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五月端午“吃粽子”,其实祭祀的不是屈原,而是“台骀”

发布时间:2025-02-23 19:42

在南方,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在北方则有吃月饼的习俗 #生活常识# #饮食文化#

在太原,共有两处台骀庙。

一座位于晋祠圣母殿南侧,另一座位于晋祠东南方向约1公里的王郭村。

王郭村台骀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史志记载,早在唐大中年间(852-855)已有此庙。

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年)毁于兵火,嘉庆十七年(1812年)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年)再次重修。

晋祠内的台骀庙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创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1956年重建。

这两座台骀庙,都是为了纪念太原最早的人物“台骀”而修建的。

关于“台骀”这一人物的历史,要比太原的建城史早很多,今天晋观君来与大家聊一聊台骀与太原的历史故事。

“台骀”的最早史料

公元前541年,即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当时晋国发动了一场北伐战争,目标是盘踞在太原地区的无终和群狄部落。

战争结束后不久,晋平公突然身患重病,病情持续恶化,始终无法痊愈。

晋国的臣子们为此忧心忡忡,纷纷猜测是鬼神作祟,晋导致平公的病情难以好转。

在那种情况下,晋国的贤臣叔向感到十分焦虑。他深知,如果不能找到病因,晋平公的健康状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于是,叔向向一位在当时享有盛誉的智者请教,他就是郑国的大夫郑子产。

郑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的智慧和见识在当时的诸侯国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还在国际间享有极高的声誉,堪称当时的“国际”哲学大师。

郑子产听完叔向的叙述后,沉思片刻,然后侃侃而谈。

他没有直接回答叔向关于鬼神的问题,而是给叔向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关于台骀的故事。

正因那次事件,关于台骀的史料才正式被记载,见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昭公元年》。

其文曰:

“昔,金天氏有裔子,曰眛,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大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沈、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

意思是说,上古时期,金天氏(少昊)有一个后代名叫眛,他担任了水官(玄冥师)。

眛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允格和台骀。后来台骀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出色地履行了水官的职责。

他疏通了汾河和洮河(即涑水河),并筑坝阻挡了大泽的洪水,使得太原地区(大原)成为适宜居住的地方。

天帝嘉奖了他的功绩,将他封在汾川。

此后,沈、姒、蓐、黄四个部族世代守护着他的祭祀。如今,晋国作为汾水流域的主宰,却灭绝了那些守护祭祀的部族。由此看来,台骀就是汾水之神。

也就是说,晋平公北伐消灭了原本守护台骀的部族,所以会染病。关于晋平公最后病好没有史料没有记载。

料想,在祭拜了台骀,“汾水之神”后可能病就好了,由此观之,台骀是太原最早的历史,也是太原整座城市的守护者。

关于“台骀”治水的故事

从历史文献中可见,当年台骀是因为治水有功,最后得到了封赏。又因为对太原的贡献最大,最后封在了“汾川”。

那么,台骀当年是如何治水的?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传,在距今5000多年的五帝时代,太原及晋中所在的地区是一个大盆地。

盆地的四周全是大山,上游有一个进水口,却没有出水口,这就导致了那个巨大的盆地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湖泽,当时被称为“大卤”。

大卤周边巨石丛生,无法耕种,百姓生活十分艰难。

当时只有王郭村一带因有一片高出水面的平缓之地(后称晋王岭),成为当时部落聚集地及首领议事地。

当时,高阳帝颛顼的玄冥师昧获罪,其子台骀继任此职,负责治理水患、疏导河流。

台骀的祖父封地青阳国,其母与妻均住在此地山中。

青阳国地少人稠,人们希望能将“大卤”的水流掉,腾出沃土供居住耕作,因此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台骀身上。

一日,台骀乘船归家途中,偶遇风雨交加,朦胧中见一老翁在钓鱼。

台骀断定老人一定非凡人,便请老人回家请教治水之策。回到家后,老人笑而不语,台骀以为对老者尊重不够,于是让妻子备酒菜款待。

老人左手执杯,右手用筷子敲击酒杯,“砰”地一声,酒杯被敲了个豁口,酒水从缺口流光了,倏忽之间不见了那老人的踪影。

台骀恍然大悟,明白是神仙在指点他。

于是他踏遍大卤周边所有群山,最后发现整个大卤的西南角(也就是如今的灵石)地势较薄,易开凿,可引洪水向南注入黄河。

于是,他带领青阳国青壮年劳力去灵石山凿石开口。正因如此,民间关于太原的传说,才有了“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说法。

晋阳湖,是后来人们的叫法,其实它的历史比“大卤”要晚很多。

然而青壮年到了灵石开始凿山时,才发现那山十分奇怪,每当白天挖山一丈,晚上山石便长高一丈。

为此,台骀只好将众人分成数拨,日夜不停轮流挖山。

时值炎夏五月,酷热难耐,食物也不足。王郭村的父老乡亲担心子弟饿垮,想做饭送去,但路途遥远且无容器,根本没法送去。

后来,有一位老者看到翠鸟在苇叶上搭窝,于是突发奇想,用苇叶包裹粮食煮熟,然后放在竹筏上顺流而下。

五月初五的那一天,在灵石山头挖山开口的人们吃到家里亲人们送来的可口食物。

他们受到鼓舞,干劲倍增,终于在台骀的带领下从那里打开了一个大口子。

满湖积水一泄而下,空出了千万倾良田供人们耕种,使太原盆地成为一个适宜人类生存的富饶的大平原。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治水英雄台骀,为了纪念那个五月天里的长途送食的事件,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效仿那次的样子,用苇叶包上粟米和枣儿煮着吃。

并把那种食物叫做粽子,一直流传到现在。

这样来看的话,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山西地区吃粽子的习俗,或许并不是来源于屈原,而是在纪念台骀。

要知道,台骀是比大禹还早的治水人物,甚至早了2000年。

读者们,关于“台骀与太原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网址:山西人五月端午“吃粽子”,其实祭祀的不是屈原,而是“台骀” https://klqsh.com/news/view/10761

相关内容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原型是谁?供奉猪八戒的寺庙,位于云南香火不断
孔子是韩国人?韩国专家拿出三大铁证,中国网友的回复让他们沉默
陆游让子孙“家祭无忘告乃翁”,国家灭亡,其子孙是如何做的呢
封面有数丨元宵节将至招财元宝汤圆销量飙升 食补类汤圆广受青睐
正月初九“天公日”,牢记:一拜,二忌,吃三食,大吉大利过蛇年
“兰桂齐芳”到底是谁?其实不是贾兰与薛宝钗的儿子,而是另一人
燕子京要娶十七娘,端午一眼就看出其另有想法
梁山真正厉害的人,不是卢俊义也不是公孙胜,而是排在第52位的他
颜真卿:人人都知《祭侄文稿》写得好,几人知颜氏三十余口被斩?
唐僧只是个借宿的,镇元子为啥拿人参果招待他?与唐僧前身有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