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越多,真的越快乐吗?

发布时间:2025-09-08 11:12

日常生活笑话9: 想减肥却越吃越多,朋友说:你这是增肥模式启动了吗?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生活琐事笑谈#

✪一段健康的友情让人感到安全、温暖和稳定。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欢迎到“新浪微博”APP

搜索并关注

@安徽团省委

#和团团一起聊青春#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想法:

“TA看起来很开心诶,他有那么多朋友。”

“他总是独来独往,看起来好自由随意。”

所以......朋友越多越好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朋友数量」这个话题。

PART1

朋友数量有上限吗?

有的,150个左右。

这是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Dunbar1993年在《行为与脑科学》中的文章里给出的答案。

他认为人类可维系的朋友数量大约在100-200,预测值为147.8.

这个数量主要受到两方面的限制:

01 认知的限制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已经帮我们决定了“我能交多少个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

中心认知限制,也称社会大脑假说(social brain hypothesis)基于观察对灵长类动物的观察,认为社会群体的规模与大脑皮层的大小密切相关。

一系列神经成像研究也支持了这一假设:对于人类和猴子来说,社会网络大小的变化与个体层面上特定大脑区域的容量相关(Lewis et al.,2011;Powell et al.,2012,2014;Kanai et al.,2012;Sallet et al.,2013)

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限制了个体能够管理的关系数量,从而限制了朋友的规模。

因为当朋友超过了这个数目时,大脑信息处理能力会变得不稳定。

02 时间的限制

时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段关系的亲密程度与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二元关系的情感亲密度与接触的频率密切相关(Roberts&Dunbar2011,Arnaboldi et al.,2013).

时间是有限的。

这时,人们通常面临两种选择:

①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大量投入到少数人身上;

②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少量投入到更多的人身上;

Pollet等人(2011)发现,尽管外向者的社交网络中通常比内向者拥有更多的个体,但他们认为对这些个体的平均情感亲密度低。

也就是说, 虽然有些人朋友更多,但却没那么亲密。

不过,每个人也并不是将自己的时间和情感平均分配给每个朋友的。

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在真实的社交中,朋友有一个“排名”。

在大约5、15、50和150个的数量点上,存在分层(Zhou et al.,2005;Hamilton al.,2007).

这相当于,我们会有

5个“最内圈”的朋友,

10个“次内圈”的朋友,

35个“次次内圈”的朋友,

100个“外圈”的朋友,

......

在不同的层次上,接触频率和情感亲密程度的都有显著差异。这反映了时间和认知约束的结合,也是导致分层原因。

PART2

朋友数量和什么因素有关?

01吸引力

在《The Charisma Myth:How Anyone Can Master the Art and Science of Personal Magnetism Paperback》中,作者认为吸引他人的能力由两部分构成:

权力(Power)

友善(Warmth)

这里提到的权利(Power)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包括了:

外表(身高、颜值),

智商,

地位,

名誉,

财富

......

或者说是否有支配他人的能力,

以及是否有被利用的价值。

而友善(Warmth)则指降低他人敌意的能力。(能否静静地听别人凡尔赛也是一种友善的能力。)

被拥有其中一项特质或者两项兼具的人吸引,是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

02年龄

其实 ,朋友的数量随着我们长大、变老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hattacharya的一项研究(2016年)通过分析三百万名手机用户的社交数据发现:

人们的朋友数量在25岁左右达到巅峰。

而在这之后,朋友数量会持续减少,一直到80岁。

03情商高低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具体来说,情绪智力扩展为5个主要领域:

那些自身情绪稳定、能与他人很好地共情的人往往更容易拥有更多的朋友。

不过,共情能力高的人会不会有更多的朋友这一问题这也受到性别的影响。

那些具有共情能力的男孩会被女孩更多地称作朋友,而男孩更少把具有共情能力的女孩当作自己的朋友(Ciarrochi, J,2017)。

04社交需求:独身一人≠感到孤独

虽然以往研究表明,有无朋友是孤独感的重要预测因素。

但目前为止,朋友数量对于孤独感的影响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

独身一人和感到孤独本来就不同。

作为更爱独处、与自己的灵魂共舞的人,稍多一些的社交活动和场面可能会带来压力和不适。

而对那些能从集体活动中汲取精神养分的人来说,这些活动和场面则让他们乐在其中。

也就是说,社交需求也影响着我们的朋友数量和情感投入。

其实,很多的时候,人们只是以为拥有更多朋友是一件好事,但成年人真正做出交友选择时,质量是比数量更重要的考量(Si & Dai, 2020)。

PART3

如何才能拥有高质量友谊

01双向选择,双向奔赴

从出生开始,我们所处的大多数人际关系是无法自愿选择的——无法选择谁是我的亲人、谁是我的同学。

但是,和谁做朋友是我们能够左右的。

所以,主动,你们也许就会有故事。

只是「也许」。

高质量的友谊往往建立在“双向奔赴”的前提下——双方自愿、认可和接纳彼此间关系。

没人能够强求谁和自己建立和保持友谊——如果强制,友情可能会走向疏远、结束或是一开始就不曾存在 (Sullivan, 1998)。

在“双向奔赴”中,我们感到安全:我们彼此在对方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02不越界-互相理解尊重

好的友谊“帮你擦亮双眼,但不强求你的改变”。

社会心理学家Carolyn Weisz和Lisa F.Wood认为:

比起亲密,对好友的“社会角色”的支持在友谊中更重要。

尽管有时我们对朋友的选择的确不理解、不认同,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知道友谊间的界限在哪,应该支持并尊重TA,而不是越界地替对方做决定。

03“无条件”关注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用于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间态度的名词。

它也同样适用于友谊中。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无论对方的情感和行为如何,我们对对方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

这种“无条件”使人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值得被倾听和接纳的。

处在这种友情中,人感到安全、温暖和稳定。

写在最后

其实,在我们所拥有的友情关系中,

朋友多少并没有所谓的“及格线”,

更不是衡量我们友谊质量的标尺。

只要彼此“投之以真心,感之亦真心” , 一个朋友或是一群朋友其实也没有多大不同。

愿你始终感到安全、温暖与稳定。

伴你成长

听完FM的你,有何感触呢?

在留言区和团团分享吧!

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二,皖团·FM

晚安

亲爱的团粉

愿你微笑拥抱每一天

做像向日葵般温暖的人儿

每晚八点半

无论你在哪里

请记得拿起手机

聆听你我他的青春故事

我是团团,我在皖团·FM等你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欢迎在下方留言

主播 | 谢心如

编辑 | 黄晓宇

校对 | 刘 茹

校审 | 顾伟嘉

审核 | 沈妍妍

声明 |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彼此真心相待,才能收获一份美好的友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朋友越多,真的越快乐吗? https://klqsh.com/news/view/226734

相关内容

朋友越多越快乐PPT课件
生活和朋友还是越简单越快乐
让朋友越来越真诚的8个交往原则,太重要了
越简单,越快乐:生活的真谛
姐妹们,多交朋友真的会让你更快乐
社交圈子真的是越多越好吗?这样的社交宁愿不要。
​越老越快乐的5大秘诀
一个人,越过越快乐的秘诀:三种
音乐节为何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快乐密码”
连快乐,也越来越「贵」了

随便看看