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我目前不会借助AI进行文学创作

发布时间:2025-02-27 20:14

11. '三体' - 刘慈欣,科幻文学的里程碑 #生活乐趣# #阅读好书推荐#

“我们这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出生于中国的人,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幸运的人。因为之前没有任何一代人,像我们这样目睹周围的世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还在加速发生着。”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在2018年获得“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时这样感言。

▲刘慈欣参加山西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

时隔7年,人工智能(AI)浪潮汹涌,发展势头锐不可当。2月24日至25日,山西省作家协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举行。作为新当选的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刘慈欣如何看待AI浪潮下文学的发展?

“多少年后,我们回望这段时间,很可能是文学史上的转折。”提及AI,刘慈欣颇有感触地说,“AI对文学的介入,影响很大。这种新技术的突破可能在今后对文学的定义、对文学创作的意义会产生重大的改变。”

今年62岁的刘慈欣,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和18篇短篇小说。其作品曾连续8年获得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高度。

近两年,不断有新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产品问世,将人工智能应用范围与创作潜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技术更新大大降低了创作的门槛,普通人也能借助机器辅助参与文学创作,利用AI自动生成故事。除了能提供情境描写等辅助功能之外,AI还能在世界设定、框架构建、风格匹配等多方面助力文学创作。有这样一个判断,未来,作家或许可以从大量的基础工作中脱身,将节省下来的智慧和精力聚焦在创造性工作上,从而能更加致力于内容创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相比传统小说,AI对科幻小说的创作可能影响要更大。”在刘慈欣看来,今后的工作中,大家应当对AI的冲击引起重视,进行更多的研究,以便找到更多适应新时代的方式。但是,文学艺术是人类在创造中以经验和情感的交流来建立自我与他者关系的过程,这是文学创作不变的内核。“写作过程中产生的乐趣和成就感,就在于自己去创造一个想象世界,这是AI不能带给我的。”

不可否认的是,AI对于科幻影视作品的改编、创作会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以AI对《三体》影视IP的开发为例,刘慈欣认为,这将极大提高影视IP开发的效率,缩短其开发的时间,通过深度学习和数据分析,提升电影的制作质量和艺术表现力。

总而言之,如何回应并把握AI所带来的新趋势,是摆在文学创作者、研究者面前的一道无可回避的难题。而刘慈欣给出的答案是:“面对技术带来的不确定的未来,我们要积极面对,山西的文学界也要积极面对,并且能够在这种挑战和改变中继续前行。”

来源丨山西日报微公号

网址:刘慈欣:我目前不会借助AI进行文学创作 https://klqsh.com/news/view/11598

相关内容

“审美能力升级指南:《审美进阶》新书分享会”举行
科技圈AI速递:昨夜今晨科技热点一览丨2025年2月16日
这场慈善音乐会,是献给沪上好心人的新年礼物
陈鲁豫、刘擎、严飞、蒋方舟对谈新书《世界作为参考答案》
作家书店的这场展览,带来上海文学创作的最新成果
刘荆洪的文学科普成就如何
每个做AI眼镜的人,都应该再看一遍西游记
刘姥姥为什么可以做到人生逆袭?没有她的帮助,努力也是白费?你怎么看?
第六届非遗相声大会成风向标,新作品是王道,创作人才是宝贝
科学发声专家丁黎明:从声音培训案例展望科学发声的跨界运用前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