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祖师爷上脱口秀节目,我却在替他揪心

发布时间:2025-09-03 21:42

观看脱口秀节目寻乐子 #生活乐趣# #乐趣# #搞笑事件#

脱口秀节目去年停了一年,今年一下出来俩,还要同期播出打擂台。

窦文涛参加了腾讯播的那个,我是又惊又喜又有一丝担心。《圆桌派》和《锵锵行天下》毕竟是小众文化节目,关注的人很有限。而脱口秀可是现在的流量王者啊,窦文涛总算是破圈儿了一回。

可作为一个看了他十几年节目的老粉,我又有点害怕,怕他不适合这种节目,怕他融入不了现场那种过于假high的气氛,怕他听不懂年轻人的梗,怕他会有什么不当言论,怕他挨骂。

以前我对窦文涛只有欣赏、拜倒、钦慕,都是仰视的角度。我丝毫不怀疑他是中国最会说话的主持人。没想到也会有这么一天,我会以慈爱的、心疼的目光,就像眼看一个初学步的颤颤巍巍的孩童,生怕他磕了碰了摔了。

这种心理还挺奇怪的。因为在我的认知里,窦文涛才是名正言顺的中国脱口秀祖师爷。

脱口秀这个概念,是从英文“talk show”音译过来的,但“talk show”在美国其实指的是电视谈话节目。十几年前我们在说到“脱口秀”这个词的时候,一般也都是在说谈话节目。可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这个词的意思就变了,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一个人站在台上拿着麦克风说一些事先编好的笑话段子。但其实这种表演形式在美国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stand-up comedy”,直接翻译过来就是“站立式喜剧”,也可以说成是“单口喜剧”。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谓的“脱口秀”,其实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翻译,属于概念上的借用,将错就错,最后就算约定俗成了。

如果回到脱口秀的原始本质含义,也就是电视谈话节目,那中国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无疑就是央视的《实话实说》和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

这两档节目都诞生于上个世纪的最后几年,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这种节目要成功,主持人是最关键因素。崔永元当年一离开《实话实说》,《实话实说》立马就不行了。窦文涛一直在《锵锵三人行》的主持位置上坐了19年,于是《锵锵三人行》就一直稳居中国谈话节目的头部地位,直到2017年因为不可抗力戛然停播。

我这么一捋,大家应该就能接受了,崔永元和窦文涛才是中国脱口秀的鼻祖。这么光荣的称号后来竟然被罗永浩那厮抢去了。

同为鼻祖,崔永元的兴趣点太分散,一会儿研究老电影,一会儿搞纪录片,一会儿又进入转基因领域,后来大家再听说他,几乎都是因为各种骂战。而窦文涛呢,就专注得多,这么多年了,就只深耕“谈话节目”这一个领域。《锵锵三人行》停播了,没事儿,马上又有了《圆桌派》和《锵锵行天下》。区别只不过从电视节目转为网络节目,从三个人变成四个人,从坐在室内聊变成在旅游路上聊,但本质上没有变。任时光匆匆流去,可窦文涛永远都是谈话节目主持人中最牛逼的那一个,《圆桌派》和《锵锵行天下》几季以来的口碑都很高,在文青和知识分子群体中很有号召力,除此以外也就只有《十三邀》能与其对打一下。

这么牛逼的一个窦文涛,我犯得着为他上脱口秀节目担心吗?脱口秀祖师爷上脱口秀节目,应该是去正本清源的呀。

可问题是,此脱口秀非彼脱口秀啊。

窦文涛主持节目的一大绝活,就是不需要稿子,完全即兴发挥,拼的是知识储备、智商情商、临场反应、幽默现挂。这在二十多年前的中国电视界,是件石破天惊,开风气之先的事。要知道,那时候的主持人,基本上就是个背稿机器,所谓的传声筒嘛,一上台不由自主地就会摇身一变,装腔作势起来,说话要提高调门,要声情并茂,要一板一眼。那时有个专门的词用来指称这种腔调,叫“朗诵腔”。

窦文涛以前在《锵锵三人行》中,就经常拿“朗诵腔”开涮,说他受不了这种腔调,一说就会起鸡皮疙瘩,浑身不自在。他只能用平常自然的语调,私下跟朋友怎么聊的天,在节目中就怎么聊。那时候的《锵锵三人行》,没稿子,不排练,也几乎不剪辑,三个人怎么说的原原本本播出来就行。

