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浩
《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在最美的风光里,与灵魂相伴》《所有的幸福,均与尘世须臾不离》……近两年,这种又长又拽的图书名突然多了起来,大家管这类书名叫“微信鸡汤体”或“浓汤宝体”。不只在青春文艺书中风行,一些名家名作也被冠以这样的长书名。
民国女作家,大多又美又文艺又传奇,看看这些女性作家传记的书名,往往使用的是诸如“寂寞、温暖、灵魂”等这样的高频词,比如《一个人的繁华,两个人的寂寞:张爱玲时光地图》《张幼仪:爱到绝境,灵魂才会逆袭》;再比如一套“民国·沉香女人”系列书,书名都很煽情:《我贪恋这泥沼里的温暖:萧红传》《用我一生,赴你花样年华:周璇传》《我的每一天,都是精彩首演:胡蝶传》等。
这些“文艺腔”的书名,也常出现在男性大师作品中。一套黄山书社出版的“大师开讲”系列,收录林语堂、鲁迅等人如何看世界、谈生活的著作,其书名变成了《林语堂:所有的幸福,均与尘世须臾不离》《鲁迅:冷眼看世界,热心过生活》。
还有,梁实秋的书名叫《我们这些流浪的中国人》《人生不过如此而已》,周作人的书叫《不忘此生优雅》,收录了沈从文《边城》《萧萧》《龙朱》等代表作的一本短篇小说集,竟取名为《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在如此强劲的风潮下,国外名家的书也被裹挟了进来。屠格涅夫这位大文豪的一部散文、随笔、散文诗合集,书名叫《在最美的风光里,与灵魂相伴》。一本收录了雨果在科隆等地游记见闻、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以及在各种重大场合讲话的书,却被中国编辑包装上了《脚步不能达到的远方》这样的时髦书名。
对这类图书长书名,无论是专业书评家还是网友读者,都表示了无法忍受的态度。有一微信公众号,对这类长书名做了一次投票,引来六千多人参与,结果70%的人选择了“讨厌”“特别没道理”。
这类“微信鸡汤体”或“浓汤宝体”的图书,与当下读书界、图书界“心灵鸡汤”图书泛滥有很大的衍生关系。现代社会,人们经受着来自职场、生活、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寻求一些心灵抚慰成为必需,在图书市场上“心灵鸡汤”书籍和“鸡汤文”也应运而生。但很多“心灵鸡汤”类图书的通病是,思想内容苍白、廉价、浅薄、矫情、浮夸、庸俗。特别是此类图书模仿跟风现象严重,一本书红了,市场上就会迅速出现数十本同类甚至同名的书籍。畅销书作家、“心灵鸡汤”作家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图书市场的畅销书,市场上的这些“鸡汤体”书名,无疑受了这本书长书名的影响。
这类“鸡汤体”书名或图书流行于朋友圏,特别是满足了朋友圈中男闺蜜女闺蜜的贴心话语、情感诉求,所以,这类的图书起这样的书名:一是满足了喜欢鸡汤类读物读者的需要,二是为某些读者的某种情绪状态特别订制的。期望通过重新命名事物的方式,来发掘读者的心理感受能力,使读者的注意力为时下熟悉流行的大量的“鸡汤”类词语的效用所吸引。
其实,一些名家、国外著名作家的作品,比如梁实秋、林语堂、鲁迅、周作人、沈从文,以及屠格涅夫、雨果等人的作品,都是名篇或世界经典名著,其原著的名字都具有经典的意义,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淘洗,已经深植于读者的心中,把这样的名篇名著冠以这样的“鸡汤体”的长书名,不仅会使读者对原著产生误读,蒸发了作品的文字,更使优秀作品的书名落入俗套。
就像再烂的电视剧也有观众一样,这类书名也颇能吸引读者。读者需要什么就给什么,而不是什么有价值才提供给读者。讨读者的欢心,迎合读者。这正是现在图书出版的一种不健康的文化生态。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现在读书圈中“鸡汤体”的泛滥流行,折射了当下流行文化的趋势。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在于,希望找到这样一种文化产品的生产方案,根据它,相同类型的文化产品可以及时地、畅通无阻地到达相同的接受对象那里。这种文化产品生产、传播的类型被人死抱不放。因为,这种同类文化产品在长时间内畅销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利润。当下,众多“鸡汤体”图书、“鸡汤体”书名的出现,不仅清楚地证实了这些大众文化消费的特征,它们也是按照“东西不是生产以后才会变得流行的,东西是为了流行才生产”的方式生产出炉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