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苏 完结篇:苏轼,你是命中注定的孤臣吗?

发布时间:2025-02-21 08:38

东坡肉是苏菜经典,由北宋文学家苏轼创制 #生活技巧# #饮食烹饪技巧# #中餐烹饪历史#

熙宁四年(1071),苏轼在奏报中大谈新法的弊端,激怒了王安石后,在多重压力之下,被迫自请外放。而苏轼对这件事的解释是:我当然知道,如果附和新法,肯定会受到重用。可我长期受到两朝天子的赏识,怎么忍心违心欺天?我当然要实事求是,把这套新政中的弊端指出来,希望能帮助国家的发展。

(是时王安石新得政,变易法度,臣若少加附会,进用可必。自惟远人,蒙二帝非常之知,不忍欺天负心,欲具论安石所为不可施行状,以裨万一——元祐六年,即1091年,杭州召还乞郡伏)

这次外放之初,苏轼如何能想到,自己再次回到汴京,身份竟然成了罪臣。乌台诗案,寒鸦台狱,大难不死,重见天日。在这个过程中,神宗对苏轼虽无知遇之恩,但还有着一层恩赦。

对于这层恩赦,苏轼一直记在心头,在写给友人的信中称, “非先帝哀矜,岂有今日矣”

(元丰八年五月,赴常州途中,过扬州时,与杨康功)

这份“哀矜”,在苏辙撰写的苏轼墓志铭中记载得非常详细:既付狱吏,必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上终怜之,促具狱,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上终怜之”,正是苏轼对神宗复杂感情中的核心部分。

苏轼对于神宗这位变法天子其实有着很高的评价,甚至在落实到文字之上,也丝毫没有敷衍。

在苏轼存世文稿中,共为二十余位逝者作挽词,而这些逝者中,只有一位帝王,那就是神宗皇帝。

苏轼共为神宗皇帝写了三首挽词。

第一首神宗皇帝挽词中,直接为先帝的生平定调:

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

三王指的是夏禹、商汤、周文王

六籍即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基本上已经属于顶格的评价了。

第二首挽词的开篇再上一层,直接将神宗的功业与尧舜相提并论——

未易名尧德,何须数舜功。

接下来又肯定了神宗在位期间对于礼制与官仪上的贡献——

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隆。

到了第三首挽词,终于谈到了君臣关系。

周南稍留滞,宣室遂凄凉。

这里,苏轼连用二典,自比司马迁与贾谊,将神宗比为汉武帝与汉文帝。

周南即洛阳之南,当年汉武帝封禅之后,司马迁被滞留于周南,无法觐见皇帝,非常痛苦;

宣室即西汉皇宫未央宫前的正室,当初汉文帝在此征召过贾谊。

由引二典,引申为自己与先帝阴阳两隔的痛楚。

那么,未来的自己将去向何方呢?当然,这个去处,在神宗生前已经定下了。

余生卧江海,归梦泣嵩邙。

嵩邙是指登封附近的嵩山和洛阳的北邙山,这一片区域距离北宋皇陵很近。言外之意就是,我苏轼的余生,只能归隐江海(到常州隐居),只有在梦中才能哭着去帝陵祭拜先帝了。

挽词三首后,君臣恩怨尽。

明主已逝,臣为孤臣,在苏轼余生中先后登基的两位皇帝,再不能像神宗这样“哀矜”于己。

几年后,垂帘听政的高太后辞世,小皇帝宋哲宗亲政,第一件事就是报复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大臣,从此开启了苏轼余生中两次更加颠沛的谪旅。

而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皇帝宋徽宗即位后,尽管赦免了远悬孤岛海南的苏轼,令其北归,但在东坡仙逝之后,很快就发动了一场针对元祐党人的批判运动,其丧心病狂的程度,让太多人苦不堪言,甚至让后世的东坡门下为坡翁感到庆幸——

幸亏他走得早,如果再多活几年,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想想都感到后怕。

泊苏篇 完

从下一篇起,《重新认识苏东坡》开新篇《汴苏篇》,讲述苏轼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汴京岁月。

网址:泊苏 完结篇:苏轼,你是命中注定的孤臣吗? https://klqsh.com/news/view/10319

相关内容

苏轼苏辙重逢共赏月,苏轼写一首《阳关曲》,杨万里评:四句皆好
原创诗中李杜,词称苏辛——苏轼的坎坷人生
苏轼妹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苏轼好友对出下联,羞坏了苏妹妹
苏轼成亲当天写下一首“洞房诗”,成千古绝句,读完让人脸红发烫
王安石为教训苏轼,出一个上联,结果成了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
李白和苏轼,谁是“古代第一才子”?看宋神宗如何回答
苏轼一反常态的消极之词,想要成为闲人,写出了无数人向往的生活
“问天作诗”,除屈原、李白、苏轼外,千百年无人能写第四首
古代才气逼人大才子,人间极品苏轼,词中之龙辛弃疾,最狂还是他
“有些人,血液中带着风,天生注定要漂泊”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