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电影的乐趣在于认识自己
欣赏自己的独特性也能增加自我认知的乐趣 #生活乐趣# #心理健康乐趣# #自我认知#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大学课堂,由老师边播放电影,边讲授电影的发展以及艺术历史。我本科的专业是 广播电视新闻学,可是电影相关的课程却占据了绝大部分课时。可是我太贪玩,理论的课程四年下来也没上多少,净去鼓捣摄影摄像机了,等到大四恍然悔悟去好好上课的时候,才发现错过了很多东西。而正是这上过的为数不多的课程,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才对《认识电影》这本书有了认同和读下去的欲望。
多数人对于电影,应该是抱着“看”的态度,因为影片里的明星,场景,甚至对话,都会是吸引他们的点。可是对于真正去研究电影,或者说传播学的人来讲,观看电影是一部漫长的“拉片”的过程。即使这部片子索然无味,静默无声,甚至黄暴变态,可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我们还是要去一帧帧的去分析它的创作手法。
印象最深的是学习讨论电影之神——希区柯克的一部黑白默片,宿舍的几个人堆在一起翻来覆去的看割眼球的场景。我们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大肆吐槽导演真是一个变态,把刀子割向眼球的画面描绘的真实度百分百(当然我们也没有看过真实割眼球的场景),从刀子切入,再到眼水溢出,再到刀子拔出来顺带的肉丝,能将拍摄过程做得真实而有震撼力的也就是他了。旁人看到的估计只有恶心和变态感,可是我们要学习拍摄对于细节的把控,画面的切换,甚至意境的分析。而这本书之所以能够引起我的共鸣,也正是因为它能将每部作品客观科学的分析解释,称之为电影入门指南确实很正确。
当然,我们都知道学习电影,很多东西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不是因为说不出来,而是不能全面客观的讲述电影。我之于熊掌你之于狗屎的情境很常见。更何况一些浅薄者的影评,或以某某十佳百大电影分析为噱头的书籍,充斥的是似懂非懂,浅尝辄止,不说让人误入歧途,至少也会南辕北辙。《认识电影》的可贵在于从视听语言开始,到表演,故事,编剧,最后是到电影理论,不但符合电影相关课程的进度学习,还具有专业的划分方法,让你由浅入深,全面的了解电影艺术的发展与构成。
如果任何一种东西被“学习”所占据了,那它再有趣也会变得无趣。这本书还值得推荐的一点在于它能够带领你去全面的欣赏电影,不仅是拍摄手法,还有幕后故事,一些电影周边, 甚至批露当今最热明星的独家新闻(关于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演员如安吉丽娜·朱莉、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探讨高票房电影的市场策略等等。假使你看书累了,读读这些周边也很好,寓教于乐,劳逸结合,作者很懂读者。
作为颜控的我也不会错过书中夹杂着的数百幅精美剧照和精辟说明,如美国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英国的迈克·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著名导演的杰作,他们组成了一道全球电影人的经验光谱。诸如《ET》《大白鲨》《卧虎藏龙》等等经典影片珍贵剧照会让你仿佛回到记忆深处,想起第一次欣赏影片的情景,想起陪你一起看电影的人,想起关于电影的故事。
可是又有人讲了,你说了这么多关于书的方面,跟题目不对啊。就算我看书看到了乐趣,可是跟认识自己没有什么关联啊。我不是忽悠,也不会骗你。我们在通过这本书来了解电影艺术,通过电影来认识人生本就是想通的。每一部被搬上荧幕的剧本甚至原作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作品,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想到这一片段是不是跟我有关,有段回忆是否也相似,可能演员的一句话 ,一个场景都能让感性的我回到过去,或者畅想未来。不要笑我,我也会看北欧的电影的时候,幻想自己以后带着心爱的人去看极光,去漫步爱琴海,去拜访圣诞老人。这天也很快会到来。
译者 焦雄屏 讲 “ 近二十年来,在任何华人电影人的书架上,总会看到此书的踪影,足见它对电影的制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读完之后,我相信。
微博:Demon大王 http://weibo.com/drawerzhang
微博读书推荐作者 微博读物帐号 途牛签约旅行家 微博头条文章作者
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书以及文字 日更一篇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张无忌Demo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欣赏电影的乐趣在于认识自己 https://klqsh.com/news/view/86326
相关内容
2024年电影欣赏活动总结8篇.docx电影欣赏.doc
拥抱电影的自由:独自观影的乐趣与智慧
适合深夜欣赏的电影
新手如何选择和欣赏电影?必读指南与推荐电影清单!
电影艺术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5篇)
校本课程经典电影欣赏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实施.doc
如何选择和欣赏电影:观影技巧与文化深度解析
用心欣赏生活的每一刻:通往内心乐趣的秘密
如何选择和欣赏电影:从类型到观影技巧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