放在主卡片盒里。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卢曼的卡片盒分为两类:
一类是文献卡片盒,用于存放文献和对文献内容的简要说明。
另一类是主卡片盒,用于存放阅读的内容以及产生的感悟或思考,简单地说就是所见、所思和所感。
认真研究卢曼的卡片盒,《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作者发现,卢曼的卡片盒具有几大特点:
第一:卢曼并不是按照主题来组织管理自己的笔记。
为了永久地标识每条笔记,卢曼给每张卡片编上数字,如果发现新的笔记与已经存在的笔记有关联,他就直接把新笔记加在已有笔记的后面。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如果已有的笔记是22号,与之相关联的新笔记就标识为23号,如果已经有23号了,新卡片就标识为22a。
总之,卢曼根据自己的喜好,用数字、字母、斜线和逗号分支出众多的思想串。像一棵从下往上生长的思想树苗,卢曼大脑里延伸出众多的思想枝丫,比如:一条关于因果关系和系统论的笔记编号是21/3d7a6, 在这张卡片后面新添加的笔记卡片编号为21/3d7a7。
第二:每添加一条笔记,要注意检查新笔记与旧笔记之间的联系。
第三:自下而上地开发主题。
第四:从索引中引用一两条笔记,作为进入某个思路或主题的切入点。
当然,关于以上特点,书中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相关章节内容。
【写在最后】
当我们学会了熟练的使用卡片盒,那么卡片盒就成为了一个可靠而简单的外部架构,卡片盒可以辅助我们的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们大脑的局限性。
如果我们可以利用卡片盒方法记笔记,那么写出一篇篇论文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在《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里,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卡片盒撰写论文,这也是论文写作困难户的福利。
如果你的生活离不开阅读、思考与写作,那么,当你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并且熟练的运用卡片笔记法,你的命运已经在悄然地改变。
阅读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运用卡片笔记法,美妙人生如你所愿。
网址:有耕耘,无收获,想改变命运吗?一本书、一个笔记方法就够了。 https://klqsh.com/news/view/67468
相关内容
3本改变命运的书,你读过吗一本书改变命运,你找到了吗
《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的方法,只用记住两个字
有时读到一本好书,真的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改变命运的一本书
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这5本书!能改变命运!
一本书,能改变散户亏损的命运吗?
读书改变命运,或许你想多了
如何用一本书改变命运
曾影响曾国藩的立命之书《了凡四训》:改变命运的四个重要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