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中这样写:
少年人要心忙,忙则摄浮气;
老年人要心闲,闲则乐余年。
生活可以匆忙,但心态要轻闲。
这一分“闲”,
是生活中的点滴欢喜,
更是心情的宁静闲适。
人至中年,忙不如闲,
红尘多少事,不如偷得一点闲。
■ 一颗闲心,处处风景
蒋勋有次去一家公司做演讲,问道:“你们在这里工作五年了,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公司门口那一排树是什么树呢?”
公司的人都面面相觑,老员工也是一脸茫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大家每天都从那排树木前面经过,不止一次,但是匆匆忙忙,上班下班,从未留意过开花、落叶,更不会关注品种。
事实上,他们公司门口那排小叶榄仁的叶子漂亮极了,绿色的叶子会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后来,蒋勋再去那家公司,就有一个员工跟他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我现在下班后,会先看看小叶榄仁,再回家,所以和太太再也没有吵架了。”
罗丹说过: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去触摸一片叶子的花纹,去闻一下夏日暴雨过后的清新空气……那些我们有记忆的感觉,都会引发我们的心中的一丝触动。
每天抽个五分钟感受下自然的美好,并不会妨碍我们每日的生活和工作,相反在平凡的生活里,会多出了五分钟的愉悦。
一颗闲心,是发现美的眼睛,是慢下脚步的宁静,是修炼内心的平和恬淡。心中万里无云,方能看见最美的风景,方能涤荡我们的身心。
■ 一颗闲心,一份热爱
人生这趟旅程的意义,不是在于谁能速度更快到达终点,而是谁能欣赏到旅程中最美的那处风景。
在52岁生日来临前,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对外宣布,自己得了第四期淋巴癌,不得不放下一生热爱的工作,接受治疗。
在养病闲下来这段时间,李开复才明白,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什么事业,什么改变世界,都不如自己好好地活着最重要。
在忙碌中,纵然赢得了世界,可是丢掉了自己,也丢掉了健康,又有什么意义呢?俄国的总统普京,日理万机,但仍会“偷”得一点闲暇时间,打打冰球,练练骑马。
苏东坡写道: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一颗闲心,不仅能够发现自然中的美景,更会给身体和大脑一份休息和缓冲,给自己一点闲功夫,喘一口气,舒展一下心情。
偷得浮生一点闲,便学会了达然与热爱,得到的便是整个世界。
■ 一颗闲心,一生清福
工作、养家、扶老携幼。忙碌的生活会让我们失去感受力,但只要偷来一点点闲,便会有莫大的幸福感。
生活,就是一粥一饭,一亩田一荷锄,一群鹅一垂钓,一暖炕一本书。
在鸟鸣蝉叫的夏日清晨,在月光皎洁的秋日夜晚,叫上旧交老友,漫步于树影斑驳的湖畔,闲话家常;或者在初秋的夜晚,陪着家人,带着儿孙,在树下吹吹清风,去郊外,看看树丛间的萤火虫;又或者我们还可以带着全家人,迎着清风,四周走走;买张车票,去探索大自然的绮丽,看看不一样的城市。
闲适的情怀,就仿佛在静夜里开放的昙花般,悄然、美丽,不知不觉,沁人心脾。繁忙世事中,悠闲,是人生最难得的清福,能够悠闲生活的人,都是高人。
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也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在一个人心普遍比较浮躁功利的时代,人们总是步履纷杂、行色匆匆。在一个人头攒动、惜时如金的社会,人们总是很忙——忙得心力交瘁,忙得长嘘短叹,忙得精神萎缩,忙得心灵苍白。这时我们 多么希望自己能慢下来,过一种艺术的、诗意的雅致生活。
(本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个人微信:shiqiyaji
◎微博@拾器格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