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波动“捂”对部位是关键 推荐“洋葱式穿衣法”
春捂秋冻,根据气温变化穿衣 #生活常识# #季节变化适应#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到29日,我国多地气温先后下降8~14℃,局部地区最高气温降幅超过20℃。对此,医务人员提醒,春季气温回暖,但早晚仍比较冷,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在春季更应注重保暖,适当“春捂”。
气温波动建议要“春捂”
临床数据显示,春季,尤其是3—5月,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发期。在低温条件下,人体为了保持体温,会收缩外周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同时,寒冷还可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进而形成血栓。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大的气温的波动可以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痉挛、血压幅度变化比较大,所以各种因素最后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此外,春季也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高发期,对于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感染后可能引发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有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老年人以及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的人群,由于血管弹性降低和基础疾病的影响,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因此在春季更应注重保暖。
心血管不好
建议“捂”到清明前后
医务人员建议,若日平均气温低于15℃,或昼夜温差超过8℃,建议不要急于脱下棉衣;而在中午气温达到10℃以上时,则可适当减少衣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春捂”需要适度,以保持身体温暖且不出汗为宜。如果不感到咽喉干燥,身体无汗,即使气温高于15℃,也无需急于换衣服。相反,感到身体出汗,应适当更换衣物,以免汗后受风而感冒。
需要注意的是“春捂”并非盲目多穿衣物,而是通过合理调节体温,减少寒冷刺激对心血管系统的冲击。
“洋葱式穿衣法”
捂对部位是关键
医务人员表示,推荐采用“洋葱式穿衣法”:内层选用吸湿透气的纯棉材质,中层可选羊毛或抓绒衣物以保温,外层则穿防风外套来抵御冷空气。
・穿衣时需特别注意保护颈部、头部、腹部及下肢。
・下肢循环不佳的人,如糖尿病患者,应穿厚袜或使用护膝来保暖,以防“寒从脚起”。
・头部散热量大,约占全身30%,佩戴薄帽可减少热量散失。
・腹部保暖对维持内脏血流稳定至关重要,有利于保护胃、脾、肠等器官。
・颈部受凉可能引发颈动脉痉挛,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而言,可能导致脑缺血风险增加。
(责编:李慧博、孙娜)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春季气温波动“捂”对部位是关键 推荐“洋葱式穿衣法” https://klqsh.com/news/view/17298
相关内容
冬季穿衣,认准哪些“黑科技”太狠了春日荐片季电影推荐
芹菜和洋葱能帮助降血压吗
佟丽娅连衣裙贝雷帽 气质温柔
立春养肝,从健康睡眠开始
刘小玲最终还是对儿子洋洋食言了,小小的洋洋不得不离开妈妈……
疾控专家发布“春季灭蚊作战指南”:清积水、常打扫
春分时节,关注身体健康
营养师强推的五种春菜内附私房菜谱
杀菌除螨AI智能 洗衣机换新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