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7日讯 8月25日,记者走进滕州鲁班纪念馆,修葺一新的场馆内,鲁班坐像目光温和,“大工探源”“大道无疆” 等五大展厅系统展陈鲁班文化与工匠精神。馆内陈列的鲁班锁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又称八卦锁、同心锁的器物,以多根木条通过榫卯结构三维拼插、凹凸啮合形成稳固整体,其严丝合缝的结构,恰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互嵌合融、牢不可破的生动象征。
据鲁班纪念馆馆长孙辉介绍,场馆已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枣庄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称号。“近年来,我们深入挖掘鲁班文化内涵,将其有机融入理论研究、宣传教育、产业振兴,培育传承载体、擦亮文化品牌,就是为了讲好鲁班故事,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新路径。”
作为 “百工圣祖” 鲁班的故乡,近年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沉睡于历史中的 “百工圣祖”鲁班 唤醒,让鲁班故事成为联结各民族心灵的精神纽带。以“三个融入” 讲好 “鲁班故事”,融入理论研究:以壮族、水族、布依族、白族等20多个民族流传的鲁班传说为依托,征集纪念鲁班的场所、展馆、地名等150余处,鲁班传说故事231篇,编辑出版《鲁班文化资料汇编》《鲁班传说故事精选集》等读物书籍。融入宣教体系:升级纪念馆建设教育基地,设工坊、办研学、造体验空间,推动跨区域交流;融入特色产业:启匠人计划,建研究院与产业园、引文创企业,促产业化助各族群众增收。
闪电新闻记者 刘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