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黑龙江将军中的青天
黑龙江哈尔滨的松花江畔,夏凉爽而不炎热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避暑胜地#
德英:黑龙江将军中的青天
在黑龙江,黑龙江将军德英的影响力似乎不是很大。但在清末的吉林,德英的名字却响当当,被百姓称为“德青天”。吉林八景之中,甚至出现了以德英墓碑为景点的情况。
德英,字润堂,何图哩氏,蒙古正蓝旗人。德英与以往历任黑龙江将军出身相比,稍有不同,因为他是文人出身。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以奉天会试文生第一名的身份,出任吉林驻防笔帖式。由此进入八旗体系。咸丰二年(1852),他随军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转战大江南北,由骁骑校、佐领、协领,一路升迁至吉林副都统。
同治年间,东北爆发了有清一代东北最大的农民起义“马傻子起义”。由于当时镇压不力,事态扩大,吉林将军被革职。同治五年(1866),德英被任命为署理吉林将军,组织镇压农民起义。他与清廷派至东北剿匪的文祥、福兴、富明阿、宝善、穆图善倾力合作,最后以绝对优势,将起义绞杀。同治六年(1867)十月,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因病解职,清廷任命德英署理黑龙江将军。直到同治九年(1870)九月,才转为实授黑龙江将军。
在民生方面,德英能够做到为民解忧。同治六年(1867),巴彦苏苏(今巴彦县)地区遭受雹灾、虫灾,而齐齐哈尔、墨尔根两城却遭受旱灾。同治七年(1868)三月,德英奏请朝廷缓征巴彦苏苏等处地方上年租赋,并贷给齐齐哈尔、墨尔根两城八旗人口籽种、口粮。得到朝廷允准,使受灾旗民生活压力得以减轻。
(清代齐齐哈尔城德英将军牌坊)
在军事防务方面,德英煞费苦心。同治年间,清廷积贫积弱,欠饷严重。德英为提高军队战斗力,于同治七年(1868)九月向清廷奏疏,说驻防八旗丁壮遇有甲兵缺出,不愿加入八旗。如果积欠饷银不能补放。新饷又不能领取。恐致兵心涣散。经户部、军机大臣商议,清廷决定从国库借拨银两十万,让德英派员赴户部领取。这样的催要,德英不止一次。军饷的部分解决,保证了旗人必需的生活,稍微稳定了军心,也起到了加强边防作用。对于军事装备,德英积极添置武器。同治十一年(1872)四月,德英奏请清廷为黑龙江官兵打造三千把腰刀、十八万枝梅铁箭、三百杆鸟枪,使黑龙江八旗战斗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为加强布特哈军事防务,同治十一年(1872)十一月,德英上奏清廷,认为布特哈总管,管辖地方甚广,事务繁杂。而满洲布特哈总管执掌关防,所有官兵牲丁,均归其统率,建议援照呼伦贝尔掌关防总管之例,赏加副都统衔,以崇体制。同治帝同意了德英的请求。
为加强对驿站、边卡管理,同治八年(1869)三月,根据德英呈请,清廷着令添铸黑龙江管理齐扎雅等九台、哈克鄂莫等八台“图记”(类似官印),博尔济哈台、察普钦台、鄂多尔图台、布拉克台、扎喀和硕台、呼兰台、新安台各“台记”。通过新添的九台,方便了黑龙江地区的交通,对于巩固边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是文人,德英对于那些流戍齐齐哈尔的文化流人爱护有加。其中,张光藻即是一例。张光藻,字翰泉,原任天津知府。同治九年(1870),因“天津教案”成为清廷向列强妥协的牺牲品,被发遣黑龙江齐齐哈尔城充当苦差。张光藻在戍所期间,得到黑龙江将军德英的极力关照,委以黑龙江将军衙门文案。张光藻利用这个职务,想方设法为到期而未得释归流人施以援手,使得他们早日还乡。
咸丰年间以来,由于吏治日益腐败,将军衙门的有关司员营私舞弊,从流人案中渔利。当时,许多流人因为官府疏懒或处理不当,按期应该释归的不能回乡,有功劳的得不到保奏,以至于有的在中途为匪,有的干脆混吃等死。了解了其中的诟病后,张光藻对积压的流人卷宗分门别类,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最后,他将相关情况一一向将军德英陈述,并提出了处理意见,使十二名流人善后案件得到妥善解决。为此,德英将军指示将军衙门变更当时的文件处理流程,以免积压案宗,留下不良后果。
从天津到卜奎,一路走来,张光藻将旅途、戍所的风土人情和经历、见闻写成上百首诗作,结成一本诗集《北戍草》,并将这些诗作与德英进行了交流。为此,德英也将自己的作品拿出,请张光藻品评。一次,德英出示了诗画合璧的《天涯书剑图》请张光藻过目。为此,张光藻“敬赋七律二章”相谢,并对德英《南征赋》等诗词大加赞扬,称“词甚壮丽”。在张光藻《龙江客思十二首以十二月令为次步德润堂将军〈戎幕遣怀〉诗原韵》等诗作中,可知德英还曾作《戎幕遣怀》诗十二首,可惜这些诗作至今未被发现。
同治十一年(1872)夏,张光藻获释。将军德英、副都统吉尔洪额都为他高兴,并纷纷设宴饯行。除赋诗寄情外,还赠送鱼鳔如意、青骡、马鞍等。张光藻赋诗相谢,表达了无限的感激之情。
光绪元年(1875)正月,德英卒于齐齐哈尔任内。清廷赐予祭葬,谥“庄毅”,表彰其品德功绩。最终,德英灵柩归葬吉林,墓地原址位于今吉林市昌邑区虹园村二社。
在吉林,德英被百姓誉为“德青天”,足以见证他在吉林期间的官品人品。百姓为感念其恩德,在吉林市城北玄天岭树立了一块功德碑。吉林古城八景“德碑夕照”遂由此得名。据称,每当夕阳西下,阳光照耀在汉白玉石碑上,从山下甚至城内都可以看到山上德政碑的轮廓。(照片源自网络)
(作者:张守生)
(责任编辑:孟令健)
网址: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黑龙江将军中的青天 https://klqsh.com/news/view/217418
相关内容
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黑龙江将军恭镗哈尔滨工业大学40名教师入选黑龙江省“科技总师” 助力龙江产业创新
解读齐文化|穿越千年的一缕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完整名单
【本土】黄河准格尔大峡谷的地理、历史、文化解读
揭秘鹰潭叶塞:探寻历史足迹,解读江西文化精髓
齐文化博物院:穿越时空的历史体验之旅
沉浸式齐文化体验:孩子们的夏日历史盛宴
湛河历史文化解读
中华文化普及丛书:中国历史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