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身体健康只是健康的一部分,真正的健康不仅包括生理的、躯体的健康还有心理的、精神的健康。而心理健康的关键或核心则是情绪的调适与管理情况。《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在目标2 中强调:5-6 幼儿“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
然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与世界产生各种链接,从而使孩子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呈现出不同的情绪状态。如果出现不良情绪,孩子们是如何表达和调适的呢?我们观察到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通常会使用以下三种策略:小班幼儿倾向于使用情绪释放策略,中班幼儿较多地使用建构策略,大班幼儿较多使用回避策略。例如,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同伴拒绝的时候,大班幼儿通常会选择走开,回避策略;中班幼儿较多会使用“为什么不让我玩?”去尝试沟通的策略;小班幼儿通常会原地大哭,或者选择一些破坏性行为——你不让我玩,我也不让你玩。
在这三种不同的行为表现中,我们会感觉中班幼儿的建构策略是比较积极的一种处理方式。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情绪管理能力会出现一个发展的敏感期,即4岁左右,也就是中班幼儿初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快速发展,然而他们对于“挫折”耐受力较弱。因此当他们出现不良情绪时,一方面幼儿会积极地想办法去应对,一方面又会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如果成人不能给予适宜的支持,就会阻碍中班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建议是:成人要抓住建构性情绪表达的敏感期,鼓励孩子多运用这种策略去解决情绪问题。首先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表达,分析其情绪产生的原因。当幼儿展现出情绪处理优势时,我们作为要加以强化,运用适当的方法巩固孩子这种建构性情绪处理方法。同时,我们要聆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发展体察自己情绪的能力。
建构性情绪表达的策略得以实现的前提是老师要创造信任,温馨,宽松,接纳的班级氛围。当孩子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下才能自如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使身处其中的幼儿能够开放自由地进入同伴的内心世界,能交换感情,使正常的情绪及时完整地表达。不会产生情绪的积压和变质。当整体幼儿都有积极开放的心态,班级的情感能够自由流动,个别一些不被辨识的情绪相信也很快会在这种氛围中被无声化解。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建构性情绪表达,我们来看下面一个案例。
案例:一天区域游戏时,老师转头刚好看到一个姐姐把手打到弟弟头上。弟弟马上捂住头,表情有点痛苦。老师赶忙过来说:“姐姐快过来给弟弟道个歉,说对不起。”只见那个小姐姐眼睛脸涨得通红,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老师跟姐姐说:“老师知道你现在有点难过,有点懊恼。能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小姐姐刚才抽抽噎噎的哭泣马上爆发出来,大哭了几声,趴在老师怀里哭泣起来。老师边安慰她边说:“没关系的,老师也知道你不喜欢这样,你跟弟弟道个歉就好了。大家都会犯错了。”小姐姐慢慢平息下来,说到:“我是不小心的,但是我就是说不出对不起。”当她说到:“对不起”这三个字的时候情绪明显崩溃了,又大哭起来。像这种自尊心强的孩子,在不小心犯错之后内心充满了懊恼和焦虑,老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倾听氛围,尊重理解和接纳孩子以及引导孩子表达都非常重要。
案例中老师创造了一个信任,温馨,宽松,接纳的氛围秉持了一个中正客观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表述,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尊重孩子当下的情绪发泄,让孩子哭一会,并不在孩子发泄情绪的时候讲道理说教,而是接纳孩子当下的表现,给情绪一个缓冲期。在这个缓冲期里孩子也会尝试慢慢自己调节情绪。老师再给出适当的引导策略:“没关系的,你跟弟弟道个歉就好了。”孩子终于鼓起勇气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说出了:“对不起。”当孩子说出心里想说却说不出的话,相信孩子在这种心理斗争中肯定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调整情绪的锻炼。也在控制情绪的斗争中得到了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支持策略。
如果说班级氛围的建立是前提,那么及时给孩子一些情绪化解策略是建构性情绪表达实现的途径。
策略一:
如案例中老师交给孩子一些表达情绪的词语:有点难过,不喜欢,对不起……。孩子在情境中用这些词汇去辨识自己当下的情绪,借助这些词汇去表达内心。反复的辨认练习之后相信孩子能有更敏感的情绪辨识度,也能更自如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达到与同伴很好沟通的目的。
策略二:
在平时的讲故事活动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情绪表达的绘本:《我变成一只喷火龙了》《坏脾气的蛋糕》《我的感觉》《我赢了我输了》……的绘本,让孩子在故事中体验各个角色的情绪,轻松愉快地内化各种情绪的表现,并且在往后的情绪波动时有个正面积极的引导,找到解决情绪问题的恰当方法。
策略三:
创设心情小栈区域活动,投放一些幽默搞笑的图片,漫画作品,笑话音频,发泄玩具,或者一些安抚类玩具,如绒毛玩具,小朋友小时候用过的枕头,小毯子等区域材料。
抓住中班孩子的情绪敏感期,创造宽松有爱的氛围,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给孩子渗透一些处理情绪的方法与渠道,共同帮助孩子建立建构性情绪处理方法。
作者简介
蔡小娴
华南师范大学 本科 英语教育专业
从事浸入式英语教学九年
福田区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曾获“浸入式英语课题组”论文比赛一等奖
实验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示范课一等奖
两部教学展示优秀课例奖
文稿:蔡小娴
审稿:郑春娟
责编:师 师
今日好书推荐
这本书是“广东省刘凌名园长工作室”近三年的成果与经验。主要分四个部分:1.规划——本部分主要讲述了工作室筹建的目的、意义及工作室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规划,这对即将筹建工作室或者加入工作室的园长、老师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行动——本部分主要呈现“刘凌名园长工作室”在近三年当中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跟岗学习、外出参观、学术会议、网络研讨、入园诊断等等;3. 成果——本部分是工作室学员近三年当中开展、形成、发表的各项课题、论文、课例等,我们可以看到,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园长们在成长、在思考、在改变;4. 总结——本部分是工作室学员的心得与收获,不难发现,工作室其实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每个人都在团体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工作室在主持人的示范引领下,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购书方式
即可购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