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云石:在元代散曲上有极高造诣,其背后有何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5-04-18 16:43

理解食物背后的故事,增加餐桌上的文化内涵 #生活乐趣# #美食文化#

贯云石是生活在元代的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文学家,他短短39年的人生被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浸润,用自己对中华文化的深刻体验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文学作品。

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所展现的人生内在认识和所追求人生价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都融入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基本要素,他将这些情感与自己的的实际行动结合在一起创作了充满文化情感的文学作品。

一、贯云石文学的文学造诣

明代王世贞把贯云石放在和马东黎致远、王实甫、关汉卿、张可久等著名的散曲家统一地位,肯定了贯云石在元代散曲作家中的名望,也表达了对贯云石散曲创作的崇敬之情,由此可以知道贯云石对后世散曲创作影响深远。

贯云石是用汉语进行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散曲创作在不同民族间的影响也很广。随着时间的流逝,贯云石的部分散曲已经散失,但还有大部分的散曲在一些选集之中留存下来,如《太平乐府》、《词林摘艳》、《乐府群珠》、《阳春白雪前集》、《盛世新声》等等。

二、贯云石散曲的文化内涵

散曲是元代文坛上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创作形式,元代文学也是以散曲闻名于世。文学作品是人性的展示,作者的精神状态是文学作品的直接内容。贯云石散曲的题材和内容流露着他散曲创作的心态。

首先,贯云石的散曲表明他对官场黑暗的厌恶态度;其次,贯云石的散曲表达他对人生淡泊名利,功名利禄的心志;最后,贯云石的散曲展现他对和谐稳定与宁静致远生活的追求。

贯云石的散曲是以豪放直率为本色而又多种风格并存,他通过散曲创作反映出特定的社会生活现实,散曲内容主要展现对人生的认识,对世间真善美的赞美以及对社会黑暗假丑恶的揭露。

贯云石存留下来的散曲作品的题材牵涉到叹世乐闲、写景咏物、恋情相思等方面。因此,他的散曲内容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表达情感的散曲,包括爱情、亲情,以及离情;第二类是选择归隐,藏心田园的散曲;第三类是游心赏景歌颂大自然的散曲。

贯云石的文学创作中融汇了各种文化要素,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眼光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情感使得贯云石文学创作呈现出清新自然,与天地浑然一体的特征。

贯云石散曲的中华文化认同特征主要体现在他的思想认同、行为认同以及创作认同等三个方面。散曲中体现着贯云石对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度认识,他把儒家中的政治管理,以民为本,个人修养等先进思想引用到作品内容上。

贯云石的散曲体现着中华文化“淡泊名利”,“天然本质”的思想。他把所接受的中华文化先进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把思想和行动结合在一起,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给我们展现出一个“内外一致”的模范人物。

贯云石在散曲创作中应用中华文学典故,把中华文化从古至今沉淀下来的独特魅力和文学精神延续下去。这几点,正是证明了贯云石对中华文化思想、行为以及创作上的认同。

三、贯云石诗文的文化内涵

贯云石一生诗文创作不占主导地位,他更偏向于创作散曲。虽然他的诗文数量并不多,但诗文内容丰富多彩,题材也多种多样。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贯云石诗文创作及心态与他对中华文化认同情感息息相关。

首先,他受儒家思想驱动,将“仁、义、礼、智、信的观念外化,展现和平宁静稳定的社会理想;其次,贯云石的诗文展现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寄托自己的生活志向;最后,贯云石对中华文化群体的自觉融入,形成人类美好的共同志趣。

贯云石的诗文作品数量不多,但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但早期的作品记录不详细,从《贯云石作品辑录》中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作品的创作时间是在二次入仕以后,之前的诗歌作品还未见到详细记录。由于他的词作和序文数量较少,故不作分类。

而贯云石存留下来的诗作可以分为题画诗、咏物怀人诗、写景记行诗等三种。

贯云石出生在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从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对其思想很深,因此在诗歌作品中流露出“仁”的思想。这体现了贯云石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

贯云石的诗文展现他放弃名利,大胆追求天然的本质。他向往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和平”思想为主导的宁静生活。这体现了贯云石对中华文化的行为认同;

贯云石在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之下写作,在他的诗句之中,对前代名家的崇尚,对他们风格的模仿到处都有,这则体现了贯云石对中华文化的创作认同。

通过他对《孝经》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一直以各种方式开展文化交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在这个过程不断加深。这同时也是贯云石对中华文化造诣的体现。

四、中华文化认同对贯云石作品创作的作用

从小受到良好中华文化教育的贯云石早已认识到,文学作品应当如何体现其价值归属。在亲身经历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百姓生活的疾苦后,贯云石在中华文化精神家园中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意义,通过写作,他在提高民众的基本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平等,互补共进等方面不断努力。

贯云石的文学作品把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融会在一起,以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现方式,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情感进行文学创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也正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认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现实与浪漫交融的文学魅力。

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熏陶,贯云石的作品有了不少与之相关的运用。中华文化给贯云石的创作提供了宏阔的视野。多元融会是元代文化最大特点之一,中华文化的多样元素和中国文学的宽广领域,给予了贯云石文学创作很大的空间和平台。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体现在散曲,还牵涉到诗,词,文等方面。以及交流交融的互补共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出身的学者,不仅用各少数民族的文字写下了大量的著作,而且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还使用国家统用语言撰写和翻译了有关历史、文学、农学、音乐等方面的大量著作,为中华民族所共有的精神财富添加色彩,并体现了源远流长的我国各民族间的亲密关系。

贯云石文学创作的成就与他的个人生活经历、本民族豪爽的气质,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接受与认同有关。贯云石把自身民族的特色用中华文化进行了丰富和改造。

再如贯云石也会用带有含蓄多情的江南文化笔调去写北方草原直接大胆的爱情,把南北文化融为一体。这些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融合,更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重重的足迹。

结语

生活在元代杰出的文学家贯云石虽然仅仅活了39年,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美好的文学作品。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在他生命中印痕。

受到文献收集和作者能力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完整勾勒出贯云石一生中所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全貌。本文只能从他的人生轨迹和作品中找寻他对于中华文化认同的情感表达,希望以此为由,以供后人了解并熟悉这名钟情于中华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学家。

网址:贯云石:在元代散曲上有极高造诣,其背后有何文化内涵 https://klqsh.com/news/view/22090

相关内容

现代才女画虾不亚于齐白石?看到她老公后才知道了原因
画家都会画知了,为何齐白石的拍卖近9亿?放大后所有人心服口服
《龚琳娜唱元曲》作品分享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新书今年发行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 罗贯中如何完成虚实相生的高超叙事?|名人大讲堂
承载丰富佛教文化内涵,是佛教教义、精神的艺术化表达:金农款“十八罗汉图
【中华文化】高清国画,元代画家王蒙的山水画《秋山草堂图》欣赏
5年后再看曹云金:才明白他“退德云社”背后,郭德纲有多意难平
李云霄无锡寄畅园一曲寄《相思》,元宵佳节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齐白石为何拒见张大千?理解齐白石教育弟子的8个字,便恍然大悟
谢有顺:新时代广东文学的天地无比宽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