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34年逾八万逝者骨灰撒向大海,将探索更多海葬服务模式
在海滩上捡贝壳,探索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自然观察记#
清明时节思故人。4月3日,上海滨海古园3号门广场汽笛长鸣,以一场跨越34载的致敬仪式,拉开“上海海葬34周年纪念活动暨海葬文化周”序幕。
上海市民政部门介绍,自1991年首次开展海葬活动以来,上海已累计护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务家庭超31万户,成为全国海葬数量最多、服务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此次活动的开展,也标志着上海海葬服务进入“常态宣传、全市覆盖、多元服务”的新阶段。
4月3日,市民向海葬逝者敬献鲜花。本文图片均为 主办方 供图
上海市殡仪服务中心副主任魏超告诉记者,上海的海葬撒海量从1991年的每年200多具,一路上升到如今的一年8000多具,目前,选择海葬的比例占到全市总体安葬数量的7%。自1991年以来,上海海葬的政策体系也不断优化,从服务对象、服务范围、补贴标准、申办流程及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海葬发展有力的支撑。
魏超介绍,殡葬服务中心也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即陆地告别和海上委托代撒相结合,“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海葬家属因为身体原因、时间冲突等,不能亲自过来,所以我们希望为这部分家属服务。”魏超介绍,在海上委托代撒的过程中,将保证有全程录音、录像等,也提供照片和纪念物品,以期更好地服务市民。
清明期间,海葬逝者家属在“树”说思念纪念林悬挂思念彩带。
同日,上海海葬工作服务联盟装置启动,标志着上海首次实现海葬服务网络在全市殡仪馆贯通。今后,市民可以通过“随申办·身故一件事”预约海葬,还可通过“白事热线”962840、“上海海葬”公众号预约登记,更可在全市15家殡仪馆咨询了解和办理海葬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多元推广模式。海葬工作服务联盟成员上海市奉贤区殡仪馆代表介绍,后续将常态化开展海葬宣传,在窗口落实“首问责任制”大力推广海葬等生态葬式,配合开展陆地告别仪式创新海葬服务,开放生命文化教育资源宣传海葬文化,以大力支持海葬服务工作。
纪念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海葬逝者人生故事保存计划”。该计划将每年整理收集一批上海海葬逝者的人生故事,进行结集出版,留存海葬逝者独特的人生文化记忆。活动方介绍,开展这一计划不仅是为了缅怀和记录那些选择海葬的逝者,更是一场“生命的对话”。为家属提供一种更持久的纪念方式,让思念有处可栖;为城市构建一座精神档案,让海葬从一种生态选择升华为一个文化符号。
网址:上海34年逾八万逝者骨灰撒向大海,将探索更多海葬服务模式 https://klqsh.com/news/view/19162
相关内容
上海34年逾八万逝者骨灰撒向大海,将探索更多海葬服务模式网络中国节·清明|逾8万先人回归碧波 上海成为全国海葬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万万没想到大S的骨灰不花葬、不土葬、也不树葬和海葬,而是不葬
北京海葬在哪个海举行?北京海葬手续如何办理?
大S树葬回归自然?殡葬业者揭真相「骨灰不会自然分解」最后处理方式曝
具俊晔拒绝龙岩提供的千万墓地,大S骨灰安葬又将被搁浅
大S被葬在大海边,具俊晔给她跪拜上供,小S发文一切圆满被吐槽
谢玲玲春节到上海探亲,穿平价新中式喝下午茶,晒与赵露思合照
文化新地标!上海西岸大剧院即将揭开面纱
奚美娟连任上海市文联主席 孙甘露当选上海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