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市场陷入疲惫期,低迷或将成为新的局面?

发布时间:2025-09-03 05:42

公共艺术装置能为疲惫的城市生活增添一抹亮丽色彩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装置#

自2025年初以来,综艺节目与电影市场的热闹相比,依然过于冷清。

近年来,综艺节目的困难有目共睹,行业一直在寻找出路,期待复苏。在过去的Q1中,虽然季节性综艺节目供应量不断增加,网络综艺节目Top20的有效播放量同比增加,但投资萎缩,90%以上的节目整体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投资难度也越来越大,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没有选秀节目,综艺市场似乎总是一口气。

少数几档节目,如《一路繁花》、《乘风2025》等,都是靠情感发泄或情感加持而爆红的,但不足以弥补整个综艺市场的平淡与温柔。综艺节目独特的内容吸引力在哪里,面对长剧、电影、微短剧、短视频对用户有限时间的疯狂竞争??如何建立新的商业逻辑?只有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综艺节目才能跳出原有路径的枷锁,在更激烈的竞争中走出新的可能性。

打“安全牌”,只剩下情绪化和吃老本。

与去年同期相比,2025Q1综艺节目的新数量和总有效播放量略有增加,说明整体市场正在慢慢爬出往年的低谷,在核心数据上表现更加积极。

云合数据显示,2025Q1季播综艺节目供应量不断增加,共上新60部(不含衍化、晚会),同比增长9部。TOP20全网综艺节目有效播放20亿,同比增长10%。“综艺节目没有未来”的行业悲观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然而,随着新数量和有效播放量的增加,2025Q1综艺市场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一些“老大难”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首先,春节档之后,综艺市场并没有迎来创新、百花齐放的复苏趋势,依然是吃老本的综艺节目。在2025年第一季播出的综艺节目中,N代占47档。全网综艺节目有效播放量TOP20中,只有《一路繁花》、《团建不能停》两个新综艺节目。

Q1的综艺节目并没有给观众足够的新鲜感,大量的节目主题重复,N代占比过高,过去的方式普遍使用,创新不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前两年市场冷清,但种田、说姐天团、露营、荒岛生存、女性推理、Livehouse策划、非物质文化遗产DIY等“新奇主题”依然涌现。尽管新综合在热度上不容易突破,但是健康的市场离不开新生力量带来的内容活力。

在接下来的Q2和暑期档,如果依然缺乏突破的综合N代占据主流,恐怕有必要问一个问号,在观众时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时候,靠吃老本维持的微弱增长能否持续下去。

其次,综艺节目越来越依赖情感热点,需要人为激化矛盾,但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温度过去,很容易反击客人的形象和节目的声誉。

《演员请就位3》上线后,因选择有争议的艺人制作话题而引发争议,被网友指责为“劣质艺人收容所”。内容方面,部分导师被指控配合直播效果“表演”。导师与学生的激烈互动和选手尴尬的表演通过剪辑刻意放大了矛盾,剧本痕迹明显。这种以争议换流量的方式被主流媒体指责为“彰显行业生命力”,而网友则开玩笑说,该节目以自己的努力将演技综艺节目变成了“内娱疯人院”。最终,节目在播出四期后选择停播,豆瓣评分降至4.3分,创下三季至今最低纪录。

热播的《乘风2025》也因为嘉宾陈德容频频爆红,#陈德容 划水#、#陈德容王蓉吵起来#等话题几乎成了热搜常客,给节目带来了很多曝光和流量。在新推出的内容中,陈德容的存在感和镜头量还是很大的,但是一旦剧本痕迹太明显,营销嘉宾太多,观众很容易失去耐心,让节目的口碑像悬崖一样下降。

虽然Q1出圈的综艺节目通常离不开争议,但成败通常在一瞬间。虽然强制激化矛盾和情感话题营销可以给节目带来一定的热度,但仅靠这些很难维持长期的关注。真正能引起观众共鸣的还是“话题” “双导出价值”

品牌投放,越来越谨慎和苛刻

整个市场的冷清也让“等钱”成为综艺行业最大的压力。除了少数头部节目,几乎成为大多数中腰综艺节目招商难甚至零投资的常态。

根据艺恩的数据,《乘风2025》在2025Q1综艺节目中的投资表现最好,目前已有11个品牌和28个软广类型排名第一。虽然《盒子里的猫》只有5个品牌,但Q1综艺节目中有32个软广类型获得冠军。。《盒子里的猫2》通过AI虚拟制作等技术赋能,互动体验大大提升,这也为软广植入提供了自然的便利。

在新综艺节目中,《一路花》因其高话题性和1.7亿部全片的有效播放量而受到金主的青睐,赢得了13个品牌和27个软广类型,与《乘风2025》平分秋色。

就主题而言,爱情综艺节目是2025年Q1综艺节目投资的热门跑道。《半熟情人第四季》获得五个品牌的赞助,《恋爱兄弟姐妹》与多个品牌深度合作,《妻子的浪漫之旅2025》也受到众多广告主的青睐。通过对爱情各个方面的深入探讨,爱情的内容更加“深刻”,吸引了不同行业的品牌,在招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不过,2025年Q1综艺招商两极分化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剧。TOP5头部综艺节目的播放量几乎是赢家通吃,吸引了大部分品牌赞助。,TOP6-TOP20的节目勉强喝汤,有几个品牌植入,剩下的近40个节目几乎都是零招商“裸播”。

为什么品牌越来越不愿投资综艺节目?

