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爸爸与富爸爸》除了教我们如何致富更重要如何看待金钱与生活
《富爸爸穷爸爸》教你看待金钱和投资 #生活技巧# #省钱技巧# #金融理财书籍#
“富人之所以越来越富,穷人之所以越来越穷,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们对金钱的认识,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庭。”打个比方,如果一个从小生活在穷人家庭的小孩,他的家庭就会以这种根深蒂固式的贫穷思想包围着他,在他的眼中财富就是辛勤地主动的长时工作换来不错的死工资。因为在大部分的学校和家庭中,作为每个人的“必修课”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但往往被忽略了。
而《穷爸爸与富爸爸》这本书便是教会我们如何用富人的思维去看待金钱、工作和生活,放弃寻找安全职业的错觉,重视为别人创造价值的过程,做一个积极的思考者和行动者,用思想上的深刻、精神上的丰富和意志的坚定,来实现个人甚至是家庭的财务自由。
书中作者的穷爸爸专注于节俭、稳固的工作,而富爸爸则强调“钱为你工作”,即是穷富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需要区分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资产能为你带来现金流,而负债只会消耗金钱。买房子是资产还是负债?这往往是很多人忽视的问题。
01不同思维模式塑造不同生活
本书围绕作者的”穷爸爸“和”富爸爸“两个角色展开,通过他们对于金钱、工作和生活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对比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
其中穷爸爸是作者的亲生父亲,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者拥有一份体面且收入不错的工作,他认为且相信努力学习,好成绩和好学历是成功的关键,鼓作者找一份稳定工作,他追求安全感,不愿冒险或尝试新的收入来源,对于金钱的看法是节俭和存款,没有主动让钱“增值”的意识,过度依赖工资收入,被动地为了生活工作。
而富爸爸是作者朋友迈克的父亲,他虽然学历不高,但是通过实践和经验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认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收入,而是为了学习和积累技能和经验,他强调金钱应该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富爸爸反对传统的“上学—毕业—找稳定工作—存钱养老”的模式,认为这会让人陷入“老鼠赛跑”的陷阱,(即指的是多数人陷入的财务困境:他们不断努力赚钱,但赚的钱仅够支付日常开支和负债(如房贷、车贷)。结果,他们的生活始终被工作和支出所限制,无法实现财务自由)。他提倡学习财务知识,敢于冒险和抓住机会。他提倡投资资产,学习金钱规则、优化投资策略,理解现金流的重要性,并主动扩大被动收入,他勇于冒险,不惧风险的同时,他也懂得管理风险。
02”财商“才是竞争核心
本书作者罗伯特.清崎反复强调“财商”的重要性,他指出,学校教育重视学术能力,但却从不教我们如何管理金钱。事实上,财商可能比智商更重要。你可以拥有很高的学历,但如果不懂如何让金钱为你服务,可能一辈子都要为生活奔波。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穷爸爸”的思维,比如努力存钱买房,认为房子是最重要的资产。但清崎提醒我们,房子如果不能带来现金流,可能反而会成为负担,成为房奴。资产会为你带来收入,而负债只会花掉你的钱。因此,学会区分“资产”和“负债”,是改变财务状况的第一步。
资产是能够为你创造收入的东西,或者能随着时间增值,并最终为你带来收益。它让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资产并不只是简单的房子和股票,它还可以是自己的技能、知识、甚至兴趣,也许你擅长的技能便可以成为自己的一种收入来源,如我堂妹喜欢玩COS,她的这份兴趣为她去学习化妆和做毛提供了强烈动力,而今她也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妆娘和毛娘,她将自己的兴趣转变为了自己的一份收入来源。
而负债是需要你花钱维护或支付费用的东西,它从你口袋里掏钱,让你不断为它买单。如令人烦恼的贷款(车贷、房贷、信用卡欠款、花呗等等)、车辆(买车后不仅会贬值,还需要支付油费、保险和维修)、奢侈品(无法产生实际收益的物品,如名牌包包、手表等)、其他消费性支出等。负债会消耗你的现金流,需要你不断投入额外的金钱。
书里提到,财富的真正意义是让你获得时间和选择的自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字上的增长,也许你可以拿出一天空闲的时间来问问自己追求财富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想想五年后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么我们如何能从负债转向资产呢?首先,减少不必要的负债支出,尽量避免消费性负债,如花呗的超前消费、信用卡账单等。其次,投资于资产,购买能够增值或带来收益的东西,如股票、基金、房地产等;创建被动收入来源,如售卖技能、开发课程或者建立副业。通过投资资产获得的被动收入去支付想要的负债。最后,看到这里的朋友们,行动起来,拿出纸来列出自己的资产和负债清单,明确自己现在哪些项目正在产生收入,哪些正在消耗资金。
