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告诉你:家庭常见病,以及用药顺口溜
《中医家庭常用药》:收录常见病症的中草药及简单制作方法,方便家庭使用。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书籍# #中医养生读物#
每年我接诊的患者中,有超过60%是因为家庭常见病而来。他们大多数人在症状初期就开始了"自我诊断",从网上或亲友那里获取用药建议,结果往往是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作为一名从医15年的三甲医院内科医生,我深知及时且正确的用药知识对每个家庭的重要性。
家中常备药箱应该包含退热镇痛药、抗过敏药、胃肠道用药和外用药膏等基础药物,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它们。今天,我将分享一些家庭常见病的识别与用药要点,并总结成易记的顺口溜,希望能帮助您在疾病初期做出正确决策。
感冒与发热: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
普通感冒与流感的区别,常困扰着许多家庭。2023年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显示,约76%的患者在感冒初期无法准确判断自己是否患上流感。
普通感冒多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体温正常或低热(37.3℃-38℃);而流感则常见高热(38.5℃以上),伴有明显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起病急骤。这一区别对用药策略至关重要。
"感冒初起鼻喉痒,多喝热水别着凉;体温超过三十八,对症用药莫惊慌;高热不退超三天,及时就医保安康。"
记住:普通感冒多为病毒感染,主要采取对症治疗;而退热药不能随意联用,应遵循"单一用药、足量、间隔时间充分"的原则。我在临床中经常看到家长同时给孩子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复合制剂,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药物过量。
消化不良:不同症状有不同"良方"
国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消化不良是最常见的家庭健康问题之一。每逢节假日,医院消化科的门诊量都会明显上升。
消化不良的症状各异,包括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治疗药物也应针对具体症状选择。我的一位患者,每次饭后都会出现胃胀不适,自行长期服用某品牌的"胃药",结果不但症状未缓解,还因药物不当而引发了维生素B12吸收不良。
针对不同消化道症状,可以记住以下用药口诀:
"反酸烧心吃制酸,胃痛胀气促动力;腹泻莫忘补水盐,便秘先调生活规。"
需要注意的是,连续腹痛超过2小时或反复发作的腹痛,特别是伴有发热、呕吐、便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不宜自行用药。
过敏反应:认清过敏原是关键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过敏性疾病呈明显上升趋势。2022年中国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过敏性疾病总体患病率已超过30%。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食物过敏等。
过敏的核心治疗原则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许多患者盲目使用抗过敏药,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对什么过敏,导致反复发作。
针对过敏反应,可记住:
"皮肤发痒避抓挠,冷敷抗过敏药好;鼻塞流涕喷鼻剂,重症不缓速就诊。"
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驾驶员和需要专注工作的人群应选择非镇静类抗组胺药。我曾接诊一位因服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后驾车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险些发生交通事故。
常见疼痛:对症下药是关键
头痛、关节痛、肌肉疼痛等是最常见的痛症。全国疼痛调查数据显示,成年人中有超过42%的人每月至少经历一次明显疼痛。
疼痛的类型和原因多种多样,使用镇痛药应当遵循"先明确疼痛性质,再选择适当药物"的原则。例如,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的用药策略就完全不同。
关于常见疼痛用药,记住:
"轻度疼痛扑热息,关节酸痛布洛芬;持续剧痛不缓解,尽快医院查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导致胃肠道损伤、肾功能不全等问题。我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老年患者因长期自行服用止痛药而导致胃溃疡甚至出血。
皮肤问题:外用内服要分清
皮肤问题如湿疹、皮炎、真菌感染等在家庭中极为常见。据统计,每5个人中就有1人曾自行购买皮肤外用药。
皮肤问题治疗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原因,避免盲目使用激素类药膏。许多患者出现皮肤问题后,习惯性地使用含有激素的复方药膏,这可能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等问题。
对于皮肤问题的用药,可记住:
"红肿热痛冷敷先,瘙痒干燥需保湿;局部用药擦薄层,不明原因莫乱用。"
特别提醒:面部皮肤问题应慎用激素类药膏;疑似真菌感染(如脚气、股癣等)应使用抗真菌药物而非激素类药物。
用药安全守则
不论是何种家庭常见病,安全用药都是首要原则。我总结了以下用药安全要点:
查看药品说明书,特别注意用法用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儿童、老人、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需格外谨慎
避免药物间的不良相互作用
定期清理家庭药箱,及时处理过期药品
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立即就医
健康是每个家庭的基础。掌握基本的家庭常见病识别和用药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应对突发健康问题,更能避免不当用药带来的风险。希望这些简单易记的用药顺口溜能成为您家庭健康的得力助手。
健康不仅关乎正确用药,更取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最佳"良药"。保持规律作息,均衡营养摄入,适量运动,良好心态,这些看似简单的习惯,却是维护家庭健康的根本保障。
声明:本文内容#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98卷第12期《我国常见疾病防治策略专家共识》《中国家庭医生》2024年第3期《常见病用药安全指导》《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年第56卷第8期
网址:医生告诉你:家庭常见病,以及用药顺口溜 https://klqsh.com/news/view/83628
相关内容
儿科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儿科医生告诉你家庭常备药指南:多种常见病对症用药方案
【家庭常用药可以准备哪些】
儿童常见疾病及其用药有哪些
儿童常见疾病及应急处理
找药师整理了家庭常备药清单,全家老小都用得到
家庭养花常见病虫害及防治.pptx
家庭常备药清单
儿童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指南
宝宝生病了,别再盲目用药!这5种常见病,这样做比吃药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