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问心》——一部不得不说的电视剧

发布时间:2025-09-06 06:05

分享一部充满悬疑的电视剧《西部世界》,周末追剧不无聊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电影剧集分享#

很久没有完整地看一部电视剧了。

即使是刘亦菲的《梦华录》和《去有风的地方》,也没有让我完完整整的看下来。

但在过去的两周里,我坚持着看完了这一部《问心》,并且基本上没有跳过任何情节,这其实对我来说是有点不可思议的。

看完以后,感触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挑几个方面随便聊聊吧。

无所谓角度的关联性,想起什么就说点什么吧。

01

真正打动观众的生活剧永远是要贴近生活

提起生活剧,我的脑海中首先想到的还是《媳妇的美好时代》,后来我们又看了《蜗居》、《金婚》、《父母爱情》、《夫妻那些事》等等等等,这其中有很多部都被各大卫视反复的重播,又经常在聊天中被反复的提起。

之所以能被提起,还是在于它们代表了生活,不能说全部,最起码也能说一部分。

这些电视剧里往往带有我们的影子,或者带有我们父辈的影子。

即使当时理解不了,但随着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日子,就能在这些电视剧中找到共鸣。

不能否认,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是被集中展现在这些电视剧中,我们又在这些电视剧中看到了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生活剧存在的意义。

同时,做好一部生活剧是不容易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贴近生活

如果一部生活剧中找不到一点生活的影子,那就不能称之为生活剧了。

02

优秀的剧本是前提,但合适的演员要比好的演员更重要

如果把一部优秀电视剧的形成比作盖房子的话,那么优秀的剧本就好比是盖房子的地基,而演员就是盖房子用的材料。

在不同的环境下,什么样的地基就得用什么样材料。

这就好比,地震频发的地带,房子的地基要牢固,建筑材料也得用增加抗震强度的;沿海地带,房子的地基防水性要好,建筑材料也得耐腐蚀。

好的电视剧选用演员也得是这样。

你说赵又廷的演技很好吗?我倒是觉得还差点火候。

但是为什么《问心》里的周筱风就能让我们更加记住?

这就是赵又廷太适合扮演这种外表酷酷的、冷冷的,就像“冰皮大福”一样,话虽不多,但胸中有文章的角色了。

当然,这很有可能和赵又廷的人设有关系,毕竟他是能和林更新玩到一起的人。

反过来说,有些时候,即使剧本是个好剧本,但如果演员选地不合适,即使选的是一个演技很好的演员,那也会给人一种非常违和的感觉。

其实,每一个演员都有永远演不像的角色。

举个例子,这就像你去让黄磊演个傻子,让黄渤演个皇帝,让陈宝国演个爱情剧,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都会冒出“能演好吗?”的疑问。

而黄磊、黄渤、陈宝国这些演员,能说他们不是好演员吗?能说他们演技不好吗?

再比如说,一些性格内向、木讷、胆怯、呆滞的角色是很难演的,因为这类角色不是靠“演”的。

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农民。

仔细品品,想想农民是不是很难演的?

这种角色因为本身就没什么表情、动作可演,需要演员本身看起来就是这样,而正规表演专业出身的演员里很少有这样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Hello!树先生》中的王宝强会有那么高的评价的原因。

因为太难演了。

如果还有怀疑,你再看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用的那些业余演员,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专业演员演不了的,当然硬演也可以,但效果上就会大打折扣。

所以,演员合适远比好演员要重要的多。

03

白主任真的那么坏吗?

说起白主任,我估计看剧的人群中,没有几个人不恨他。光荣事迹“包括但不限于”:强行给晏总做手术,在很多事情上(比如说十佳医生推荐)故意刁难周筱风,不配合给杨阿姨做手术、势利眼等等。

不过话又说回来,白主任在这部剧里算是一个比较写实的角色了。

这类人在生活中、职场中都是经常见的,哪怕你见不到本人,最起码也听说过某些人的某些事吧。

这部剧中的其他医生,就算是护士长和赵主任,或多或少也都有美化的成分,毕竟是艺术加工。

有些角色好得太好了,这种人生活中一定有,但不常见。

抛开社会责任、职业责任等方面来说,医生也只是一份职业。医生、护士们每天也都是很忙的,也是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平衡点的。

要不然就像崔院长和方教授一样,为了事业,一个终身未婚,另一个婚姻不幸。

对于医生、护士来说,把本职工作做好,竭尽全力地去拯救病患,就是对病人最大的福音了。

毕竟,每一个医生、护士还面临着考核、晋级、科研等繁重的压力。

如果真的像剧情里这么无微不至、巨细无遗,那医生、护士真是得累死的。

你看那些纪录片里的医生,尤其是急诊医生,哪一个不是看起来冷酷无情的人?冷酷无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情绪稳定。毕竟一条生命是需要按秒去拯救的。短时间内判断出病因,迅速拿出治疗办法,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什么阶段必须干什么,都是需要决定的,参与急救的所有医护也都是听急诊医生安排调度的。

