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先锋表达,诞生于深厚土壤 | 评舞剧《王阳明》

发布时间:2025-09-03 00:24

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是摄影者表达本土文化的独特方式。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生活艺术摄影# #传统文化生活艺术#

8月22日,2025年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开幕,开幕大戏是以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之一的“阳明文化”为主题打造的舞剧《王阳明》。该作品创作达3年之久,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省文艺精品扶持等支持,由贵州省歌舞剧院演出。故事以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精神涅槃为核心,聚焦其朝堂谏言、被贬贵州、龙场悟道的心学历程。全剧以五幕结构展开——《序》勾勒历史背景,《寻道》展露“格物致知”的困顿,《悟道》呈现“龙场悟道”的戏剧高潮,《证道》演绎“知行合一”的实践,《尾声》升华心学的永恒价值。赴黔途中的追杀、烟瘴弥漫的险途、顿悟时的光芒万丈,在动静交织的舞蹈叙事中,王阳明从凡入圣的蜕变被赋予了人间烟火与艺术哲思,80余分钟的演出浓缩了一代先圣的生命之诗。

舞蹈以“格物”与“诚意”为创作的方法论,将抽象的心学之路转化为可感的身体语言。剧中常用时空重叠的方式,完成“身体蒙太奇”的叙事创新。寻道时青年王阳明格竹的探索与成年王阳明谏言被杖后寻理的挣扎同时空呈现;悟道时“花间舞”的演绎不仅暗寓王阳明著名的哲学命题,也形成了500年前思想现场与当代剧场的交融共振;尾声处青年王阳明与老年虚影重叠,仿佛诠释了“此心光明”的永恒性。

与父亲的共舞,表达阳明内心的撕裂,为何圣贤书上讲的光明正大,人间却不可见,而程朱理学说的那个“理”又能去哪里寻。与妻子共舞时,他们身体没有正面的拥抱,虽是纠缠不舍,却又克制无奈,阳明的圣人之心也需这人间烟火的抚慰。到了贵州山区,追杀之人不弃,阳明唯有跳进水里假死,方逃过一劫。就在他从水中爬出,朦胧旦夕的半梦半醒之际,一群白衣女子起舞,紧接着略显狰狞的傩面起舞。白衣女子穿着洁白的素衣,这是阳明内心澄明无畏的一面,时长较长;傩面舞肃穆却诡谲,似心中之贼,时长较短,表现阳明内心的觉悟初现端倪。

演员的身体语言既保留戏曲身段以勾画圣贤风骨,又以现代舞的舒展表现心性解放。苗族踩鼓舞的畅快,反排木鼓舞的顿挫,锦鸡舞的翻飞,伴随着阳明大开大合的舞姿,一起解开“心即理”“万物一体”的哲学密码。

音乐以箫、古琴之空灵与民族音乐之欢快为对应,完成了寻道与悟道的叙事转折。以箫与古琴的空幽音色为底色,主题旋律从序曲铺陈便萦绕剧场,随剧情推进不断变奏演化:谏言时以沉稳悬疑诡异之音表现困苦,赴贬途时以断续单音表现惶惑,入黔后以简洁欢快的民族音乐表现心澄明,悟道时以交响乐的恢宏表达此心光明,尾声又回归到琴箫合鸣的空灵深邃中。

贵州的险峻山水与多民族文化,成为心学诞生的熔炉。剧中苗女以酒抚慰谪臣、山民踏歌建房、围坐听学等场景,展现了黔地文明对“良知”的滋养,回应“心学何以生于贵州”之问。王阳明心学诞生于贵州,是特定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贵州虽群山峻岭,然自然风光奇绝,龙场(今修文县)的玩易窝、阳明小洞天等喀斯特溶洞,为王阳明提供了“默坐澄心”的天然道场。他在《居夷诗》中描写过初期见“山城寥落闭黄昏”,后却“久坐尘虑息,澹然与道谋”。自然之空灵与心性之空明相互成全。贵州民众的质朴与包容,成为王阳明精神突围的关键支撑。贬谪龙场初期,王阳明面临断粮、无居之困,当地苗彝百姓助其筑庐(何陋轩)、授农耕技,甚至在其遭官府欺凌时挺身维护。这些都为“致良知”的思想提供了人性根基。

传统文化先锋表达,诞生于最深厚的土壤。舞剧《王阳明》不仅是一部舞台剧作,更是贵州“四大文化工程”中阳明文化转化运用的优秀案例,也再次昭示我们,优秀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守良知之正,行创新之道,致天下大同。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研究员)

文/李晶

图/韦嘉

编辑/赵珊珊 实习生 熊天翔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网址:传统文化先锋表达,诞生于深厚土壤 | 评舞剧《王阳明》 https://klqsh.com/news/view/210784

相关内容

《戏台》深度解析 荒诞喜剧中的文化救赎
陆宗达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会暨传统语言学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把文艺创造写在传统文化沃土上
《营造人间》中文原创音乐剧启幕:唱梁林佳话,续文化传奇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与粤剧《驼哥的旗》南北联动绽放文化魅力
黄土地的文脉越扎越深——山西优化文艺创作机制推动出精品、出人才
《藏海传》: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城市如何厚植创新沃土 孕育IP新传奇?
传统文化创意表达与商业价值挖掘
以舞传“心学”,舞剧《王阳明》即将在成都首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