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年轻人的零糖社交,我才明白人生可以很轻松
避免使用年轻人流行语,选择简单易懂的语言 #生活常识# #社交技巧# #老年人社交#
前段时间,社交平台Soul发布的《2024年社交趋势洞察报告》引发热议。
据报告显示,近七成的年轻人正在减少对外社交活动,不仅好友圈在收窄,与朋友相处的时间也在缩短。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更自在的社交方式,减少分享,降低期待,避免过度亲密和依赖。
也因此催生了一种新型社交概念——“零糖社交”。
以“控糖”的方式,实现社交断舍离,取悦自我。
保持应有的边界感,远离低级快乐,重塑内心的舒缓与自在。
01 保持边界感,不对任何关系上瘾
作家苏芩说:“交往归交往,无需哄彼此开心,也不对任何一种关系上瘾。”
过度依赖某段关系,不断追求情感满足,最终往往导致两败俱伤。
要么在依赖中迷失自我,要么以爱之名束缚对方。
电视剧《凡人歌》中,李晓悦和那隽的爱情,令人唏嘘不已。
那隽一直把李晓悦放在自己的人生规划里,拼命工作,为她买豪宅、定制钻戒,希望能给她一个温暖的家。
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李晓悦提出分手。
在很多人看来,两人没能走到一起,是女方太过理想主义。
那隽有上进心,还全心全意对她好,是个不可多得的顾家好男人。
但对李晓悦而言,再好的物质,也敌不过契合的三观。
那隽很有野心,他可以为了事业,时刻保持精神紧绷状态,即使因此患上抑郁症,也不肯放松。
除了卷自己,他还特别喜欢说教女友。
看不惯女友佛系的工作态度,那隽总在试图改变对方,甚至在她放弃晋升机会时与她争吵。
那隽的过度干涉,对李晓悦而言,不仅越界,还给自己造成了困扰和压力。
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两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那隽不懂李晓悦追求的轻松自在,李晓悦也厌烦了那隽玩命的工作。
都知道存在问题,但谁也无法为对方做出改变。
所以,在认清现实后,李晓悦选择退出。
在不适配的关系里,彼此相处越久内耗就越深,即便最终勉强步入婚姻,也很难获得幸福。
在感情选择方面,李晓悦无疑是人间清醒,即便相恋多年,也不过度贪恋这段关系带来的安全感,及时止损,才是明智之举。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你很好,但未必适合我。
与其艰难维持表面的和谐,不如痛快放手,各自安好。
感情适合刚刚好的甜度,太淡会缺乏滋味,太甜则变成负担。
一段长久而舒适的关系,一定是给足彼此空间和自由,保持应有的边界感,不制造内耗,也不要被对方情感裹挟。
02 远离低级快乐,不做思维的囚徒
“零糖社交”不仅要优化好友圈,更要从我们所接触的社交平台减负。
随着社交形式多样化,我们除了和人打交道外,也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世界里寻求心灵慰藉,如刷视频、玩游戏、追剧等。
这些轻易就能获得的快乐,看似放松,实则更累,短暂满足之后,却是无尽的空虚和挫败感。
长期沉迷于此,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困住思维,消磨意志力,甚至毁掉整个人生。
学霸靳爱兵就是如此,他曾以647分考入吉林大学,却因沉迷游戏荒废了学业,导致多门功课不及格,最终肄业。
找工作四处碰壁,他不敢面对家人,只好躲进网吧蜗居了4年。
家人发现后,才将他接回家,但此时他已年近30岁,白白荒废了10年青春。
低级快乐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会逐渐削弱人的斗志,使之成为无力对抗的思维囚徒。
反而,追求高层次的乐趣,才会拥有更加笃定的人生。
陈乐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社区医院就职,朝九晚五,工作轻松。
空闲时,同事们要么聊天,要么拿着手机刷视频、追剧。
而陈乐却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立志要考上研究生。
为了备考,她每天早晨6点起床,经常学至深夜,不在手机上安装任何消耗时间的app,家中电视常年不开,电脑仅用于学习。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功进入一所“985”高校读研,并攻读博士学位。
真正的身心自由,不是沉浸在低级快乐里狂欢,而是通过努力来填补生活的空缺,以获得充实感和成就感。
低级的快乐就像高糖的零食,虽然甜蜜诱人,却侵蚀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消耗着我们的能量。
与其让这些无意义的事情偷走我们的时光,不如主动对抗,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寻未知,激发创造力,让人生拥有更多可能。
03 向内探索,搭建自己的乌托邦
罗翔曾说:“人这一生,能自己决定的也许只有5%,有95%是你决定不了的。”
确实,很多事情并非自己能决定,比如出身和生存环境。
有些关系网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存在了。
它可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支持,也可能成为束缚个人成长的枷锁。
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一位网友曾分享自己的经历:
她和堂姐同岁,从小就被亲戚们拿来比较,从学习成绩到工作和家庭,无休止的竞争让两人的关系日渐疏远。
同时,她也陷入了病态心理,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看法,总担心堂姐会超过自己。
为了得到亲戚们的认可,她总强迫自己去参加一些不喜欢的家族聚会,说着违心讨好的话。
这样做,反而让自己陷入内耗,时常患得患失。
直到她的爱人告诉她:“不要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他们再好再坏,都与你无关,做好自己就行。”
在爱人的启发下,她开始重塑自己的生活,不再对外分享,不再关心堂姐的动态,屏蔽了家族群,也很少去参加亲戚聚会。
转而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通过练习冥想、瑜伽、阅读、研究花草,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再因为他人的言行而困扰。
其实,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应该回归“为己社交”。
首先,要减少对外的情绪价值索取。
设定个人目标,庆祝小成就,提升自我价值感。
练习自我激励,减少对他人赞扬的依赖。
其次,要定期梳理自己的社交需求。
识别并剔除无益社交,为重要的事情腾出空间。
注重社交质量,选择那些能为自己提供真正价值和支持的关系。
最后,要学会自我精神世界的重建。
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欲望,确保社交活动与内在需求一致。
学习新技能、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在精神上找到快乐的源泉和支柱。
从以上三点出发,行动起来。
搭建属于自己的乌托邦,确保社交活动和内在需求一致,由外而内构建心灵的港湾。
保持自己的节奏,做着热爱的事情,得意时不声张,失意时不沮丧。
写在最后
“零糖社交”是一种社交意识的觉醒,不管是从生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要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和期望。
不被外在浮华捆绑,不受算法推荐牵制,也不因他人只言片语而自怨自艾。
在纷繁的世界里,认清自我需求,找回自己。
不被所谓的“糖”困扰,要学会给自己制造快乐,从而实现情感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
举报/反馈
网址:看懂年轻人的零糖社交,我才明白人生可以很轻松 https://klqsh.com/news/view/225807
相关内容
零糖社交:年轻人中新风尚的轻松交往体验2024年轻人的新潮流,零糖社交、浅社交、搭子社交……
社交也有“断舍离”,年轻人为何爱上“零糖社交”?
从餐桌到社交,中国年轻人追求“零糖式”生活
人机互动、“零糖”社交,年轻人2024社交新态度
年轻人社交趋势:交“零糖”朋友 寻“吗喽”减压
重庆瞭望|这届年轻人的花式社交,谁懂?
《青春在线》第七十五期:“零糖社交”为何成为年轻人社交新潮流?
一个人最高级的社交方式:零糖社交
与人相处,保持“零糖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