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访谈国际媒体》:摄影鲍德熹回忆拍《卧虎藏龙》,全片只有40个特效镜头

发布时间:2025-08-30 12:50

在异国他乡拍合影,留下独特回忆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异地恋旅行建议#

主持人:杨君 中央电视台资深媒体评论员,节目主持人

媒体人物:鲍德熹 香港电影摄影、《卧虎藏龙》摄影师,获得2001奥斯卡最佳摄影称号

杨君:享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央电视台著名媒体人,著名节目策划、主持,也被称为国内少有的复合型媒体明星。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也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专业的第一位电视传播学硕士,为中央电视台第一位被派驻美洲东方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曾主持央视《世界经济报道》《纪实十五分钟》和《半边天》等多个栏目。

1999年开始出版媒体专著《英雄三部曲》(《英雄》、《现在》、《笑容》),由于形象时尚,风度气质俱佳,温和与智慧并存,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被称为央视“智嘴”,国际著名大家金庸为《笑容》亲自写序,对杨君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多次出任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主持人并当选主席,2001年获得“新世纪百名杰出女性”称号,并成为新华社“环球20位最有影响力的世纪女性”仪式上唯一的颁奖嘉宾,影视传播学作品被译为17国语言。

2002年入选WHO'S WHO世界杰出职业女性,2002年10月出任香港“两地影视业大型交流活动”主持人,2003年3月8日世界妇女节,中国邮政发行了杨君“笑容”系列邮票及首日封。杨君被国内外媒体称为近年来中国影视界的焦点人物之一。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介绍

媒介、思想、碰撞,当今媒体风云人物,谁在说?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学专业第一位传播学硕士研究生,杨君坚持传播学研究达26年之久。

杨君1990年成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传媒学专业第一位硕士研究生,1992年因品学兼优成绩优异获得国家教委研究生奖学金和三台奖学金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以媒体评论员的犀利笔锋撰写大量以媒体为内容的调查及评论,首次提出电影具有媒体属性的观点,同时指出应将媒体的范畴包含八大传播媒介——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图书、音像、网络等。提出以媒体事件中的典型人物作为研究个例来纵向集纳考察中国及世界媒体发展的观点,并加以成功实践。

《杨君访谈媒体人物》、《杨君访谈国际媒体》是我们准备了三年之后隆重推出的国际国内几百位媒体顶尖人物的大型访谈,以前沿、客观、发展、国家、国际的眼光考察中国媒体走向,有权威人士预计该访谈的推出和媒体人物的成功思想将对中国媒体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影响。

鲍德熹(原名鲍起鸣),1952年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男摄影师、导演。

1984年,鲍德熹执导歌舞类电影《爵士驾到》,这是他个人首次担任导演的作品。1990年,凭借爱情电影《不脱袜的人》获得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1992年,凭借动作电影《九一神雕侠侣》获得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1993年,凭借武侠电影《白发魔女传》获得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2001年,凭借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美籍华人摄影师 。2002年,执导个人第三部电影《天脉传奇》。2005年3月,担任歌舞剧电影《如果爱》的摄影指导 。凭借该片获得第2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第11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摄影奖]、第43届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

2006年,以鲍德熹的英文名字“Peterpau”命名34420号小行星。2007年5月,担任动作魔幻电影《功夫之王》的摄影指导 。2010年,鲍德熹担任剧情电影《李献计历险记》的艺术总监 。2014年,鲍德熹担任魔幻动作电影《钟馗伏魔:雪妖魔灵》的监制、摄影指导、特效导演 。2015年3月,担任战争电影《大轰炸》总监制 。2017年凭借爱情喜剧电影《摆渡人》获得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2024年,获得第二届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年度视觉 人物。

摄影鲍德熹回忆拍《卧虎藏龙》,全片只有40个特效镜头

2001年,中国香港摄影师鲍德熹凭借李安执导的武侠动作电影《卧虎藏龙》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非美籍华人摄影师。4月24日,他出席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镜中繁花:摄影的技艺与未来"电影公开课,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展开一场深度对谈。两人通过对《繁花》《卧虎藏龙》等经典影视作品的解析,带领观众穿越摄影机的取景框,探寻光影魔术背后的创作哲学与技术革新,共话电影摄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73岁的鲍德熹出身电影世家,父亲鲍方是知名导演、演员,姐姐鲍起静也是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得主。鲍德熹10岁时就被父亲带到片场看拍戏,“所以10岁的时候我就知道谁是导演、副导演、摄影、车轨、录音、场记。”

鲍德熹回忆,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后,他参观了一个美国特效公司,那些人很激动地问他《卧虎藏龙》的那些镜头是怎么用特效做出来的,鲍德熹告诉他们:“我们基本都是实拍,所谓的特效就是吊威亚,包括吊威亚的镜头,全片的特效镜头才40个。我跟李安导演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像观众的眼睛一样好奇,你去哪我就去哪,你飞上去我就追上来,这就是方法。”

谈及那场经典的“竹林”戏,鲍德熹回忆说:“当时竹林周边是泥地,泥地是最难拍的,我们把吊机先放进去,吊威亚要2到3台吊机,我们要看机器位置在哪里,是先进去还是后进去,设定以后把遥控配件吊到50米高度,然后可以调节到20米、30米、40米的高度,进行竹林的俯瞰镜头的拍摄。”

在这些准备工作之外,如何表现李慕白与玉娇龙的追逐戏是重中之重,“导演说一定要有很多竹叶子在他们前面阻挡,舞来弄去的,让他们的脸忽隐忽现,隐藏他们内心的情感。”

《卧虎藏龙》的开篇使用了很多大全景、远景镜头,鲍德熹说,这是李安主动要求的,“李安希望告诉大家什么叫江南,江南就是有山、有湖、有水、有桥,这是一个诗一样的开头。”同时,在设计李慕白和俞秀莲两位主角出场的镜头时,李安和鲍德熹考虑到了周润发是第一次出演古装片,“李安多次跟我强调,我们先不要拍近景,先从全景到中景,然后还是全景进房子,最后看到他跟俞秀莲坐在一起,就是让观众对周润发古装造型的认识有一个渐进过程。”

面对AI时代的到来,鲍德熹呼吁大家回到摄影本身,摒除技术本体论。“我从不迷信设备,我不找最贵的设备,只找适合的设备。对于摄影师的挑战首先不是钱,是脑袋,你要如何去应付这些画面。”他劝诫年轻电影人,不要以为学摄影就是学器材,“首先你要考虑你想讲什么,你的内心告诉你什么样的画面才是好的,而不是器材。因为好的电影不是靠器材拍出来的。”

摘自《杨君访谈国际媒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杨君访谈国际媒体》:摄影鲍德熹回忆拍《卧虎藏龙》,全片只有40个特效镜头 https://klqsh.com/news/view/199894

相关内容

《杨君访谈国际媒体》:香港电影导演之 张彻
《杨君访谈国际媒体》叶锦添:我们这一代,不该再有隐性“文化焦虑”
《杨君访谈国际媒体》:香港电影的历史辉煌与全球影响
《杨君访谈国际媒体》: 新加坡新传媒集团杰出资深艺人 陈澍城
摄影师鲍德熹透露王家卫《繁花》本来准备全赔了 最后居然赚钱
镜头技艺之片场幕后摄影的艺术
纪录片拍摄中人物采访的拍摄指南
解析人物访谈拍摄及后期剪辑技巧
四大娱乐热点:剧版卧虎藏龙筹备中,BLACKPINK6月回归,Irene Seulgi5月回归,吴彦祖吴京旧照曝光!
电影《东极岛》导演访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的血性与善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