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沌无光”到“万家灯火”,千万年来的文明史也是人类创造“光”的历史。
那么,远古文明的夜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入夜的黑暗是印刻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源泉,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黑夜总是代表阴郁、邪恶、混乱与死亡,唯有神圣的光明能够将其驱散。因此,夜间是一个天然的临界场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与迷思,也更适宜举行一些有关信仰的仪式。
华盛顿贝尔维学院人类学教授南希·贡琳和考古学家梅根·E.斯特朗的新书《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类的城市夜间生活》以新颖的夜间角度审视了古代文明,呈现古代夜间活动所创造的辉煌景观,打破读者原有的古文明印象,重新塑造出更具活力、更具冲击性的真实感受。
1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Main Content
《古文明之夜:探秘古代人类的城市夜间生活》
本书由多位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等领域的15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 是“夜晚考古学”专题的第三本文集,主要探讨埃及、希腊、美索不达米亚、北美洲及南美洲等不同地区的古代文化,均围绕着一个独特且浪漫的主题——千百年前,古人如何照亮并体验夜晚?
以往的考古研究与历史科普往往只讲述白天的历史,甚少涉及古人与黑夜的互动。入夜的黑暗是印刻在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源泉,在世界各地的古代文明中,黑夜总是代表阴郁、邪恶、混乱与死亡,唯有神圣的光明能够将其驱散。因此,夜间是一个天然的临界场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与迷思,也更适宜举行一些有关信仰的仪式。
本书以9种古代文明为研究案例,通过对大量古代遗迹、文物、壁画、文献及口述史的研究分析,还原出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玛雅文明以及其他美洲古代文明的独特夜晚。古埃及人的除夕献灯仪式,是对神明与亲人的敬奉与纪念;萨莫色雷斯岛上,古希腊人走入黑暗中的神庙,完成神秘的入会仪式;美索不达米亚的平原上显露点点烽火;古玛雅的君主选在月色黯淡的朔日登上宝座;阿兹特克人有制定太阳历的传统,相信唯有献祭人的活心方能点燃新火,从而结束黑夜,召唤出新生的太阳……黑夜不止与古人的生活直接相关,更在无形中塑造了古人的神话、信仰与文化认知。
2
一起了解作者
Understand the author
南希·贡琳
华盛顿贝尔维学院人类学教授
《古代中美洲》杂志联合编辑
曾发表大量关于古代家庭和古代玛雅平民的著作,目前专注于夜晚和黑暗的考古研究,本书是她编著的第三本关于该主题的专著,前两本分别为《古人之夜:古代世界的夜间生活考》(Archaeology of the Night)和《古代中美洲的夜晚与黑暗》(Night and Darkness in Ancient Mesoamerica)。
梅根·E.斯特朗
考古学家
艺术史学家
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
作为凯斯西储大学古典学系的兼职助理教授,专注于古埃及和近东文化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感官考古学、仪式表演、物质文化研究和古代照明研究。著有《神圣火焰》(Sacred Flames),探讨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人工照明的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