短期来看,我们的医疗现状还是病人多,医护少,僧多粥少,就医还是需要双向奔赴。

有点扯远了,还是说回白主任吧。

首先说,白主任的医术是没有问题的。我们不要紧盯着晏总手术失败的事情不放,发生晏总这种事情只能算是手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失败案例,只不过晏总是有地位的人,所以聚光灯就更亮一些。

剧里说的很清楚,白主任是全国知名的心内科专家、教授,在学校里最起码是硕士生导师起,说不定还是博士生导师,是某省知名医院(肯定是三甲)的心内科主任。周筱风在学校上课时给学生看的视频,也是白主任做手术的视频,就算晏总的手术,周筱风也是作为助手参加的,这也是周筱风相信白主任技术和经验的一种体现。即使最后被相关部门带走,白主任也是刚刚下手术台,连便装都没有换。

所以白主任不是那种纯纯靠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走关系,拼圈子上来的科主任,是在业务技术上有真本事的人,我们不能因为剧情就简单的否定白主任的医术。

我们所厌烦的,是白主任其他的方面。

其实,所有的职场中都有这号人。

他们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伪善+利己主义者(至于精不精致就看个人造化了)。事情能不能办成的再说,人设绝对要到位,这个人设是有品牌效应和虹吸效应的,是细水长流、口口相传的。

白主任看似给下属很多机会,而且还会雨露均沾。比如周筱风是他的得意门生,技术强,人缘棒,口碑也好,白主任绝对会给他机会,但,重点是,白主任绝对不会独宠,最多也就是多看你一眼,而这一眼说不定就会让周筱风感恩戴德。下属有利用价值,就比如周筱风身后有方教授,白主任就会一口一个“咱们是自己人”叫着,一旦没利用上,比如利用周筱风给方教授送礼没成功,白主任就会恨恨的把手里的笔扔掉。

白主任喜欢周筱风吗?我觉着喜欢,软柿子是最好捏的,更何况还是能力很强的软柿子。

#百度创作灵感中心#白主任这种人,很怕新人赶超自己,毕竟医疗界也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所以白主任就要想方设法的“拿你一把”。这个“拿一把”的尺度也得精打细算。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拿一把”的过程中,白主任会慢慢驯化对方,让新人都成为自己的同类,从上班打领带到语言风格,周筱风就是活脱脱的第二个白主任,只不过周筱风后来与白主任不同心了而已。

白主任的功利心是第一位的,任何成就都要为功利铺路,所以方教授才说“白主任功利心太重,我不喜欢”之类的话。白主任是经常把宣传挂在嘴上,谁只要出了成绩,必然是要推导出后面的宣传阵仗,是不是有点熟悉的味道?“出名”和“地位”是白主任很看重的事情,当然他要打着“心内科要出名,要在心脏中心有地位”的幌子,但实际上最后都会利益输送到白主任手中,毕竟白主任是心内科主任。

剧中白主任下马的原因是给评委们送红包,输送利益,可方教授也说了,白主任本身课题研究很有创新力,是有竞争力的,完全没必要走旁门左道。

但是,话说回来,说不定送红包也是白主任一种心理安慰呢,自己的课题很好,再给评委送点礼,事情不就成了嘛。

这个思路是不是很像病人给医生送红包?像不像参加一些竞赛的人的想法?像不像求人办事的想法?

所以,不能完全说白主任是坏的,白主任的很多想法、很多做法都有可能是自己的体现,只能说艺术作品中借助白主任这一形象集中展示了人的恶劣面而已。

不过,不能说这种思想是对的。

只不过人心思杂乱了,就会往往陷入本末倒置的怪圈,原本该认真筹谋的点,放弃了,走捷径走习惯了,也就容易把捷径当必经之路了。

原创不易,欢迎点赞、关注。

举报/反馈

网址:聊聊《问心》——一部不得不说的电视剧 https://klqsh.com/news/view/220100

相关内容

聊聊最近热播的影视剧
聊天话题大全,每日新鲜话题更新,让你的聊天永不枯燥
走进影视语聊房,评论热门剧集畅谈观后感
周末话题:聊聊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电视剧
50部经典电视剧:中国经典50部电视剧推荐
《很想找个人聊聊》:一本比小说还好看的心理自助图书
直播时不知道说什么、聊什么话题?我总结这8大话题!
推荐:10部好看的电视剧,这么多好看的电视剧,你在追哪一部?
来聊聊!周末你喜欢追的古装剧
《不思异:志怪》定档,单元剧,多部中国志怪小说改编,值得期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