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底,就好像被购物狂欢节冲昏了头脑,好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了,清空购物车后,陷入了巨大的空虚中,所以此时需要几本书来充实一下自己的脑子。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推荐我最近读的五本书和一部电影。
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
今天分享的第一本书特别应景,叫做《为什么你该花更多的钱,买更少的衣服》,对于热爱快时尚、经常买回一堆廉价衣服的我来说,真的是一剂让头脑冷静下来的良药。
姑且可以认为这本书是一个标题党,其实内容讲的是快时尚背后的故事。为什么ZARA的一件大衣只要399,优衣库的T恤只需要99?深谙时尚圈内幕的作者向我们揭秘了光鲜亮丽的时尚背后,一连串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你知道吗?地球上每年制造出约八百亿件衣服, 女性每年平均购物衣物是其体重的一半,然而大部分人80%的时间却在穿20%的衣服,英国每户人家每年扔掉26件还可以穿的衣服。
但是时尚仍然在降价,人们的购买欲仍然在升高,如此不必要的浪费不仅破坏了你的时尚品牌,还有难以弥补的社会问题。廉价时尚的恶性竞争逼迫品牌商在世界的落后地区建立了血汗工厂:没有基本工资保障、超时加班、童工、强迫劳役、虐待、性侵害......它们已经成为成衣产业不可告人的秘密。
读完本书,真正感觉是触目惊心,我瑟瑟发抖地停下了自己刚要点击下单的双手。我真的需要这么多衣服吗?甚至会质疑我这个鼓吹消费的公众号的意义。
看到书的最后也想明白了,我并不是在鼓励大家买买买,而是教会大家建立良好的审美,学会消费,买最好看的、最适合自己的衣服,因为作者露西·希格尔认为,我们也不必因为上述种种而放弃对时尚的热情。关键在于“谨慎购买”和“理性分配预算”。
《霍乱时期的爱情》
这是一本拿起来几次都没看完的书,这次终于一鼓作气读完了。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相比于《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能他的《百年孤独》更为有名,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也是我第一次读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没看下去的原因是故事的开头先讲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故事,然后用倒叙的手法开始,整个故事情节开展的很缓慢,看罢几十页才出现了男女主角,所以一开始看得云里雾里。另外,毕竟还是有用一些文化背景的障碍,读起来并不算轻松。
但是一旦开始进入真正的故事情节,这本书就让我欲罢不能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被称为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既是因为它跨越了一生的维度,又因为它一直透过故事在向我们讲述爱情的本质,触动灵魂。
总之,这是一个超越世俗、非常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又在书中展现了其它世俗的爱情,到底哪一种才是爱?在思考中会感受到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对比。而我最喜欢的是它的结局,一艘船永不返航,两个人浪迹天涯,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也算是为这段传奇的爱情画上了圆满句号。
《故乡天下黄花》
我最近比较迷刘震云,已经看了他的四五六七八本小说了,尤其是喜欢他以故乡为背景的小说,比如《一句顶一万句》,还有这本《故乡天下黄花》也是。
如果喜欢读中国的乡村小说,那么一定要读刘震云,他讲故事的能力太强了,每部小说都行云流水一般,叙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一点都不拖沓,语言功底了得。
这本小说从一个村长被杀讲起,故事局限于一个村子中,从民国时期开始,到抗战,到土改,再到文革结束,跨度五六十年,政权变化,时局动荡,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乡村六十年的变迁史,对于不懂历史的我来说,读起来很长见识。
整个故事非常流畅,适合流水阅读,读起来很过瘾。但是另一方面,这本书由于跨时过长,很多讲述,比如农村的政权争夺,就难免简略,浮光掠影,适合对历史了解不多的入门读者,而如果想要深层的思考,可能就会感到失望。
《面纱》《剧院风情》
我最喜欢的自媒体人她说过自己是个毛姆大粉丝,于是我爱屋及乌,跟着也看了几本毛姆的书。看书就是这样,喜欢的作者推荐的,我也会喜欢。
这两本都是挺短小精悍的小说,故事也不复杂,虽然情节不同,但这两本的共同点都是以女性为主角,刻画了女性在爱情、背叛、期待、绝望几种情感中的心理和反应,有一些情节我自己的代入感特别强,我觉得伟大的作品就应该如此。
正如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恩所说,《剧院风情》是一部"尖刻的悲喜剧",而我认为《面纱》同样揭露的是一个令人怜悯的现实世界,女主角渴望上流生活,然而却被现实无情击垮,经历了婚外情之梦的破灭后,她在另一个充满死亡和疾病的世界中慢慢觉醒,最后得到了精神的重生。
两本书的精神内核非常相似,尤其适合值得在爱情中迷失自我的女性读者读一读,可能对感情和自我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你好,之华》
最后跟大家推荐一部最近刚上映的电影:《你好,之华》,是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首部华语片,主演是周迅和秦昊,还有演技很令人惊喜的小演员张子枫。
这部电影从姐姐之南的葬礼开始, 讲述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很难用一句话描述。它是关于姐姐之南遗憾错过一直暗恋他的男生尹川的故事吗?还是关于妹妹之华难以忘却喜欢姐姐的那个男生尹川的故事?虽然这是一条主线,但是这么描述并不完整,因为整部电影,出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这样的讲述让电影不再是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主角,而是充满了细节感,非常耐人寻味。
所以我很理解电影的名字为什么不叫之南,因为之南也只是一个引子而已,对比而言,之华这个引子更能连接起故事里的所有人物,所以叫做《你好,之华》。
相比于热衷于拍摄高楼大厦CBD故事的现代剧导演,日本导演更喜欢把镜头对准身边的普通人,包括影片拍摄的地点,大连,也不是北上广深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大城市,但是东北的烟火气息在导演的镜头下却显得如此苍凉而自然,配上岩井俊二式的配乐和色调,一切都刚刚好,让人完全沉浸其中,这就是外国导演拍中国的又一看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我最喜欢这个故事的地方在于它讲的故事情节非常朴素,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经历的遗憾和错过,而不是夸张的戏剧情节,每个看到电影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共鸣和感动。
另外还特别想解释一下为什么之华会在同学会上扮演姐姐,因为姐姐是她一直崇拜的人啊,姐姐曾经拥有她羡慕的生活,她能永远成为人群的焦点,自己喜欢的人也喜欢着姐姐,有这样的姐姐虽然会有嫉妒,但也很骄傲,所以在姐姐去世后,她很想去体验一下万众瞩目的姐姐的生活,哪怕只有一刻,也是逃离日常生活的一个出口,这算是女生的一点隐秘的小心思吧,我觉得还挺耐人寻味的。
真实、平凡、冷静、克制、温暖。这就是这本电影给我的感觉,五星好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啦,我们下期再见。
璇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