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常识900问(005)

发布时间:2025-09-01 10:52

荷兰是风车最多的国家,每1000个荷兰人就有900多个风车。 #生活知识# #趣闻#

从历史到现在,“风水”的别称与代表性典籍

一、风水的别称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古以来就有着众多的别称。这些别称不仅反映了风水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这一学科的理解和认知。

1. 堪舆

“堪舆”是风水术最主要的别称之一。它最早出现在汉代,《淮南子》中有云:“堪舆徐行,雄以音知雌。”在这里,“堪舆”实际上指的是“天地之道”,是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研究和认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堪舆”可以被看作是风水学最原始、最基本的理论框架。

2. 图宅

“图宅”是在汉代以后随着“图谶”、“图纬”的盛行而在风水中渐为引用的一个概念。所谓“图”,指的是河图;而“谶”和“纬”则都是预言解经隐语的一种形式。由于这些预言和隐语往往与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自然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图宅”一词也逐渐被赋予了风水学的含义。在后世的发展中,“图宅”逐渐成为了看风水、相宅相墓的别称之一。

3. 形法

“形法”是风水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别称。它最早出现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被描述为“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这里所说的“形”,实际上就是指的山川形势的细致考察与选择。形法派风水师认为,通过对地形地貌、生态小气候及景观等因素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判断出一个地方是否适合居住或安葬,从而预测出人们的吉凶祸福。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别称外,“风水”还有诸如“地理”、“青乌”、“阴阳”、“山水之术”等别称。这些别称不仅丰富了风水学的内涵和外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这一学科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认知。

二、风水的代表性典籍

1. 《宅经》

《宅经》又称《黄帝宅经》,是中国最早的风水书之一。它阐述了人与房屋、人与天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提出了“宅为阴阳枢纽”的观点。书中将住宅分为“阳宅”与“阴宅”两类,并详细论述了如何根据自然环境和人的生辰八字来选择和布局住宅,以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宅经》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对于后世风水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葬经》

《葬经》又称《葬书》,由西晋郭璞所著。它是中国风水学中“葬乘生气”学说的代表作之一。书中提出了风水的定义——“葬者,乘气也。随风而散的气,随水而止。古人把它聚集在一起,它就不会散乱,它的运动也是有限度的,这就是风水。”这部著作奠定了中国风水学的基础理论框架,为后世风水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3. 《撼龙经》

《撼龙经》由唐代风水学大师杨筠松所著。它是风水学“形法派”的代表作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寻找龙脉以及如何选择福地的方法,并强调了山川形势对于人的命运和福祉的重要影响。《撼龙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最好的地形学之一,是研究风水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4. 《催官篇》

《催官篇》由宋代风水学大师赖布衣所著。它是对古代地理学、风水学说的继承与总结之作。书中详细描述了龙的功用与弊端,并提出了祸福相依的理论。同时,《催官篇》还深入探讨了“龙”、“穴”、“沙”、“水”、“局”等风水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原理,对于理解和应用风水学具有重要意义。

5. 《雪心赋》

《雪心赋》由唐代诗人卜应天所著。它详细论述了五行相生相克以及吉凶相变的原理和方法。书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风水学的核心思想和操作方法。《雪心赋》是中国堪舆学中的一部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风水学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以上这些典籍和著作不仅代表了风水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成就和思想成果,也为后人研究和了解风水学提供了重要的学术资料和思想资源。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风水常识900问(005) https://klqsh.com/news/view/206262

相关内容

家居风水常识
玄学风水常识
七大家居风水常识
风水常识知多少,一探风水奥秘界。
家装常用风水学知识
实用家居风水介绍 实用家居风水常识
家居风水小常识
住宅风水常识
风水小常识
常用的家居风水常识有哪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