所以那时候的观众,可以在电视节目中听到一种最鲜活、最自由、最人性的语言。窦文涛会在节目中大讲黄段子,得到一个外号叫“色情小主播”;会在节目中针砭时事,犀利直露,又得到一个外号叫“窦青天”;他还会广开言路,把各种有个性有观点的妙人请到节目中来,其中大部分是文人骚客,同时也有社会边缘人士,比如开过按摩店的唐小雁女士。(关于唐小雁,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可以戳:“贱命”与“贵人”:从一桩惊世骇俗的婚事说起)

那时候观众一边笑着骂窦文涛猥琐、无节操、啥都往外说,一边又爱他的这份随性、自然、不装逼。我们已经受够了空话套话虚伪的话,我们只想听实实在在的人话。

▲又青涩又猥琐的窦文涛

可是,随着后来大环境的渐渐改变,大家也明白,这种全是大活人的节目,是不会有活路的。《锵锵三人行》的停播虽然极其突然,也没有解释具体原因,但我们老观众都是心照不宣心知肚明的。

上面我说窦文涛一直深耕谈话节目,一直都是这类节目的顶尖主持人,说他这么多年都没变过。这话也不全对,怎么可能完全不变呢?

对窦文涛这些年的发展轨迹,我作为老观众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身上不变的部分,是对工作的完美主义追求,是把聊天当做手艺活来打磨的匠人精神,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人文素养,是面对老友们的那股亲切人情味。

而变化呢,其实也很明显,就是他说话变得谨慎了,话题的选择变保守了,聊天尺度收窄了,敏感话题都不聊了,开玩笑也更注意分寸了。之前《圆桌派》开播没多久,我就写过一篇文章,讲的就是《圆桌派》话题尺度的保守,越来越风花雪月,文人趣味,无关痛痒,不接地气。(文章可戳:《圆桌派》替代不了《锵锵三人行》)

当然,我们还不能忽视窦文涛年龄渐长,这也是他会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现在毕竟已经57岁了,确实也是个不再适合流露猥琐气息张牙舞爪的年纪了,会变得稳重,变得老成,变得平和,这也是人之常情。

这样一个有了诸般变化的窦文涛,再去上脱口秀节目,可就和过去不是一回事了。他现在在我们眼里更像个老成持重风雅睿智的文化人,而脱口秀是以搞笑为主要目标、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节目,与窦文涛现在的气质已经产生了显著的错位。窦文涛很有可能不太能get现在年轻人的话题和语言。他脱稿即兴的习惯,和要写稿背稿的脱口秀,也是互斥的。而脱口秀在经历了之前因为一个梗而被严厉整顿的打击后,现在肯定是杯弓蛇影风声鹤唳,所有稿子要经过更仔细的自我审查,节目中所有说出来的话都要逐字细抠,但凡有一点点风险都要剪掉……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为节目紧张,为窦文涛捏把汗。

就我看的这两期节目,也确实感觉窦文涛和节目整体气氛有点格格不入,能明显感觉到他的紧张,状态总拘着。有些明明不好笑的选手,比如那个长沙的哈哈曹,说的都是嘻哈圈里的一些梗,我听着都一脸懵,完全不明白他在讲什么,但现场气氛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炸,难道这个节目只选嘻哈爱好者当观众吗?窦文涛也老实说自己不觉得很好笑,但他还是迫于现场那个气氛的压力拍了灯。

其他三个嘉宾,都有很明确的作用,张雨绮是气氛担当,负责美美地鼓掌、尖叫;大张伟自己就能出很多梗,是搞笑担当;鲁豫看起来对国外脱口秀很有研究,会给出一些很专业的细节上的建议。可窦文涛呢,我就不太明白他的作用在哪里,好像主要是会代表观众提出一些问题,但存在感就不太强。

好在他虽然不出彩,但也没有掉链子,毕竟还是擅长说话的。我大概搜了一下,没有很多骂他的声音,只是零零星星的有几条,比如因为他没给那个很强势的女选手拍灯,就有人说他是老男人心理孱弱害怕强势女性,更狠地会说他直男癌,甚至用文革语言说他是封建余孽;还有因为他点评时突然回忆起自己大学初恋时的糗事,有人觉得很尴尬,不想听他讲这些。大概就这些吧,都在我意料之内,并没有造成太大舆论风波,不像之前周迅那英上节目被骂得那么厉害。

我暂时松了口气,希望后面的节目他能安全度过。

为什么他要来蹚这个浑水呢?在我印象中,他一直是个爱惜羽毛的人,连广告代言都极其谨慎,推了好多个。节目上他说是鲁豫拉他来的,名符其实的“鲁豫有约”,但我猜应该还有个原因,就是很迫切地有了养老压力,想给自己多挣点养老钱。一方面是他自己即将步入老年,另外他还在《圆桌派》说了,他父亲前不久确诊了阿尔茨海默症。这个节目的酬劳肯定算是高的,加上有老朋友陪着一起,那就腆着老脸上一回吧。

