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养好了,才能真正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而音乐疗法,即是运用了这个原理,在治疗疾病过程中辅以音乐疗法,而使得“一曲终了,病退人安”。药可以治病,但是音乐可以治病,你听说过吗?
我国历史上以音乐治病的典范事例之一是宋代孙道滋以“宫声数引”使欧阳修的“幽优之疾”(抑郁症)得到治疗。欧阳修为此作“送杨置序”向他的朋友杨置推荐用音乐“平心”“养疾”。
他在文章中说:“予尝有幽优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
元代刘郁的《西使记》中也记述了一位叫哈利发的阿拉伯国家元首,用我国的琵琶音乐治好了痼疾头痛的事件。
可见,医家对音乐的治疗作用是早已肯定的。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
展开剩余 79 %
而在于心理学和身心灵领域,音乐疗愈更是一门流传已久的专业学科。
或许你从未尝试,但这件小物却可以给你最直接有效的体验。
用音乐疗愈你的身心,释放压力,放松自我,大大提升生活品质!
空灵鼓:一件有格调的乐器
作为一款新兴乐器,空灵鼓没有庞杂的乐理体系,不需要音乐基础,它的演奏没有固定的曲谱,没有固定演奏的模式。
可用鼓槌敲击,也可以直接用手演绎,敲打、拍打,甚至用手指轻弹。
拿起鼓槌,敲打音舌,叮咚声如泉水般柔和悦耳。
这种自然流出的声音,有时候像悠悠山谷的回音,有时候又像雨滴敲打窗棂。
声音空灵动听,足以让你忘却烦恼,让身心沉浸在宁静暖意之中。
音乐对人有神奇的教化能力。
《孝经》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陶冶美好性情的高雅音乐,有快乐安宁之功。
所以,孔子主张人们听雅乐,远淫音。
用金属来做乐器,古代人早就懂了。
礼乐盛行的周代,厚重悠扬的音乐最早被西周的匠人们发现,他们发明了中国音乐史上最古老而精致的乐器之一,那就是编钟。
编钟,这种金属敲击发出的美妙清音,令人如痴如醉,或端庄典雅,或古朴悠扬。
回归现代,人们总在寻找一种能发出古朴悠扬,同时兼具空灵婉转声音的轻便乐器。
空灵鼓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巧的是,和古人流传下来编钟乐器相似的是,它也是用金属做的。
脱胎于西洋乐器的空灵鼓,俗称“罐鼓”、“钢舌鼓”,最早是美国人用丙烷罐制成。
随着工艺越来越成熟,现代空灵鼓诞生。
就像买房子买包包,有品牌的商品总是更经得起推敲,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空灵鼓凭借宛转悠扬、纯净空灵的声音,在各类新兴乐器中脱颖而出。
它成为了承载哲学、宗教、艺术等诸多文化内涵的乐器新宠。
它的声音纯净空灵,不含一丝杂质,有着治愈心灵的力量。
匠心独具的结构设计,让音舌的音调更加精准,且无需动手调节,更不会像吉他、古筝那样容易变音。
精细的做工,巧妙的设计,可以焕发出你极大的音乐天赋。
这大大简化了演奏方式,同时降低了演奏要求,可谓“入门级”乐器。
演奏方便,没有过多技巧,可随心所欲。
当你用特配的两根音锤,轻轻敲击鼓身,伴随着悠扬婉转、极富穿透力的声音,你可以徜徉在灵性的世界,感受这种自愈心灵的力量,释放你一天的压力。
演奏可以用木槌或者手掌,空灵鼓的内涵丰富,用于胎教和早教也极为合适。
空灵鼓分五音和七音。
五音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通五脏“心肝脾肾肺”,陶冶的是五性“仁义礼智信”。
因为演奏相对简单,初学者可以购买五音空灵鼓来演奏练习。
我们可以演奏空灵鼓自娱自乐,也可以给影像配乐,或者释放压力。
父母可以让孩子自由演奏空灵鼓,培养孩子乐感、陶冶情操,同时启迪智慧,是早教的首选乐器之一。
甚至连孕妇,都可以使用空灵鼓进行胎教。
你一定很难想象,空灵鼓悠扬美妙,又极富感染力、表现力的声音,能对腹中宝宝智商和情商的发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当你累了,你需要空灵鼓悠扬之乐,让你忘却烦恼,体会醍醐灌顶的美妙感受。
空灵鼓也可以一鼓双用,它的身线条流畅,颜色也多种多样,是非常值得收藏的乐器。
不使用的时候,将空灵鼓摆放在客厅茶几、进门玄关处,或者电视机旁,俨然成了一件品味高雅、令人稀罕的家居艺术品。
夜深人静,耳畔响起空灵鼓演奏的《当你老了》,竟有了深深感悟。原来,无力沮丧的情绪,从来不会离我们太远。
拥有温存性情和宁静形态,才是幸福生活的终极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