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破产!66元刺客到2.5元甩卖,网红神话终成笑话

发布时间:2025-09-03 08:34

《西游记》富含中国神话元素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经典名著#

#热点观察家#

钟薛高死了吗?工商信息说“子公司破产”,网友说“早就该凉”,冰柜里连瓦片影子都瞅不见了。这哪是破产清算?分明是一场全网围观的“社会性死亡”——从66元天价雪糕被骂上热搜,到2.5元贱卖被群嘲“消费欺诈”,从“火烧不化”被扒科技狠活,到创始人林盛上了限制高消费名单。这个曾扬言“做中国最好雪糕”的网红顶流,终究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今天咱们不聊商业悲情,就扒扒这场“死亡”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消费陷阱、营销骗局和网红经济的集体幻觉。

一、从“雪糕刺客”到“全网公敌”:钟薛高的作死三连

1. 66元的雪糕,到底在收谁的智商税?
2021年夏天,钟薛高带着“厄瓜多尔粉钻”横空出世,66元一支的价格直接把雪糕界干懵了。那会儿互联网上吵翻了天:有人说“用的是日本柚子和加纳可可”,有人骂“这不就是把梦龙换个瓦片包装”。但真正让它坐实“雪糕刺客”名号的,是线下便利店的骚操作——藏在冰柜最深处,结账时才给你致命一击。

消费者不是傻子。哈根达斯卖40元,人家有实体店能拍拖;梦龙卖30元,至少巧克力脆皮能让你发朋友圈。钟薛高呢?除了“不加一滴水”的营销话术,口感被吐槽“像在吃冻奶油”,配料表被扒出“卡拉胶含量比牛奶还高”。更讽刺的是,有博主实测,所谓“特级红提”就是超市10块钱一斤的普通提子,“全球限量”不过是饥饿营销的老套路。

2. 火烧不化?科技与狠活的反噬
2022年那个“火烧钟薛高”的视频,堪称品牌自杀名场面。打火机烧了一分钟,雪糕愣是没化,评论区直接炸锅:“这是吃雪糕还是吃塑料?”“建议改名叫‘钟薛钢’”。钟薛高紧急公关说“符合国家标准”,但消费者根本不买账——谁管你合不合标准?我吃的是雪糕,不是耐高温材料!

这场危机暴露了钟薛高最致命的问题:用营销泡沫掩盖产品硬伤。为了追求“不化”的网红属性(方便运输、拍照好看),它拼命加稳定剂;为了营造“高端”假象,它把成本全砸在包装和明星代言上。结果呢?当消费者发现“网红雪糕”的真相是“科技与狠活”,口碑直接从质疑滑向厌恶。

3. 2.5元甩卖:从高端神坛到地摊货的光速堕落

2023年,钟薛高突然放下身段,推出2.5元一支的“平价雪糕”。本以为是亲民操作,没想到被骂得更惨:“之前割韭菜现在清库存?”“2.5元才是真实成本吧?”这波反向操作把自己彻底钉死在耻辱柱上——高端消费者觉得“掉价”,大众消费者觉得“被欺骗”。

你看,钟薛高从头到尾就没搞懂:高端不是喊出来的,是熬出来的。茅台冰淇淋能卖50元,靠的是茅台三个字;哈根达斯能存活,靠的是30年积累的“浪漫仪式感”。钟薛高呢?三年时间,从“国货之光”作到“全网公敌”,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出道即巅峰,巅峰即死亡”。

二、网红品牌的死亡公式:流量泡沫×资本催熟=昙花一现

钟薛高不是第一个死的网红品牌,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从完美日记到泡泡玛特,从元气森林到文和友,这些靠着流量和资本催熟的品牌,都逃不过“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宿命。钟薛高的案例,不过是把这个死亡公式拆解得更透彻罢了。

1. 流量依赖症:成也营销,败也营销
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是个营销鬼才。早年卖过纸尿裤,后来操盘过内衣品牌,最擅长的就是“制造话题-引爆社交-收割流量”这套组合拳。钟薛高刚出道时,他找了李现、敖子逸等明星代言,在小红书买了上千篇“测评笔记”,甚至故意让网红拍“便利店天价雪糕”的吐槽视频,反向引流。

但流量这东西,来得快去得更快。2021年钟薛高全网曝光量超10亿次,可到了2023年,话题度直接跌了80%。为什么?因为所有营销都在重复“贵”和“网红”,没有沉淀出真正的品牌价值。消费者新鲜劲儿一过,谁还记得你那瓦片包装?