作为老粉,我当然支持他多挣钱,不管是什么方式。能有更多的机会看看他也是好的啊。可能我也渐渐有点老了吧,现在看他做节目,有时会冒出一层朦朦胧胧的忧伤情绪。我曾经爱过的那些文人艺术家,有的隐退了,有的过气了,有的跌落神坛栽跟头了,还留在台上的真就没几个了。而窦文涛或许是陪伴我时间最久的那一个,从大学到现在,掐指一算,都18年了。我人生中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有窦文涛的节目陪着我。他对我而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些年我的人生兜兜转转起起伏伏,而他一直都在屏幕里聊着闲天,身边也总还有那几位老嘉宾,看着他们,我就觉得安心。《圆桌派》刚开播的时候,我还嫌不够痛快,可现在,我觉得只要他还在做节目,我就应该满足了。我希望他能陪我再久一点,我还不能接受窦文涛退休会是什么样。

现在这两个脱口秀节目都没了李诞,李诞好像是彻底退出脱口秀行业了。因为几句话动辄得咎,在他看来可能比所有的段子都要荒诞吧,于是意兴阑珊,索性不玩儿了。我最近在听他录的一档播客,其中提到,他的语言风格来源于何处:从文学上,他主要是受了王朔的影响;而电视节目,他小时候特别喜欢吴宗宪和窦文涛,尤其佩服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里的聊天功夫。是窦文涛参与塑造了后来的李诞。

我自然跟李诞没法比,但我也必须要说,我也受到了很多窦文涛的影响。我生活中不爱聊天,这种影响主要都体现在了写文章上。我也受不了那种空话套话虚假辞令,只能写实实在在的话,所以总有读者留言说我又在瞎说大实话,现在知道这来源于何处了吧。

▲这张图要与锵锵老观众分享(来源见水印)

看个谈话节目,看个脱口秀,竟然会感到揪心,我以前肯定无法想象会有这种心态。可是这年头,说话成了有风险的行为,而且代价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说实话,需要更大的勇气。我已经收敛了不少,就像窦文涛也在收敛,所有脱口秀演员都在收敛。可有句话是怎么说的来着,“真话不全说,假话全不说”。不管形势如何变换,我们都可以选择不说假话,并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说点真话。

最新一季的《圆桌派》,我就可喜地发现,节目质量比前几季要高,大概因为窦文涛终于放弃了取悦年轻人,而是由着自己的兴趣点来。他在节目里聊如何老去,聊老朋友之间的交情,聊生老病死,总之是围绕“老”这个字眼。其中有两集,真的特别好,是那种看完后余音绕梁式的好,要强烈推荐一下。一集是北大教授胡泳老师细致讲述他如何照顾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听得人唏嘘之外,也可以对年老做更多心理建设。还有一集是音乐家陈其钢聊艺术和人生,几个话题都聊得非常深入,而且惊人的坦率。陈老师因为生病,气若游丝,但在平静的语气中,每句话又都掷地有声,铿锵作响,他是个有风骨的艺术家。

这集最打动我的一个点,是窦文涛提到陈其钢的病,说他病得很重,肺五片切了两片,出一次远门回去就得休养十几天,为什么还愿意出来上这个节目?陈其钢立刻回答:“因为窦文涛,因为我们上次节目做得太好了。”(指上一季《锵锵行天下》,其中一集也有陈其钢)

“因为窦文涛”,这几个字一说,我的眼泪噌的一下就冒出来了。这是多么古典的情义,高山流水觅知音啊。

节目后,陈其钢发了一条长微博,最后又是那句话:“因为窦文涛”。

窦文涛的回复是:“何以报知音?永存坚与贞。”

而我也想说,看了十年的《锵锵三人行》,七年的《圆桌派》,三年的《锵锵行天下》,原因也是那么简单,就是因为窦文涛啊。

网址:脱口秀祖师爷上脱口秀节目,我却在替他揪心 https://klqsh.com/news/view/213646

相关内容

脱口秀节目?
脱口秀:当代青年的“嘴替”
脱口秀节目主题(脱口秀节目主题名称)
脱口秀节目名字创意(脱口秀主题名称)
综艺脱口秀节目,好看的脱口秀节目,最新脱口秀节目,综艺脱口秀节目排行榜
脱口秀节目推荐(脱口秀十大巅峰之作)
中国十大最好看脱口秀节目 脱口秀节目有哪些 脱口秀节目排行榜
脱口秀节目
最好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节目排行榜)
网综脱口秀市场火热 卫视脱口秀却在衰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