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年联”趣事
参观名人故居,了解名人成长与时代的关联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历史文化之旅#
转自:邯郸晚报
□钱国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对联也叫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尤其与书法的美妙结合,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每逢春节,人人都喜欢在家中贴上对联,将节日的喜庆氛围营造得愈加浓烈。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名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题联佳话。
王羲之:半联防盗
东晋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秀丽雄健,人称“书圣”。某年春节,他写了一副春联:“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由于人们喜爱王羲之的书法,结果这副春联刚刚贴出去,便被人偷走了。没办法,王羲之只好重新写了一副春联:“莺歌北里,燕语南郊。”结果当晚又被人偷走了。王羲之思忖再三,再次写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由于联语不吉利,所以这副春联算是“保住”了。但是人们实在搞不清,一代书圣为何写副这样的丧气春联。除夕当天,王羲之在那副春联下面各添了几字,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日至,祸不单行昨夜行。”路人看了,无不钦佩书圣的巧思。
吕蒙正:联外有音
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他对当时社会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蒙正写道:“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额:“南北。”此联一经贴出,便引来一片哗然:大家始觉其“怪”,继称其“妙”。原来,这副春联最大的妙处在于弦外音: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横批“南北”,意即“没有东西”,吕蒙正的爱民之心跃然纸上。
祝枝山:标点卖钱
祝枝山是明代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某年除夕,祝枝山为一富户写了两副春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富户一见,气得七窍生烟,将祝枝山告到县衙。县官责怪祝枝山写春联添丧气,祝枝山大呼冤枉,他拿起笔,在那副春联了添了几个标点,春联立马变成了:“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此地安,能常住;其人好,不伤悲。”县官一读,这是多么好的春联呀!结果不仅没有怪罪祝枝山,反而判富户赔偿祝枝山百两银子!
郑板桥:借歌成联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以文章、书、画而名满天下。某年春节,他在乡村游玩时,遇到两位农妇在河边洗衣对歌。甲妇唱道:“春风呼呼梳杨柳。”乙妇对道:“夜雨偷偷浇禾苗。”郑板桥听罢心中生喜,随即将两农妇的对歌改成了一副春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村民读了,无不拍手称绝!
蒲松龄:改联暗讽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某年春节曾应邀为一位财主家写门对:“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结果不通文墨的财主火冒三丈:“穷鬼增什么寿,要增寿就该我增寿,改!”大年初一,蒲松龄按照财主的“旨意”把那副对联改成了:“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
乾隆皇帝:赋联兴商
清代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过程中,时值除夕。他看到一家鞋铺生意冷清,便给店家写了副对联贴在门上:“大鞋楦,小鞋楦,楦楦砸出穷鬼去;麻线绳,棉线绳,绳绳引进财神来。”皇帝亲手为鞋铺写对联的消息传开后,这家鞋铺立马声名鹊起,生意火到爆棚。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网址:古代名人“年联”趣事 https://klqsh.com/news/view/214453
相关内容
古代名人趣事古代名人故事
古代历史名人趣事多,14则趣事让人啼笑皆非
古代名人逸闻趣事
古代名人故事(精选23篇)
清代名人的童年趣事
古代名人故事大全
名人趣事|趣话古今文学名人
古代书法名家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古代名人的那些趣事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