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武大教授陈文新——哪吒从何而来,唐代已初见眉目

发布时间:2025-02-15 12:00

《哪吒重生》中的哪吒新形象和现代都市生活碰撞,产生了不少笑点。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读书分享乐趣# #电影笑点解析#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电影《哪吒2》热映引爆春节档,热度持续至今。“我命由我不由天”“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我想试试”“若是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便逆转这乾坤”……不屈服于仙界权威,勇于打破仙界和魔界不平等的生存规则,捍卫亲情与正义,哪吒的精神内核,让一部动画电影有了灵魂。再加上它那令孩童们喜爱的几大法宝——乾坤圈、混天绫、风火轮和火尖枪,魔童哪吒身上的儿童习性,让这个人物成为了人们喜爱的对象。

中国人对哪吒(也有称那吒)这个神话人物从不陌生,哪吒是怎么来的?他的形象和故事经过了怎样的演变?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

■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哪吒,有“剔骨还父、莲花化身、寻父报仇”等情节

陈文新教授介绍,哪吒的故事早在唐代就已初见眉目。唐人郑綮在他的《开天传信记》里记载了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太子,但文中没有关于哪吒神通的具体描述。哪吒故事在宋代初具规模。北宋惠洪《禅林僧宝传》有记录了一则禅宗公案,提到“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化生于莲花之上”,这里“析肉还母,析骨还父”其实是个比喻,比喻从先辈得到的经验最后都可以还回去。与惠洪同时代的苏辙,其《栾城集》中有一首《那吒》诗:“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

后人据此生发,于是有了《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哪吒出世、闹海、杀龙抽筋、射杀碧云童子、剔骨还父、莲花化身、寻父报仇、父子相认等情节,其中哪吒闹海流传最为广泛,陆续被改编成戏剧、电影和卡通。

■《哪吒2》在故事上有较大改动,“照顾了大众观影者的感受和情感”

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比对《封神演义》中看到,对于传统神话小说,电影《哪吒2》在故事上有较大改动。

比如《封神演义》中哪吒与父亲李靖不睦,因哪吒犯错,李靖要惩罚他,两人打得不可开交,痛下杀手,以致哪吒“剔骨还父”。电影《哪吒2》中李靖、哪吒二人父子情深。《哪吒2》中哪吒最大的反叛,不是对父亲的反叛,而是对不公平规则的反叛。

“这样的改动是照顾了大众观影者的感受和情感。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小时候对严父是有不服和反抗的,但长大之后又能体会到父亲的爱。如果过多地表现对父亲的反抗,可能会引起观影者的不适。”陈文新教授说,“这样的改动,照顾了大众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调整,让哪吒更接近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孙悟空大闹三界,反叛的是不合理的规则,有一部分是成年人认同的,有一部分是成年人不一定认同,但也是理解的,因为毕竟是孩子做的事情,成年人也会觉得好玩、有趣。”

(来源:极目新闻)

网址:专访武大教授陈文新——哪吒从何而来,唐代已初见眉目 https://klqsh.com/news/view/8535

相关内容

原创从《哪吒之魔童降世》谈起,浅析哪吒形象的历史变迁
天津陈塘庄、四川宜宾、安徽固镇,火爆全国的哪吒到底是哪里人?
中国故事|爱看《哪吒2》的“洋道长”
春节档首日票房创新纪录,哪吒和唐探强势领跑,射雕彻底掉队!
她是胡适的初恋情人,更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白话文女作家!
央视元宵晚会节目安排有深意,哪吒、敖丙在内,武汉将再次火出圈
射雕预售第一未必是春节档冠军?业内预测:真的冠军是哪吒或唐探
明代志怪传奇短篇小说选集《虞初志》
“哪吒”爆火 “托塔天王”原型“碑文”在陕西
哪吒怎么样?客官您来说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