更致命的是,过度营销让钟薛高失去了纠错机会。当“火烧不化”事件爆发时,它第一反应不是改进产品,而是买水军控评、起诉爆料博主。结果越洗越黑,把路人缘彻底败光。

2. 资本催命符:烧钱换增长的骗局
钟薛高成立4年,融资5轮,估值一度冲到200亿。资本逼它快速扩张:2021年疯狂开店200家,2022年SKU从10个扩到50个,连月饼、粽子都卖。但雪糕这生意,本质上是“季节限定+冷链重资产”,根本撑不起资本要求的“高增长”。

数据不会说谎:2022年钟薛高营收号称20亿,但光是营销费用就烧掉8亿,线下渠道亏损超5亿。为了冲GMV,它给经销商压货,导致临期产品堆积;为了讨好资本,它虚报销量,把“预售订单”也算进营收。这种饮鸩止渴的玩法,破产只是时间问题。

3. 产品空心化:除了营销,一无所有
网红品牌最大的通病,就是把“爆款”当“产品”,把“流量”当“复购”。钟薛高卖得最好的“丝绒可可”,说白了就是普通巧克力雪糕;后来跟风出的“茅台联名款”,不过是加了点白酒香精。消费者吃完一次,根本没有第二次购买的欲望。

对比一下老品牌:伊利卖了30年“巧乐兹”,靠的是“巧克力脆皮+坚果”的经典配方;中街1946坚持“零添加”,用真材实料打动消费者。这些品牌也许不会天天上热搜,但消费者想起雪糕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它们。

钟薛高呢?它就像个精心包装的礼盒,拆开一看,里面全是泡沫。

三、高端雪糕的遮羞布:谁在为“伪高端”买单?

钟薛高倒了,但高端雪糕的故事还在继续。哈根达斯卖68元,茅台冰淇淋卖59元,甚至连光明都推出了35元的“龙井茶雪糕”。问题来了:这些高价雪糕,到底值不值?

1. 成本揭秘:10元的雪糕,成本到底多少?
业内人士偷偷告诉我:一支零售价10元的雪糕,原材料成本最多2元(牛奶、奶油、糖),包装1元,冷链物流1元,剩下的6元全是营销和渠道费用。钟薛高卖66元,不是因为用料多好,而是把营销费用拉到了50元!

你可能会说:“哈根达斯也贵啊!”但哈根达斯的门店租金、人工成本占比更高,而且人家卖的是“场景”——情侣约会、生日庆祝,雪糕只是载体。钟薛高呢?既没有实体店体验,又没有情感附加值,凭什么卖高价?

2. 消费陷阱:“高端”背后的阶层焦虑
为什么总有人愿意为天价雪糕买单?因为**“伪高端”利用的就是普通人的阶层焦虑**。买一支66元的钟薛高,发个朋友圈,仿佛就能挤进“精致生活”的圈子。商家看透了这一点,拼命给产品贴标签:“厄瓜多尔进口”“米其林大师监制”“限量款”,本质上都是在收“身份税”。

但现在的消费者醒了。2023年之后,“反向消费”成了主流:年轻人开始算“每克蛋白质多少钱”,中年人囤货只看“配料表干净不干净”。当大家发现“天价雪糕”和“平价雪糕”味道差不多时,谁还愿意当冤大头?

3. 行业乱象:谁在制造“雪糕刺客”?
钟薛高的溃败,也该让整个行业反思。为什么便利店的雪糕越来越贵?因为经销商和品牌在合谋:把低价雪糕藏起来,高价雪糕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导购员还有提成。有记者暗访发现,有些便利店卖一支钟薛高能赚5元,卖一支老冰棍才赚5毛,你说他们会推荐谁?

更恶心的是“价格欺诈”。有些品牌故意不标价,或者把“12元/盒”写成“12元/支”,结账时才告诉你“一盒有3支,共36元”。这种套路,和当年的“天价虾”有什么区别?