03被动收入,让钱为你工作
刘玉玲提出一个“fuck money”就是指在你不想要干这份工作时候,有足够的“fuck it”的底气,而这份底气便是足够支撑自己生活的money。书中提到,大多数人都依赖“主动收入”,即通过工作获取“死工资”。而富爸爸更强调“被动收入”,即找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比如租金、股息、投资回报等。这种收入模式的好处在于,你不需要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换取金钱,而是让钱自己为你“工作”。这一点不禁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时间管理,我们总觉得自己很忙,追求主动收入的过程总是让我不清楚自己为何而忙碌,我想也许空余时间开始其他的副业、学会投资,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起步,也能让生活更加从容。
04真正的自由是理性看待金钱
我们常说,财富自由的前提是先学会“存钱”,再学会“让钱工作”。而情绪是消费的最大敌人。现代社会里,消费主义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想要更多的东西,令很多人对于金钱的态度饱受恐惧与欲望的驱使,害怕没有钱,所以努力拼命工作;有了钱后,又忍不住消费,这种“老鼠赛跑”的状态让人永远停留在金钱的循环之中。而真正的自由应是学会理性地看待金钱,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每次花钱之前问下自己,“这笔花费是否能为我带来收入?”
对于这种冲动消费的行为如何减少:我这里提供自己日常践行的建议:
1)分配好每月收入:我自己是按照5221法则来分配的,即50%用于日常生活开支;20%用于技能或兴趣的培养;20%用于强制存储;10%用于投资。
2)设置延迟机制:遇到想买的东西,一定要等自己的情绪经历完整周期后,24h或更久后,再次冷静判断,或询问他人再做判断是否真正需要。
3)记录支出:利用记账软件,养成记账习惯,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从而控制不必要的支出。
其中将资金用于投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并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配资产。如中长期(股票、指数基金、房地产、黄金、REITs)、短期(货币基金、定期存款、债券、短期理财产品)投资方式、创造被动收入的投资方式(可出租资产、知识产权、股息型股票、自媒体或副业)以及多元化投资(合理分散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并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我们就离财富自由更进一步了。
05敢于冒险,不是盲目冒险
书中富爸爸鼓励少年勇于尝试不同的投资方式,但也提醒他学习如何分析风险。与穷爸爸相比,富爸爸更愿意“冒险”,但这种冒险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对市场的研究和对未来趋势的判断。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对投资感到恐惧,觉得“风险太大”,但实际上,这里的投资不仅是指股票基金交易等,是指投资自己,如技能、兴趣、外貌等等,而真正的风险是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尝试新鲜事物,比如,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尝试不同的收入来源,也许一切开头很难,但这正是改变目前生活的第一步。
无论何种投资方式,都需要明白,长期主义、“保本”优先、持续学习、保持现金流(保证3-6个月的生活备用金,以备突发事件)。
财富自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积累的结果。稳扎稳打,投资自己懂的东西,保持耐心和长期规划,财富自由就会越来越近!
最后,我想用芒格的一句话作为总结:
“我只是努力变得比昨天的自己聪明一点点。坚持做到这一点,奇迹就会发生。”
网址:《穷爸爸与富爸爸》除了教我们如何致富更重要如何看待金钱与生活 https://klqsh.com/news/view/69295
相关内容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400字:两代人的财富观碰撞,如何在金钱与价值观之间找到平衡?《富爸爸穷爸爸》: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
人穷穷观念,人富钱生钱,《富爸爸穷爸爸》彻底刷新我的财富认知
《富爸爸穷爸爸》,秒懂财富密码
穷爸爸富爸爸,经典语录(终生受用)
《穷爸爸富爸爸》读后感(精选20篇)
关于穷爸爸富爸爸,价值所在?
《富爸爸穷爸爸》精华语录集锦,领悟财富之道,开启成功人生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有何价值?
创业杂谈:《富爸爸穷爸爸》的价值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