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
使用知识管理软件Knowledgebase.io,企业级知识库管理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知识管理工具#
内容简介 · · · · · ·
《知识管理》(精装)充满智慧和创见,代表了国际上知识管理研究的最高水平,一定能迅速把你带入一个崭新领域的最前沿。无论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知识的创造、传播、共享和利用,都是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哈佛商业评论》首先发现了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角度对知识管理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原文摘录 · · · · · ·
越是在以往获得成功的公司,改造的过程就越艰难、越痛苦,因为它会威胁到很多人的饭碗和晋升机会。尤其是中间管理层,他们都是些工作时间长的中年人,渴望稳定,不希望自己的工作、职位、人际关系和行为发生大的变化。当然,信息型组织也会遇到自己的难题,下面几个方面就特别重要:1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报酬,肯定他们,并增加他们的升迁机会。2树立共同的组织信念,把专家们团结在一起。3设计便于工作小组生存发展的组织结构。4保证高层管理人员的补充、培养和测试。 (查看原文) 日本管理方式的核心在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认识创新并不是简单地”处理“客观信息,而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并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员工个人的责任感,以及员工对企业及企业使命的认同感。在知识创新型企业中,知识创新并不是研发、营销或战略规划部门专有的活动,而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生存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人人都是知识的创造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业家。 (查看原文)丛书信息 · · · · · ·
《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共37册), 这套丛书还有 《非营利组织管理》《企业成长战略》《公司绩效测评》《寻找与留住优秀人才》《世界著名CEO访谈》 等 。
喜欢读"知识管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14.99元

9.90元
喜欢读"知识管理"的人也喜欢 · · · · · ·
0 有用 菠萝蜜的小贪心 2014-05-15 23:47:30
这本书在7年前大学时代就知道了,那个时候捡起来看了第一篇就感觉不懂然后强迫也没看下去。最近是想重温经典,就拿这本书练练脑。其中讲专业知识分子的认知别扭,把问题归结为别人,招致毁灭之环,我深以为然。自己好像正在毁灭中。另外还有讲到了解同事的行事风格,如MBTI,喜欢。其他就没什么太大的影响哎……翻译真心不怎么地吧,读不进去。哈哈,我又归罪了……
0 有用 流连 2019-11-23 17:44:52
论文选的都很好,每一篇都是名家和学者的论述,从各个角度谈企业的知识管理。虽然不一定能直接得到答案,但有很多启发。有些文章写于30年前了,看起来仍然毫不违和。“那些不能记住过去的人,注定要重复过去的历史”。
我要写书评知识管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书不错
虽然这本书算是有些年头了(手里这本是2000年版的,从当当买的,看样子已经在仓库里积压了很久,灰尘满面),但仍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现在国内知识管理的书也不少了,但大部分是系统地讲解知识管理(其中不少书的内容其实是相同或者说类似的)的方方面面,看上去很显全面,但就... (展开)

经典中的经典
两个月前看完这本书,即准备动笔写一篇书评,纪念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彼得*F*德鲁克的《新型组织的出现》发表二十周年。 是啊,伟大的预言家对于这个时代的洞察力不能不让人惊叹!这篇文章开头就说:“20年后的典型大企业,其管理层级将不及今天的一半,管理人员也不及今天的三... (展开)

知识管理方面的经典书藉
这本书,我非常喜欢,虽然时代有点久了,但是,并不过时。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篇章短,并且相对独立,从各个侧面,阐述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名家们的合集,读起来很有启发。 (展开)

知识管理
最近对知识管理比较感兴趣,先读了《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其实也看了《知识管理精要-知识型客户关系管理》,但后本书主要写互联网,其中很多marketing的观点很新颖,自己硬是没坚持看完。 《知识管理-哈佛商业评论译丛》里的文章几乎都发表于八九十年代,所谓“年代久远”... (展开)

信息和知识不一样
信息和知识不一样,举个例子:“37度”它是一个“数据”,这样的数据我们每天都碰到很多,其实它可能传达的“信息”是体温,但如果你能通过体温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你就具备了一些“知识”。知识分“显性的”和“隐性的”两个部分。它们都很重要,两者之间需要互相转化。如何... (展开)

企业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
这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基本都是围绕如何让企业变成自学习组织这个论题展开的。毕竟都是大家,文章中有不少闪光点。 坦率地讲,如何从制度上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我感觉理论上还很初级,不成熟,甚至我很悲观地认为根本没有这种万灵药。可以说是人造就企业和组织,而不是组织(制... (展开)
> 更多书评 6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空山新雨 (生命的寄托,最终都会落脚到……)
新的知识总是来源于个体。例如某个杰出的研究人员,他(她)有某种想法,并最终形成了一项新的专利;或者是某个中层管理者,他(她)对市场趋势有某种直觉,并最终催生出一种重要的新产品概念;抑或是名车间工人,他(她)有多年的工作经验,最终提出个流程创新方案。在上述例子中,个人知识最终都被转化成对整体有价值的组织知识 2.从显性到显性。单个个体也能将不连续的显性知识碎片合并成一个新的整体。例如,企业的审计师收集整个企业的信息...
2021-10-05 22:17:42
Frances
当当已断货,在国图找到了,可是不能外借
2013-01-17 15:52:58
论坛 · · · · · ·
网址:知识管理 https://klqsh.com/news/view/215270
相关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必知的心理学常识.pptx心理学小知识:压力管理
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丨 MOC:面向主题地去管理笔记链接
管理学院心理自助中心开展心理知识竞赛初赛
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升级版)
理财知识
个人财务管理小知识:如何聪明理财
个人理财小知识:智慧管理家庭财务
理财知识入门新手知识
宠物狗,饲养管理要注意,这些知识你知道吗合理训练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