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丨《鸿门宴》文化常识汇编

发布时间:2025-08-31 20:52

《史记》中的‘鸿门宴’,是历史上著名的智谋故事,展示了古代士人的智慧和权谋手段。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趣闻#

1.《史记》:是由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太史公记》或《太史记》。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它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都依照《史记》体例,都是纪传体。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都是断代史。

3. 古代“座次”安排:

(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位在廉颇之右”。

(2)车骑:由以左为尊。“信陵君虚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故有“南面称王,北面称臣”之说。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西——北——南——东。

4. 古代坐姿与礼节:

【坐】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跽】跽就是跪坐,也叫做长跪,臀部离开双足称为跽,以两膝着地。由坐而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

【拜】跪而用手碰地,头不碰地。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

5.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6. 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7. 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8. 左司马:官名,将军下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9. 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10. 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孟仲叔季”指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孟”为最长,“季”为最幼。

注:伯和孟的区别:嫡长为伯,庶长为孟。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高一丨《鸿门宴》文化常识汇编 https://klqsh.com/news/view/203930

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doc
生活小常识百科知识汇编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古代文化常识易考易混100+知识点(高中生必背)
藏海传今晚开播,肖战武志强鸿门宴对决
藏海为救垂危女子妥协,平津侯府鸿门宴施压
现代社区建设丨张泾汇社区:搭建便民“小平台”,做优治理“大文章”
老太大摆鸿门宴,包子里居然放虾皮,试出谁是亲孙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