四、钟薛高之死:给所有网红品牌敲响警钟

钟薛高的结局,早就写在了它的基因里。它不是死于“太贵”,也不是死于“破产”,而是死于对消费者的傲慢,对产品的轻视,对商业规律的无视。它的故事,给所有想靠网红经济一夜暴富的品牌上了生动一课:

1. 没有产品力,营销就是“传销”
营销能让你火一时,但产品能让你活一世。元气森林为什么能从“网红”变“长红”?因为它真的把“零糖零卡”做到了行业领先,甚至推动了整个饮料行业的配方升级。反观钟薛高,除了“瓦片包装”和“天价噱头”,你能记住它什么产品亮点?

2. 资本是助推器,不是救命稻草
资本能给你钱,但给不了你消费者。完美日记融资10轮,估值200亿,结果呢?2023年亏损12亿,股价跌了80%。为什么?因为它靠“9.9元口红”吸引的用户,根本没有忠诚度。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不是“资本游戏”。

3. 消费者不傻,只是偶尔健忘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今天割的韭菜,明天就会变成刺向你的刀。钟薛高“火烧不化”事件过去三年了,至今还有人拿它当段子讲。所以别耍小聪明,别搞“科技与狠活”,老老实实做产品,才是唯一的活路。

五、后钟薛高时代:雪糕行业该醒醒了

钟薛高走了,但雪糕市场的战争还在继续。2024年,冰淇淋市场规模突破1600亿,其中高端产品占比25%。这意味着,消费者不是不买高端,而是不买“伪高端”。未来的雪糕行业,会怎么走?

1. 回归本质:好吃、健康、不贵
现在去超市看看,卖得最好的不是30元的网红雪糕,而是5元左右的“质价比”产品:伊利的“须尽欢”、蒙牛的“绿色心情”、和路雪的“可爱多”。这些品牌没有花里胡哨的营销,靠的就是“好吃不贵”。消费者用脚投票:我们要的是真材实料,不是智商税。

2. 场景细分:从“解暑”到“情绪价值”
雪糕不再只是夏天的消费品。冬天吃火锅配雪糕,下午茶用雪糕当甜点,甚至情人节用雪糕当礼物。未来的品牌,会针对不同场景做细分:比如“低卡健身雪糕”“儿童无添加雪糕”“节日限定礼盒”。钟薛高其实也试过做月饼、粽子,但因为没有场景沉淀,最终成了笑话。

3. 渠道变革:拒绝“刺客”,明码标价
2024年,国家出台新规:冰淇淋必须明码标价,禁止“藏冰柜”。这招直接断了“雪糕刺客”的活路。现在去便利店,每个雪糕都贴着价签,消费者可以放心选。这说明什么?行业乱象终会被规范,只有诚信经营的品牌才能活下来

结语:网红会过气,但常识永不过时

钟薛高的破产清算,与其说是一个品牌的终结,不如说是一场商业常识的回归。它用自己的“社会性死亡”证明:没有产品力的营销是空中楼阁,没有价值观的品牌是无源之水

未来的商业世界,不会再有“一夜爆红”的神话,只有“长期主义”的胜利。那些踏踏实实做产品、真心实意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

至于钟薛高?或许某天我们会在超市的临期货架上看到它,2.5元一支,无人问津。到那时,大概才是这场闹剧真正的结局。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钟薛高破产!66元刺客到2.5元甩卖,网红神话终成笑话 https://klqsh.com/news/view/212127

相关内容

钟薛高,破产了
初代“雪糕刺客”,破产了
独家!2.5亿元天价书法长卷拍卖的幕后故事
贾元春省亲,为何要在凌晨1:45分离开?王熙凤的笑话点破真相
网络红人常用的幽默笑话段子
马秋元红毯首秀惊艳全网,打破‘高挑霸权’的时尚宣言
网红小英带货4元衣服卖29.9元被前夫爆料
不懂变现的网红不是好网红 揭元老级网红们的故事
搞笑幽默小笑话故事(精选75则)
虚拟偶像屡次打破“次元壁”,产业发展迎来红利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