一方面是短视频、微短剧等内容的兴起,占据了用户的时间,综艺节目整体表现低迷,观众流失,刺激点萎缩。很多节目无法通过综艺节目带来相当于价格的流量品牌,难以到达目标群体,广告效果边际下降。

另一方面,大环境的变化也让很多广告主在过去两年中普遍采取了收紧策略。传统综艺赞助大户,如乳制品、手机、教学培训、饮料等。,要么降低推广成本,用这部分钱和竞争产品打价格战,要么转化为用户粘性更高、转化路径更短的营销方式,比如短剧定制、直播卖货。

对于综艺市场本身来说,在过去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品牌可能会愿意尝试,但是当资金少的时候,品牌的市场容错率也会降低。投放预算倾向于更有保障头部节目的播放量和话题度,不愿意给中腰综艺命名,增加试错成本。

另外,近两年许多综艺节目零招商的现状也提升了观众的口味,在每个人都感受到了纯粹内容的魅力之后,对于聚集、生硬植入的广告容忍度也更低了。,这样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综艺节目的招商难度,使得品牌对植入效果的评价更加谨慎和苛刻,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综艺节目还能赢回观众的心吗?

近两年来,综艺节目的寒冷有着不可抗拒的现实,包括平台降低成本和娱乐环境的影响,以及短视频和短剧对观众专注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国内用户总时间只有那么多,暗流涌动之下,综艺节目的存量空间正被一点点蚕食。。自然,抛开这些原因,综艺节目也有自己的问题。

就娱乐价值官而言,目前,综艺产业正受到两大问题的困扰。

第一,面对短视频和微短剧对热度和流量的虹吸,很多综艺人越来越焦虑。所以有的人盲目复制短视频的制作逻辑,拍什么火,有的人陷入了追热点的怪圈,以为剧本炒作话题可以抓住用户的情绪。

事实上,综艺节目从来都不是快餐文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商品,也不能像短视频那样追逐热点和流量。从层层细化的内容到整个产业链的布局,长期的打磨是不可或缺的。追求与社会情感和观众需求相同的频率,需要建立在表达、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上。

二是创新的坚持下的伪创新。近两年来,综艺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挑战,这意味着从业者需要从旧模式中找到新的出路。因此,创新已经成为行业中最常见的词汇。为迅速破局,综艺节目大家开始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但是几乎偏执的创新坚持通常会催生出形式大于内容的伪创新节目。

在过去的两年里,综艺市场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细分的新赛道,然后用流行词甚至自己的词“包装”那些不新鲜的想法,变成所谓的“全国第一档”节目。然而,各种宏伟概念催生的垂直综艺节目大多是昙花一现,激起浪花后很快就被抛弃了。

新的综艺节目打不出声量,老的综艺节目一直在模板上复制粘贴,无法拓展新的群体,成为行业陷入沉闷的根源。。然而,面对短视频和电视剧的竞争,综艺节目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其形式和功能在内容市场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对用户而言,综艺节目是首先敏锐感知主流情绪的载体,是社会舆论话题的根源。非虚构的真人互动,由此产生的陪伴感和真实感,也是剧集虚构故事难以企及的优势,短视频快节奏难以积累。

当然,如何尽可能放大自己的优势,真正把某个群体联系起来,在变化和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很多原因造成的综艺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抑郁和冷清很可能仍然是综艺市场的常态,但面对问题,坚持做高质量内容的坚持者最终会得到观众和回报。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娱乐价值官”,作者:陈桐,编辑:美丽,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综艺市场陷入疲惫期,低迷或将成为新的局面? https://klqsh.com/news/view/211449

相关内容

“李乃文们”成“新顶流”,能激活暑期档综艺市场吗?
李乃文们”成“新顶流”,能激活暑期档综艺市场吗?
“李乃文们”成“新顶流”,能激活暑期档综艺市场吗?
2024年,哪些新综艺将成为市场复苏的“灵丹妙药”?
界面预言家|2021综艺市场:喜剧厂牌的“神仙打架”,“她综艺”或再出爆款
中国综艺节目市场分析
2022综艺前瞻,新内容、新形式、新格局
2022综艺前瞻丨新内容、新形式、新格局
新老旅综暑期档“对打”,同质化竞争如何破局?
四大卫视二季度综艺节目盘点,谁能成为下一个爆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