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收拾抽屉,翻出个旧蛋糕盒子。不是什么名牌,就是小区门口那家烘焙店的,纸壳子都有点软塌了。但我盯着它看了好一会儿,突然就笑了。
那是去年我妈生日时用的。你说有意思不,那天本来挺普通的,我下班回家路上才想起,拐去买了个最小号的慕斯蛋糕,就巴掌大。到家时我妈正系着围裙在厨房炒菜,抽油烟机嗡嗡响,她扭头看我手里的盒子,眉毛挑了挑:“又乱花钱。”
可等我把蛋糕摆在餐桌上,插了根蜡烛 —— 就一根,因为家里没存货了,还是从孩子生日剩下的蜡烛里找出来的。我爸在旁边起哄,非要让我妈许个愿,老太太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脸有点红,说多大岁数了还来这个。但吹蜡烛的时候,我瞧见她眼睛亮闪闪的,嘴角抿着,那笑意藏都藏不住。
其实啊,我以前也觉得搞这些挺麻烦的。节日生日什么的,一家人吃顿饭不就行了?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干啥。直到有一回,孩子幼儿园布置作业,让画 “我家最开心的一天”。我以为他会画去游乐园那次,结果他画的是中秋节,我们仨挤在阳台上,用搪瓷缸子当酒杯,碰得叮当作响,他手里举着块月饼,笑得缺了颗门牙。
他指着画跟我说:“妈妈你看,那天爸爸给月亮拍了照片,你说月亮也在跟我们一起过节呢。”
我这才明白,那些我们觉得不起眼的小举动,在孩子心里会变成特别亮的星星。就像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一般,我爸总在除夕那天,用红绳把橘子绑成串挂在门框上。有一年我问他为啥,他挠挠头说,听老人讲这样来年日子会甜丝丝的。现在我自己成家了,每到除夕,也会找根红绳,笨手笨脚地绑橘子,绑得歪歪扭扭的,可看着那点红,心里就踏实。
前阵子邻居家小姑娘过十岁生日,她妈妈跟我念叨,说本来想大办一场,结果孩子说就想在家,让妈妈做她最拿手的番茄鸡蛋面,再买个小蛋糕就行。“她说去年我给她煮面时,在鸡蛋上刻了个笑脸,她记到现在。” 邻居说这话时,眼里的光特别温柔。
你看,孩子们记住的从来都不是多贵的礼物,多热闹的场面。是妈妈煮面时特意刻的笑脸,是爸爸笨拙地学着叠纸飞机当礼物,是一家人围坐着,哪怕只是分吃一块蛋糕,那种被惦记着的感觉。
我有个朋友,夫妻俩都是医生,忙得脚不沾地。但每年结婚纪念日,他们都雷打不动地做一件事:买两个肉包。那是他们刚结婚时,俩人工资都不高,纪念日就在路边摊买了两个肉包,站着吃完的。现在条件好了,他们还是会买两个肉包,坐在沙发上慢慢吃,说说这一年里的烦心事,也聊聊以后的打算。
你说这仪式感,它不就是这么回事吗?不一定非得花多少钱,费多大劲。可能就是生日时,哪怕加班到深夜,回家能看到桌上留着的一碗长寿面;可能就是端午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包粽子,哪怕包得漏了米,笑得前仰后合;可能就是跨年夜,一起窝在沙发上看晚会,手里捧着热乎乎的奶茶,等着倒计时。
这些小事啊,就像给平淡的日子撒了点糖。日子久了,回头看,那些被记住的,都是这些带着甜味的瞬间。它们就像一个个小钩子,把一家人的心钩在一起,让我们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多忙多乱,家里总有那么一些时刻,是专门为我们准备的,是只属于我们的。
记得有次我生病住院,出院那天正好赶上元宵节。我以为今年就错过了,结果一进家门,就闻到了汤圆的香味。我老公正笨手笨脚地往窗户上贴灯笼,是孩子用彩纸做的,歪歪扭扭的,上面还画了个丑丑的笑脸。孩子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妈妈,我们等你好久啦,就想跟你一起吃汤圆。”
那一刻啊,心里暖得不行。你说这仪式感,它哪里是什么负担呢?它就是我们在平凡日子里,给彼此的一份惦记,一份温暖。
所以啊,别觉得仪式感是麻烦事。不用非得等到大节日,平常日子里,也可以给家人一点小惊喜。早上出门前给爱人一个拥抱,孩子放学回来夸夸他今天画的画,周末一家人一起做点好吃的…… 这些小事,攒着攒着,就成了家里最宝贵的财富。
毕竟啊,家不就是一个充满这些小确幸的地方吗?那些藏在生日、节日里的小庆祝,就像给家添了柴,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暖烘烘的。
希望咱们都能在自家的小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些仪式感,让家更暖,让爱更浓。要是觉得我说得有点道理,不妨动动发财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说不定就能沾沾喜气发大财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