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有效阅读

发布时间:2025-08-29 03:22

如何有效地做笔记提高阅读效率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方式分享# #读书笔记分享#

作为一名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可能你已经发现,不论是打工还是创业,我们在学生时代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并不能有力地支持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呢?究其根本,我想是因为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变化的,它需要我们具备解决问题、改变行为、持续提升等等能力,才足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压力。因此,善于学习俨然成为了在社会中生存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有了学习能力,其他能力自然可以在生活中、工作中逐渐习得,而阅读则是我们众多学习路径中最有效的一条。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质疑,在今天这样一个移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我们获取信息已经十分高效便捷,通过手机就可以得到大量我们想要知道的内容,哪里还需要阅读这样传统的学习方式?的确,丰富的资讯信息可以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但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现在的网络媒体,已经有太多有效的、无效的信息以碎片化地形式充斥在一起,每当我们想要获取有效地信息时,筛选和甄别会让我们消耗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不利于我们个人成长的。如果真的想要获取更多有效的知识、系统有效地学习、真正地提升能力,阅读才是最为有效的一种的方式。但阅读又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我们往往书买得多,但看得少,学习到的就更少,难以做到真正地有效阅读,最终剩下的可能只有“读过”二字。所以,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不只是“读过”,让有用的内容留下来呢?如果我们将阅读能力进行拆解,大家就不难发现有效阅读的秘密。

结合我自己对阅读的学习和实践经历,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阅读能力拆解。

(一)认读理解能力

这是阅读能力的基础,需要我们能够辨认文字、符号,并且能理解词语、成语、语句的含义。在现代教育中,这一项能力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不同学习背景下可能会有区别,但从今天的文化普及程度来看,识文读句的能力相信大家都是具备的。

(二)选书能力

可能这是一项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能力,因为在学生时代,我们所要学习的书目是学校选定的,课外书目也可能大部分是家长选定的,而进入社会,则需要自己主动选择想要阅读的书籍,此时选书能力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选书能力呢?

首先,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阅读清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如果,我们在想读书的时候,依靠那一刻的记忆或者感受来选择书籍,很可能无法准确选出自己真正想读的书,等书拿到手,很可能难以坚持阅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用尽可能准确精炼的文字记录下来,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清单”,当想读书的时候,把“阅读清单”拿出来对照着去选择有关的书籍,准确性也就更高了。

当然,同一个主题的书籍大概率不止一本,所以,我们还需要第二个方法:快速浏览检索内容。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本书的序言、目录,来了解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然后,再挑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读一读,了解一本书的部分内容,通过这样的“快速浏览”,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判断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读的。

最后,我们还可以用第三个方法“了解书的出版情况”,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选书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可以看书的出版机构,好的出版机构往往会对书的品质更为负责,在出版前会对书的内容进行严格的选择;其次,我们可以看作者的背景,那些具有学术背景的、有研究成就的、社会评价高的作者,其作品往往包涵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血,更值得我们去阅读。

(三)高效阅读能力

这里说到的“高效”,主要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让阅读的精力更集中,让阅读的速度更快,从而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有效的内容。要做到高效阅读,需要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避免诵读或默读。在古代,古人主要提倡的方法是“逐字逐句”地读书,甚至在今天的中小学阶段,老师也会让学生们诵读课文。但这样的方法,对于今天的已经步入社会的我们已经不太适用。逐字阅读对阅读的整体速度是有明显影响的,有关研究表明,眼球对焦一次的时间大概是四分之一秒,如果我们诵读或默读,大脑需要一定时间判断字的读音,如此一来,大脑想要获取一句话的完整语义就需要耗费更多时间;再者,在阅读时,人的左脑主要负责文字符号的收集分析工作,右脑则需要完整的语义信息才能形成理解,在诵读或默读时,会让我们的右脑处于闲置状态,这样不仅浪费右脑资源,还会阻碍左右脑的协同配合,加大理解的难度;此外,诵读或默读还会分散一定的注意力,人的思维速度至少能达到600字/分钟,但一般人的语速却只有150字/分钟左右,这样的速度差异,让大脑有了空闲,也就更容易走神。所以,诵读或默读是阻碍我们提高阅读效率的因素之一。不诵读相信大家都能做到,但如何才能避免在心里默读呢?所以,我们需要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逐字阅读的机会减少。在阅读时,我们可以用笔或手指引导视线,笔尖或者指尖移动的速度越快,视线移动的速度也就越快,当然,这个速度也因人而异,太慢了容易走神,太快了视线和大脑的理解速度跟不上,所以,大家可以多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移动速度,多加练习,逐渐调整至合适的速度。另外,还可以边读边画,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有重要的内容,可以进行快速圈划,这样可以让我们得以短暂的聚焦于关键词,既有助于我们集中注意力,也能增强阅读的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这个时候写文字笔记,这样不利于我们理解的连贯性,也容易让注意力分散。

第二,回忆与梳理。有关研究表明,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根据年龄的不同,从15分钟到45分钟不等,注意力的时间很难能够延长,是人的生理结构固定的,所以,每当我们阅读到一定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不妨稍微停一停,稍事休息放松精神,否则学习的效率也会下降。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这样一个间隙,回忆一下刚才阅读的内容,可以用思维导图简单梳理阅读的内容,这样既有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帮助我们记忆。

第三,坚持阅读。当我们阅读的书越来越多,基础知识更加丰富,理解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越来越强,同时,阅读技巧也早已成为潜意识下的能力,我们不必拘泥于技巧的束缚,阅读也会更加高效。

(四)读后关联能力

在阅读之后,能让收获的内容在我们遇到问题的那一刻,还能关联上,并且给我们提供帮助,才是我们有效阅读的最终目的。以下三个方面能帮助我们提升阅读后的关联能力。

第一,关注自己想了解的内容。要让阅读后有印象,重点是需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自己有什么问题,带着需求或问题去阅读,并且去努力找到答案,如此,既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使用思维精力,提高专注力,并且,也更有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不必过分关注作者写的所有内容,一本书也不一定从头读到尾,而应该重点关注和理解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就好了。

第二,写下关于“答案”的读书笔记。当我们在阅读中找到了答案,基于自己的理解写笔记,是进一步加深印象的有效方法。在记笔记的方法上,可以采用“记录+思考”的方式,把带给自己启发的关键字句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尽量精简,备注好出处,方便查找),然后用尽量精炼的语言写上自己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记录和整理知识,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本知识,为之后的运用打下基础。

第三,回看笔记。这是帮助我们消化书中内容,强化记忆的好方法。在回看的周期上,我一般半个月左右可以回看一次,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而定,但不建议隔太久;如果在回看笔记时,对原文内容已经印象模糊了,可以再次阅读原文,同时,在有新的理解或看法时,可以对笔记进行添加,从而加深理解。此外,在我们阅读其他书籍,如遇到同样的问题,发现不同的答案,还可以关联笔记,进一步丰富我们的阅读收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好地方法也抵不过行动的力量,只有行动起来,才能让阅读更有效,让生活更美好!

#深度好文计划#

举报/反馈

网址:如何做到有效阅读 https://klqsh.com/news/view/195746

相关内容

学习理论:如何有效地阅读?
如何阅读(正确有效的读书)
如何制定有效的年度阅读计划?
探索阅读之道:如何让小学生有效阅读?
如何高效地阅读一本书
如何有效阅读?这三大读书方法快学起来!
如何有效地享受阅读的乐趣(10篇)
如何制定高效的书籍阅读计划?
如何明确阅读目标并有效制作个性化书单?
如何高效地通过阅读学习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