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中国环境报》报道:高新区融汇景苑社区垃圾分类的“百分百”密码
垃圾分类中的笑料百出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琐事趣闻# #社区生活新鲜事#
“实行垃圾分类后,看着小区变美,心里特别舒坦。”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高新区)融汇景苑社区居民钟巧萍笑着说,作为老住户,她见证了“无废社区”的建设成果。近日,融汇景苑社区获评生态环境部2025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成为天津市唯一上榜的社区。
氛围浸润+协同攻坚
破解“撤桶并点”难题
走进社区,垃圾分类的宣传无处不在,营造出浓厚的绿色生活氛围。小区内共设有5个垃圾分类投放点,其中一个综合投放点配备了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社区当日各类垃圾投放量、参与户数等数据。
“如今,社区垃圾分类居民知晓率与参与率达到了100%。垃圾投放量减少了30%左右,可回收物月回收量达到2300多公斤,资源化利用率超过40%。”天津同创云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丽娜指着显示屏上的数据介绍道。自2023年融汇景苑社区完成了天津市首个“无废细胞”认证以来,社区已逐步实现减排降碳的效应,用实际行动稳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细分类。
回溯2020年试点初期,社区面临着“撤桶并点”的严峻挑战。“居民对‘便利性下降’的不适应是最核心、最普遍的难题。”天津滨海高新区融汇景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玮回忆道。当时,社区内50个传统垃圾桶被撤除,合并为5个智能投放点。居民需要步行3分钟-5分钟到集中点位投放垃圾,这曾引起部分居民不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滨海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局、滨海高新区社会发展局、社区、物业协同联动,通过微信群、桶边值守、入户宣导等多种方式,逐步做通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孙丽娜说。同时,充分发挥居委会、物业、业委会“三驾马车”作用,在实践中摸索出真正能融入居民生活的“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规则。
数字赋能+全链监管
让分类行为“可感可溯”
依托“生活垃圾分类二维码电子公示栏”微信小程序,构建覆盖投放环节的数字化监管与互动平台:居民扫码可见投放实况,每月公示“垃圾分类综合战力指数表”。一系列创新举措,赋予垃圾分类价值感、参与感、获得感,让居民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参与。
在社区中央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前,扫码打开智能回收箱,屏幕上立即显示出投放品类和积分规则。孙丽娜现场演示:“你看,投个快递盒就有积分,居民可以通过积分兑换日用品,积分能够‘当钱花’。”居民不仅能直观了解小区整体垃圾分类成效,还能查阅自身积分情况并参与兑换——积分可用于物业费抵扣、超市购物、地铁出行等,让分类行动变得可触可感。
在天津同创云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无废大脑”数据系统大屏上,可以看到小区内投放点的实时动态数据。不仅每户居民的投放次数、积分明细清晰可查,投放总量、各类垃圾占比、参与户数等数据也实时更新;清运车辆的GPS轨迹与电子围栏作业区域同步显示,实现了从居民投放行为到后端清运处理的全流程数字化追踪与监管。
“融汇景苑社区的实践,为滨海高新区全域推进‘无废社区’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天津滨海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局局长王学良表示,下一步,将系统总结融汇景苑社区的经验,在滨海高新区更多社区深化推广,加快构建覆盖前端分类、中端收运、末端处置的全链条“无废”管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社区发展。
文字、图片来源:中国环境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媒体聚焦|《中国环境报》报道:高新区融汇景苑社区垃圾分类的“百分百”密码 https://klqsh.com/news/view/196168
相关内容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会议简报(精选9篇)苏州园区滨江苑社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共筑绿色家园
“垃圾分类”社区活动宣传稿
永安街道各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垃圾分类“渝”你同行 重庆各街道社区花式宣传这件“关键小事”
社区宣传|垃圾分类,从点滴做起❗
京源路社区开展“解码垃圾分类,开启绿色‘新纪元’”活动
世界环境日 葛塘街道开展垃圾分类普法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马泉街道马泉花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尚
垃圾分一分 环境美十分——义安区实验小学滨湖二(2)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