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师生举办“影视人物心理分析”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07 01:42

学习心理学分析,理解他人心理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技巧# #技能提升课程#

[来自:教育科学学院 发表时间:2014-05-13]       (通讯员 12应心袁孟绩)2014年5月13日中午12点40分,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教育科学学院四楼会议室开展了“影视人物心理分析”活动。白福宝、吴贤华等老师以及应用心理学专业近十名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白福宝老师主持了本次活动,并分享了电视剧《裸婚时代》中男女主人公吵架的一段小视频。于明艳和王芮同学分别分享了影片《我的无形符号》和《别对我撒谎》中的部分片段。吴贤华老师以及李洋、江星星、蔡瑶涵等多位同学根据心理学理论发表了自己对三部影片中一些现象或问题的看法。
      首先分享的是电影《我的无形符号》中的一段视频短片。影片讲述了小女孩与数学家父亲的故事。由于父亲突遭变故,导致小女孩抛弃了除数学以外过去所喜欢的一切,越是喜欢的东西她越是要放弃,甚至放弃了与父亲的一个共同爱好——跑步,但唯独没有放弃对数学的偏爱,并且她后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她留心于身边与数字有关的东西,在她的眼中,生活中的多数事物都与数字有关,例如树叶形状、用手指敲打物品的响声等。数字能够给她提供确定感和可靠感,而更主要的是因为这一切在她看来可以找回父亲的“灵魂”,重建与父亲的联结。于明艳学姐还提到,影片中的小女孩后来发展成数字强迫症患者,强迫症患者与自闭症患者有两个共同特点:兴趣狭隘和刻板重复。白老师说道,强迫症患者对可靠性和确定性有较为强烈的依赖。
     之后王芮同学分享了《别对我撒慌》(第二季)的一段小视频。主人公经历过伊拉克战争,是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士兵,因为下暴雨导致症状发作,相信有人在追杀他,开了枪并险些误伤自己的孩子。在影片中,主人公听到暴雨声,误以为是子弹的声音而唤起了创伤场景,自动进入应激状态。李洋学姐提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疗愈模式,即让患者重新回到(想象)当初的创伤场景,并且对那时的情境做出新的解释。白老师对这种方法做出了两种解释,一是脱敏,二是消解遗留下来的未完成情结(格式塔疗法的一个重要概念),并就李洋学姐提出的治疗方法谈到了两点注意事项:第一,治疗师对来访者要有足够的把握,首先要确保自身和来访者的人身安全;第二,治疗师不单单要有打开“伤口”的能力,更要有“包扎伤口”的能力。不单单是心理治疗师,作为一个平常人,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能力。
       最后,白老师分享了电视剧《裸婚时代》中男女主人公吵架的几个场景。主人公吵架经常出现“口不应心”的状态,明明没想要表达的意思,在对方的刺激下一激动就表达了出来,进入话赶话的恶性循环模式,吵架双方均只就对方上一句所说的内容进行反驳。吴贤华老师认为,这个短片中的吵架模式几乎涵盖了夫妻间吵架的所有模式,在座的同学们以后结婚了会有更深刻地理解,主人公在吵架时经常是为了打败对方,而不是把问题解决,把注意点只放在那些带有情绪的字眼上,因此常常会口不择言。白老师提到,人的情绪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某一个情绪一旦被激起,就容易只往一个方向走,并且会一直累积,直到爆发出来。于明艳学姐根据自己的观察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在吵架时翻旧账,这与女性加工信息的方式有关,女性更注意与自身情感有关的信息。白老师提醒大家,影片中的吵架情景几乎都是发生在晚上,而晚上或睡前吵架的弊端就更多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有的说睡前吵架会影响睡眠质量;有的说晚上吵完架就睡觉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而还有两种可能:一是白天吵完架,还有工作或其他的事情可以分散当事人的注意力,而晚上吵架的话,很快就到了睡觉的时间,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很好地分散注意力,当事人容易在这件事上越想越多,把事情复杂化;二是忙了一天,到了晚上特别容易感到疲倦,而人在疲惫状态下容易通过发脾气或吵架来对抗疲惫,以获得“力量感”。
      活动结束之际,白老师提出以后可以多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把活动细化,分方向组织交流活动,提前做好预告,明确交流主题和内容,以使参与的同学有更多的收获。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网址:应用心理学师生举办“影视人物心理分析”活动 https://klqsh.com/news/view/222256

相关内容

影视人物心理分析报告.docx
色彩心理学疗愈家庭关系活动成功举办,知名心理疗愈师罗茜现场分享
影视人物分析课程设计.docx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发展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医学心理学:心理活动产生的基础
我院举行心理励志电影赏析活动
最新电影人物心理分析.doc
和谐交往 快乐生活——外国语学院举办“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主题讲座
省国动办举办全办干部职工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